APP下载

临展助推文物活化利用

2024-06-25马小颖

文化产业 2024年13期
关键词:博物院活化文物

马小颖

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传播的重要举措。临时展览(以下简称临展)作为直观的文物展出形式,相较于基本陈列来说更为灵活多样,因此要利用好临展的形式,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源发展。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源发展的历史见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有助于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赋能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从传承文化根脉、弘扬民族之魂的高度出发,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再次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山西运城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再次强调:“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怎样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科学指引。如何使文物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明成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陈列展览展示宣传、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加强文物研究传承、开发多品类文创产品等措施,有利于促进文物的活化利用。其中,陈列展览是最常见的文物活化利用方式,通过展览人们可以直接与文物“对话”,获取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入博物馆,博物馆展览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临展以其灵活多样的特点成为吸引观众走入博物馆的主力军,也成为助推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阵地。

临展现状与问题

馆藏文物展出率低

实物性是博物馆的主要特征之一,馆藏资源是博物馆的内核,陈列展览的中心工作是将博物馆的藏品对外呈现,达到教育、服务民众的目的。但是现今许多博物馆都面临文物展出率低的问题,许多文物“沉睡”在库房中。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其藏品数量达180万件。但据统计,2018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展出比例仅为2%,这不仅是故宫博物院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很多文物并不在博物馆中收藏,许多考古发掘成果仍存放在考古发掘单位中,虽然有不少文物会通过博物馆进行陈列展示,但是仍有大量文物无法展现在公众面前。因此,如何将各收藏单位中的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公众得以共享的公共文化成果,提升文物藏品的利用率,是新时期文博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挑战。

展览内容和形式单一

当前,展览形式越来越多,展出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大部分展览仍以传统形式为主,多采用“文物+辅助展品”的方式进行展出,辅助展品主要有图片、照片、视频、触摸屏等形式,展示手段更新换代较慢,展出形式基本遵循前例,创新性不够,长此以往,容易使参观者审美疲劳。不少展览在展示过程中也有意识引进新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展览的展示效果、趣味性等,但过于依赖现代技术,反而模糊了展览目的。此外,从展览内容上来说,对文物背后潜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欠缺对文物的深度认识,容易造成文物类展览千篇一律的局面。因此,要增强展览的叙事性,优化展陈逻辑,寻找其他亮点,抓住参观者眼球,从这一点来说内容和设计尤显重要。综上,展出形式和展览内容相对单一,创新性不强,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才能加大文物活化利用的力度。

展出条件受限

面对文物展示的安全和保护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平衡文物的保护与公众的观赏需求。首先,利用高清摄影、3D扫描和虚拟现实(VR)技术,将文物的详细信息转化为数字内容,通过线上展览、数字博物馆或移动应用等方式,让公众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例如,许多国宝级孤品和易损文物,被禁止出境展出。部分特殊材质的文物,如书画、丝织品、彩绘陶器、漆器等,对场馆的光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等展出条件都有着较高要求,如何使这类文物展示到公众面前,也是展览策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展览路径探索

创新展陈内容,提升展示手段

如何突出展示效果,使文物充分“活”起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展览策划者在确定展览主题,架构展览内容时,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寻找新的叙事角度,善于创造多元化的叙事结构。例如,2021—2022年,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的“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展览展示的内容为兰若寺大墓的考古发现,这类考古成果展示较为常见,但是展览在叙事时却极具巧思、另辟蹊径。本次展览以宋小南的视角展开,引领观众进入一段充满悬疑与神秘的探秘之旅。随着缘起、初识、现场、遗物、推理、猜想六个单元,观众在入戏到出戏之间逐渐获取真相。因此,策划展览主题时要尽量跳出思维固式、打破传统束缚、以崭新的视角讲好文物故事,不断为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

就展示方式而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展示效果、丰富展览层次和展示手段。例如,许多不便移动或无法对外展出的文物,可以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展示文物风采。“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该展览将12000余幅千年丹青、传世国宝通过高清样图汇聚一堂,以数字化手段,将传世国宝级珍品和流失海外的绘画作品以另一种形式带到公众面前,同时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厅,为观众带来多方位、多维度的观展体验,使艺术瑰宝在数字世界“活起来”“用起来”。当前,现在许多博物馆都已经在打造数字展厅、举办线上展览活动,使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的“饕餮盛宴”,但可能受限于技术、资金等因素,一些数字展厅、线上展览的效果不佳。同时,并不是所有展览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能够呈现高质量的数字展陈,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展示方式。例如,2022年亮相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正是将文物活化的典型,通过舞蹈演绎的方式,呈现《千里江山图》,创新了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古今连线,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实践。

深挖文物内涵,丰富展示角度

当前,大部分展览面临展览内容苍白、叙事性不强等问题。展览内容策划时应以文物为基础,深挖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时代背景和地缘文化等语境下,从多重角度对历史文物再思考、再探索,从而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2023年,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出的“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该展览挖掘三星堆文物和以罗丹作品等现代艺术品背后的文化意义、艺术风格,搭建三星堆与罗丹作品跨越数千年对话的桥梁,以超时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是一场跨界展览形式的探索。跨界展览,也是另一种呈现文物的方式,不少博物馆也曾做过探索实践。2021—2022年,河北博物院、浙江自然博物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推出三地巡展“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国吉祥文化特展”,该展览对历史、自然、民俗等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挖掘和解读,从多重视角阐释吉祥文化的源流发展、内涵表现等,以合作的方式为观众打开了解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河南博物院推出“国宝特展”,以国宝“轮流坐庄”的形式,每期向公众展示一件重量级国宝,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对文物进行深层次解读,包括其馆藏的贾湖骨笛、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等,这也是一种使文物活化的有益尝试。

拓宽宣传途径,延伸展示效果

展览宣传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愈发凸显,它对于展览的有效传播和最大价值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各个博物馆已经广泛采用线下和线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展览宣传。线下宣传方式包括,利用公交、地铁广告、报纸刊登、户外大屏投放、组织相关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等,而线上宣传则涵盖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阵地,同时也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官方网站等新媒体,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如果展览宣传仅停留在信息的简单传递上,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并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宣传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从宣传内容到合作模式,都需要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寻找新的切入点。以金华市博物馆推出的H5线上小游戏《我在云端修文物》为例,这一创新举措将数字技术与游戏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线上文物修复的体验。通过游戏的形式,观众可以亲身参与文物修复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文物和文物修复技术的了解。这种互动式的宣传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也增强了公众文物保护的意识。在展览宣传方面,策展方可以借鉴金华市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从较为新奇的领域着手,引起观众的好奇心。通过代入观众的视角,创造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宣传内容。

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多元路径

当前许多珍贵的文物仍然被收藏在文物发掘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中,而如何让这些深藏库房的文物“活起来”,与公众产生更直接的互动,是文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化与考古单位的合作,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和合作途径,以及与其他行业开展跨界合作,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要联合各地文博单位联合办展,举办巡展,充分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2019年,河北博物院举办的“金银曜烁 美熠四方——京津冀豫陕五省市金银器展”就是联合了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五个省市地区三十二家文博单位,汇聚六百余件金银器珍品,充分展示了五省市文博单位间交流互动的丰硕成果,是对文物活化利用的有力践行。此外,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是激发文物活力的重要手段。不同行业间的合作可以为文物展示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与二次元文化、游戏等行业合作,可以将文物与年轻观众的兴趣点相结合,通过有趣、富有创意的展览形式,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文物。2021年,南越王博物院与二次元文化跨界联动在综合同人文化展COMICUP展会现场开设“南越王博物馆×拾遗轶闻录×COMICUP”主题展区,展览以二次元文化为切入点,将承载深厚历史内涵的文物注入二次元文化。2024年初南越王博物院又再次与二次元手游品牌《明日方舟》联合推出“南境余音”特别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同时,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观众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欣赏文物。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还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在当前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物最为直接的展示平台,其角色和影响力愈发凸显。虽然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博物馆,但仍有许多民众对博物馆和展览感到“陌生”。为了吸引更多参观者,延续博物馆的参观热潮,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从多角度入手,打造形式各样的展览,满足不同年龄段、行业和多层次民众的文化需求。

临展作为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展览策划人员应以临展为依托,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示手段,同时加强对文物藏品的研究,深刻解读文物价值内涵。通过多角度挖掘藏品信息,注重捕捉时代热点,大胆创新,更新策展思维,转换办展思路,实现文物的活化与利用。

(作者单位:河北博物院)

猜你喜欢

博物院活化文物
博物院寻兔记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