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古籍的宣传推广
2024-06-25毛小雪
毛小雪
摘要: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形式。加强古籍的传播推广、活化利用,让古籍“活”起来,是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提出通过挖掘特色古籍资源、创作次生文本及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多元展示古籍等古籍宣传推广策略,为公共图书馆古籍的宣传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等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古籍大众化传播提出了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的要求[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3],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收藏和保存机构,拥有大量丰富的古籍文献,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古籍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之一。随着古籍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度推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古籍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古籍的数字化保存已不再是难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如何更好地推广古籍,让这些曾经“深扃固钥而不轻以示”的书籍走进大众视野,是当下公共图书馆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公共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工作现状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古籍宣传推广活动。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古籍”为主题词检索到49700篇文章,以“古籍+宣传”“古籍+推广”为主题词检索,共有206篇文章。由此可见,对古籍宣传推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已有的研究中,邓雅琴以各公共图书馆围绕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举办的古籍宣传推广活动为主要调研对象,提出运用新媒体技术,延长古籍推广的时间、扩大影响范围,同时指出要深挖古籍内容、创新活动方式[4];黄静静提出,古籍阅读推广要开拓展示路径,做好次生文本创作及立体化的阅读推广,努力把握新业态、推进智慧古籍平台建设[5];刘捷、王智芹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1家公共图书馆在微信平台上的古籍阅读推广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指出要积极接受并利用新的阅读推广方式,提出古籍阅读推广的改善策略[6]。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古籍阅读推广方式主要为开展专题展览、讲座、阅读推广活动、研学课程、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和文创产品等,主要宣传推广平台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抖音等。
总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在古籍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推广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古籍内容小众化但传播范围大众化,吸引力不足、展示形式单一,资源体系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活动传播力、影响力有限等。
公共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工作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共享等职能,传承、利用好古籍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课题。古籍具有过去式的不可再生性,具有特定的创造或形成时间,一旦损毁就不可能再生,其承载的文字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成果。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进古籍保护和传承。古籍本身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宣传推广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带领社会大众阅读古籍,认识古籍的重要性,培养古籍保护意识。
二是促进古籍“藏以致用”。古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哲理,其中很多思想观念都与当今时代的价值观高度契合。通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充分阐释和转化,扩大古籍的传播范围,让古籍真正化身千百,走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宣传推广古籍、展现古籍文化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四川省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实践策略
四川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古籍资源。截至2024年1月,在四川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古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搜索到相关信息400余条。同时,四川省图书馆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利用AR/VR、全景立体空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知识化标引,开发塑造阅读推广品牌,推动古籍阅读服务全面覆盖。
挖掘特色古籍,吸引读者兴趣
随着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单一的文化产品已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这就要求古籍阅读推广工作要更加多元化。要想实现多元化的古籍宣传推广,丰富古籍资源内容是关键,建设优质内容是吸引社会大众坚持阅读、持续关注的关键要素。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挖掘馆藏古籍资源特色,发挥本土文化元素优势,做好选题策划,传承地域特色文化,持续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增加互动体验,吸引读者兴趣。
四川省图书馆选取馆藏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家谱、地方志类古籍,举办以家风家训、古籍修复技艺等为主题的展览,融合古籍展览、讲座培训、修复技艺展示、互动体验、文创开发等各种元素,创新古籍宣传推广形式,同时广泛开展雕版印刷、线装书制作等互动体验活动。
“宝树繁花——巴蜀家谱文化展”以家谱古籍为媒介,“晒经典”“晒传承”“晒发展”,集中呈现巴蜀家风家教文化,展出了24部馆藏古籍家谱,累计接待观众近十万人次。“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展”以“书医世界 典籍文化”为主题,全面展现古籍背后的古籍修复技艺及其相关文化内涵,围绕修复演示、雕版印刷、宣纸传拓、线装书制作、古籍装帧样式与古籍保护相关中药材展示六大板块,将修复师、修复工具、修复用材、修复技艺、古籍制作等内容逐一呈现。展览现场推出“经、史、子、集”打卡环节,以“展示—互动体验—创意打卡”层层递进[7]。通过与各种元素的融合拉近读者与古籍的距离,增强读者的体验感,提升古籍影响力。
创作次生文本,做好古籍诠释和输出
古籍内容较难阅读,不易理解,社会大众阅读鉴赏时存在门槛,因此,其受众范围相对较小。次生文本指通过自身要素的组织、主题的彰显和意向的设计对原生文本进行再现,是原生文本的解释性媒介;古籍次生文本是指在不改变文献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标点、注释、校勘、翻译、提要等衍生出的文本。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能更好地让大众认识古籍,了解古籍内容,提升古籍的传播度。公共图书馆在宣传推广中,要立足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感受,避免使用学术词汇,对古籍进行嵌入式包装和通俗化演绎,使其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在双向互动中增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8],寻求古籍内容小众化和传播范围大众化之间的平衡。
四川省图书馆打造了“一帧蜀籍”日历海报品牌宣传专栏,联合新媒体平台在四川省图书馆微博、微信订阅号每日发布“一帧蜀籍”日历海报,从四川藏有的古籍中选取优质内容,既有《茶经》《周易说略》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本善本,也有极具特色的版画、中医古籍等内容。未来,还将以四川藏有古籍为蓝本创作次生文本,开启“跟着古籍游四川”“诗词里的四川”“花花世界”“二十四节气里的四川”等多个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挖掘古籍的故事性、趣味性,搭建易于阅读和广泛传播的故事平台,探索古籍的当代价值,开辟古籍活化利用新途径,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此外,四川省图书馆还将开展古籍连环画制作项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古籍修复技艺及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发展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画,深入浅出、化难为简,重现古籍修复过程,在保留古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波澜不惊的古籍修复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便于读者接受,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复这项“冷门绝学”。通过多维度创作次生文本,做好古籍的诠释和输出,扩大古籍的受众范围。
可视化展示,创新转化利用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古籍文本结构化与知识体系化建设,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推广工作,提高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效率[9]。在数字化与网络化的互联网融媒体环境中,我们正面临智能信息环境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古籍数字化”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实现多层级知识的挖掘、关联与深度利用逐渐成为用户的迫切希望[10]。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重点在于要推动古籍内容在数字化、知识化背景下实现知识资源提炼、汇聚共享和可视化、一体化展示,提升古籍资源的体系化、智能化程度。
四川省图书馆创新古籍转化利用,利用知识图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古籍数字化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标引、提炼,深入挖掘古籍中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了古籍知识资源发布系统,通过可视化的展示方式,将古籍中复杂琐碎的知识联系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为读者提供体系化、智能化的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赋能,多元展示古籍
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古籍阅读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新兴技术对古籍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弥补传统文本阅读扁平化缺陷,激活用户多重感官体验,增强广大用户对古籍阅读推广的认同感[11]。通过多元化展示的方式,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持续吸引读者对古籍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四川省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以下几种尝试。
首先,“二李文库”古籍数字化展厅。该数字展厅是利用AR/VR、三维全景等技术,以四川省图书馆五楼“李一氓、李劼人文库”阅览区为基础,结合馆藏古籍数字化资源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虚拟展厅,使得读者可云游图书馆阅览区。虚拟展厅采用全景立体空间拍摄技术,通过720度立体空间拍摄,真实还原场馆,呈现第一视角立体空间效果,并提供包含IP动画形象引领、音频解说、视频介绍等元素及相关古籍数字化资源供读者阅读。
其次,古籍AR数字明信片。选取六种精品古籍,邀请专家拍摄讲解视频,基于AR识别技术制作成古籍明信片,并以数字明信片的形式推荐给读者。读者借助移动终端扫描明信片,即可观看对应的专家讲解视频,阅读相关古籍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手机AR明信片的空间定位。
最后,制作宣传推广视频。例如,近期筹备的以《成都通览》为主题的宣传视频,将四川省图书馆的馆舍搬迁历史作为主线,讲述四川省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AR、VR等技术展现馆址搬迁途中街道的相关民俗文化,还原《成都通览》所描述的街道建筑、世俗俚语等内容,同时创作次生文本,制作小视频,借助微信、短视频等热门形式推送给读者,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展示古籍资源,利用多平台多途径推广,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持续吸引读者对古籍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推动古籍数字文化阅读资源服务不断拓展。
公共图书馆古籍馆藏量大、读者覆盖面广,在古籍阅读推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带来了全新模式。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发挥阵地作用,建立健全古籍阅读推广机制,优化借阅流程,加强古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共同创新,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的古籍阅读体验,保障古籍阅读推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古籍从图书馆走向社会,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古籍宣传推广创新性发展,真正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图书馆)
[1]李巍,黄英,郭春玲.基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古籍传承性保护利用[J].图书馆,2021(10):90-95.
[2]张萍.基于短视频平台的古籍推广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4(02):64-6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新闻论坛,2024,38(02).
[4]邓雅琴.公共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活动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3,36(02):55-60.
[5]黄静静.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实践探析——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J].文化学刊,2023(09):153-156.
[6]刘捷,王智芹.公共图书馆依托微信平台进行古籍阅读推广调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03):56-62.
[7]虞乐.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12):100-107.
[8]四川省图书馆.宣传推广古籍保护 沉浸式体验古籍修复——2022天府书展“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展”成功举办[EB/OL].(2022-11-30)[2024-04-06]. https://sclib.org/info.htm?id=1061667232750976.
[9]陆有美.价值链管理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推广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07):62-68.
[10]丁语函,汪燕云,冯子央.数字化保护视域下戏曲古籍文本挖掘与可视化分析——以《四声猿》为例[J].南方文物,2024(02):275-286.
[11]虞乐.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12):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