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热带珍果,药食兼可
2024-06-25王庆夷
王庆夷
槟榔最初由南洋(现今东南亚)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如海南、湖南、广西、广东)多有栽培,也被看作是“四大南药”之一。槟榔药食兼可:作为食品,有些地区使用它的鲜嫩幼果,现代又称之为“枣儿槟榔”;作为药品,我们使用它的成熟种子、果皮及雄花蕾。
药食兼可?不是说槟榔有毒的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别急,今天我们就从食、药两个方向走近这种热带珍果。
一、正别名释
宾与郎,皆贵客之称,南方人常用此招待客人,故名“槟榔”—需要注意的是,“槟”读作bīng,而不作bīn,可见这里取谐音。《吴普本草》云:一名槟门,闽广人食槟榔,每切作片,蘸蛎灰以荖叶裹嚼之。两广人凡有贵客必先呈之,若邂逅不设,往往相嫌恨,名“槟榔”取义由此。
除此之外,槟榔还有一些别名。比如,南方湿气重,当地人多食用槟榔以祛除瘴疠,故称之为“洗瘴丹”。又如,有叫马金南的人用槟榔烧灰治马之金疮,故用自己的名字称之为“马金南”。
二、民俗槟榔
查阅资料,嘉庆版《湘潭县志·风俗》最早对槟榔的食俗进行了记载:“湖湘间,宾客燕集,供鱼清羹,则众皆退,所谓鱼来酒止也。今则不然,士大夫燕客,米取精细,酒重酵娘(即浮梁酒),珍错交罗,竞为丰腆。一食费至数金,而婚丧为尤甚,至槟榔蔫叶(蒌叶),所口酷嗜。”可见,嘉庆年间,槟榔在湘潭士人阶层的婚丧仪式中已开始流行。
1937年后,陆续有敞口、发糖、点卤、粘心等改良槟榔出现;及至解放前,改良槟榔已在湘潭民间社会形成传统食俗。之后,地方民谚中就常见槟榔:
—近邻长沙人曾有嘲笑湘潭人的民谣:“湘潭人,是只宝(蠢人),个个口里含把草,牙齿不歇憩(休息),肚子不得饱。”
—湘潭人则有解嘲的民谣:“槟榔越嚼越出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葛友打栾台(和事佬),辟瘟开胃解油性。”
—还有地方儿歌:“吊吊手,街上走,吃槟榔,葛朋友。”
—地方谚语则说:“养妻活崽,茶米油盐。接人待客,槟榔茶烟。”
同时,社交节庆中也常见槟榔。湘潭人在街头与亲朋相遇,必互邀至槟榔摊前,各嚼槟榔一口。客人进门落座后,主人必以槟榔、茶、烟相敬。春节期间,湘潭人拜年的习俗也很特别:邻里们三五成群挨家进门道声“恭喜”后,打个拱手就走,主人对待这种拜年客不须特别招待,但一定要敬槟榔一口,叫作“拿财”或“采宝”,并祝客人“财宝归身”,因为槟榔像银锭,所以用来象征财宝。
此外,婚庆仪式中也常见槟榔。湘潭民间,赶上人家在办喜事,即便毫无交情的人也可进房去看新娘。新娘对来客必敬槟榔两口:一口用红纸包裹,内放桂子五粒,一口用绿纸包裹,内放桂子两粒,叫“贵子槟榔”,取“男红女绿”“早生贵子”“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意。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地区的中药店经营过一种“枣槟粮”,其先将形如枣核状的嫩槟榔打碎如黄豆粒大,再用调味料煎液浸透晾干即可。百姓买回家后入口含之,具有健胃消食之效。(此法现已失传)
三、食“槟”有据
初步了解了槟榔的习俗,我们再来说说槟榔的食用。
有一个“金柈贮槟榔”的典故:南朝宋人刘穆之,家贫时常去妻子的哥哥家乞食,曾因求讨槟榔受到嘲戏。后任丹阳尹,召妻兄弟宴饮,命令厨人以金盘贮槟榔一斛进上。此事常被用作“失意受嘲”或“发迹雪耻”的典故。可见,槟榔在最初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只在贵族士人阶层流行。
在唐初的《艺文类聚·果部下》中,槟榔与荔枝、葡萄、甘蔗等共同被划入水果条目,其中记载道:“槟榔,果也,似螺可食。”同一时期,《北户录·卷二·食目》亦对当时槟榔蜜饯的工艺作了描述:“今琼、崖、高、潘州,以糖煮嫩大腹槟榔。”唐代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也提到:“槟榔,多食发热,南人生食。闽中名‘橄榄子。所来北者,煮熟,熏干将来。”说明南方人生食槟榔,吃多了,会浑身发热;北方人是煮熟熏干再食。
四、食“槟”有法
这里说的食用不包括直接咀嚼生槟榔,因此大家不必多虑。
(1)印度食用方法:印度人食用槟榔时,会先把槟榔果取出,切成碎片,然后醮取适量的蛎灰,醮好后还要用蒌叶把槟榔包起来,再放到嘴里慢慢地嚼食。这种食用方法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2)黎族食用方法:黎族世代都有食用槟榔的习惯,他们食用槟榔时会先把槟榔果削成瓣儿状,然后用栳叶把槟榔包起来,再配上烟丝和石灰膏一起放到嘴里慢慢嚼食,能让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既可以缓解疲劳,也能够预防疾病。
(3)海南食用方法:海南当地人食用槟榔的方法与其他地区不相同。海南人食用槟榔时,会先把槟榔切成片状,然后撒上贝壳粉调制成膏状物,腌制1~2天;腌好之后取出,用蒌叶包裹起来,再慢慢咀嚼。开始时,嘴中会有绿水出现;这时可以把蒌叶吐掉,稍后绿水消失,液体变成红色。这种食用方法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的功效。
五、食“槟”有忌
食用或直接咀嚼生槟榔不可取,最好予以杜绝。槟榔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入口后需要不断咀嚼,咀嚼时不断摩擦口腔黏膜,久而久之很可能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同时也与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甚至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食用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另一个重要联系是: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有些成分可以直接致癌,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因此,不能长时间大量食用生槟榔。
六、药用槟榔
首先,相对于槟榔的食用,槟榔入药之前会先经过水煮及炒制等炮制过程,因此是熟槟榔。熟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较生槟榔显著下降,对症适量使用很安全。
槟榔的药用部位有成熟种子、果皮及雄花蕾,成熟种子称作“槟榔”、果皮称作“大腹皮”、雄花蕾称作“槟榔花”。其中,槟榔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的功效,主要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等病症。大腹皮主要治疗湿阻引起的各种大便不爽、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病症;槟榔花具有健胃、止渴、止咳的功效,可以治疗口渴、咳嗽等。
关于槟榔驱虫消积的功效,在云南傣族山寨中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兰香的姑娘,她天生丽质,且能歌善舞:她唱起歌来,林间的百灵鸟都会闭上嘴巴;她跳起舞来,开屏的孔雀也要收敛翎羽。后来,勤劳贤惠的兰香与本寨的小伙子岩峰相亲相爱,如胶似漆。正在这时,兰香的肚皮渐渐大了起来。岩峰怀疑兰香对爱情不贞,要和她断绝来往;兰香的父亲也认为兰香做了丢人的事,又气又恨,便拿出一些槟榔吼道:“快将这吃掉,到林间去死!”兰香含冤吞食了全部槟榔,泣不成声:“爹爹,保重……”就向林间奔去。过了些时候,只见兰香从林间走出来,腹平如常,人们走进林间一瞧—原来她拉了一摊如小蛇般的虫子!人们明白了,这位纯洁美丽的姑娘原来是患了虫症;同时也知道了,原来槟榔还可以祛除消化道内的寄生虫。
目前,常用的含有槟榔的中成药有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木香槟榔丸中含有木香、槟榔等13味药,主要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胃肠积滞、大便不通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此药降力峻猛,孕妇禁用。槟榔四消丸中含有槟榔、大黄(酒)等6味药,用于治疗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腹胀、泛酸水、大便秘结等病症。对于此药,孕妇同样不能服用。
小小槟榔多重身份,食用药用的历史都非常悠久,既是热带珍果,又是除瘴利器,惠及士人到平民,蕴含着悠久的民俗文化。至于更深层的奥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