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票房视域下中国院线纪录片十二载创作风云录

2024-06-25沈钰幸

文化产业 2024年14期
关键词:纪录片

沈钰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登上银幕,见证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通过对2012年以来上映的中国院线纪录片进行梳理、对比,并对重点影片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中国院线纪录片创作现状,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拉法艾尔·巴桑和达尼埃尔·索维吉在《电影辞典》中提出:“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纪录电影。”2012年以来,中国院线纪录片发展迅速,在影院观看纪录片成为“新风尚”。在2018年票房总额达到峰值后,随后几年,纪录片数量虽然仍有增加,但影片票房呈现断崖式下跌,且年份之间差距巨大,中国院线纪录片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缓慢。

整体情况

主题内容:“大”“小”兼顾、类型多样

纪录片是时代发展脉搏和人民真实生活的反映。2012年以来,中国院线纪录片始终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基因,在主题上紧紧围绕“大时代”“小人物”的关键主线,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向。总体看来,在兼顾大时代主题和小人物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类、体育运动冒险类等不同方向的内容,不仅有对生活方式的反映,还有对复杂人性的凝视和对历史社会的现实思考。

1.主旋律院线纪录片

主旋律纪录片主要是指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的纪录片,其不仅是反映时代特色和国家发展状况的影视资料,更是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2012年以来,以《永远的焦裕禄》《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批主旋律院线纪录片,紧跟时代脚步,描摹伟人精神,解读重大事件,反映社会发展,突出家国情怀,在口碑和票房上实现了双赢。《永远的焦裕禄》还原了焦裕禄同志在河南洛阳忘我工作的经历,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厉害了,我的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上映,生动再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港珠澳大桥》则全景式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过程,生动讲述了工程建设者们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感人故事。

2.小人物院线纪录片

小人物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无足轻重或无甚价值的,而且通常是小小的或次要的某人或某物。小人物院线纪录片将镜头聚焦于这样一群平凡的普通人,用大荧幕将生活的细节放大,以微小的切口折射出大时代的光芒,以平视的视角发现人性的光辉瞬间。因其贴近生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关怀色彩,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2016年上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2018年上映的《生活万岁》、2019年上映的《四个春天》都以小人物为主题,都是票房和口碑双高的佳作。《我在故宫修文物》以文物修复师的视角,展现了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刻画了大国工匠形象。《生活万岁》直击十四组普通中国人一年里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或许艰辛苦涩,但都始终蓬勃向上地生活着,呈现出了让人动容的小人物群像。《四个春天》记录了导演陆庆屹自己家四年间的家庭生活,以父母为主角,以影像为纸笔,叙述了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故事。

3.其他类型院线纪录片

依托已有IP,以真实记录的形式再次与观众见面的影片,可以归类为“周边型”的院线纪录片。此类纪录片通常作为某部电影拍摄制作的幕后花絮呈现,是电影摄制过程的附属产品,依托原IP热度吸引观众再次买单。例如,《张艺谋和他的“影”》记录了电影《影》诞生的全过程,此类主题院线纪录片在创作之初就带着商业目的,以真实记录为手段,目标受众和市场指向性明确。

近年来,院线纪录片除了以上所述的主题类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尝试。从音乐歌舞到运动冒险,从人物传记到自然地理,从少数民族到非遗传承,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院线纪录片呈现在观众眼前。

创作手法:首创技术、划时代性手法涌现

创作手法决定影片最终的呈现效果,影响影片的质量。2012年以来,中国院线纪录片在把握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前期的策划形式,中期的硬件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手法,都有新的探索,部分创作手法首次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

1.不断引进前沿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拍摄设备也经历更新迭代,中国院线纪录片画质从高清进入4K时代,不少纪录片尝试使用3D立体实拍,给观众带来沉浸式、全景式的观影感受。2021年上映的《爱我长城》是第一部采用全景式4K高清形式,多角度展现长城的美丽壮观和一代代人守护长城故事的纪录电影,画面震撼,引人入胜。2013年上映的《超越那一天》首次采用3D立体实拍,现场使用了3D摄像机11对,有20位摄像师参与拍摄。影片以歌手崔健2010—2011跨年音乐会为主要内容,加入丰富的社会变迁素材和个人音乐生涯故事,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

2.众筹拍摄打破常规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于2017年9月隆重推出的内容众筹纪录片。该影片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观众发出“英雄帖”,征集来自百姓自拍的素材内容,记录百姓“第一视角”下的中国发展故事。这种通过百姓自拍和专业团队拍摄同步推进的创新手段,被称为“众筹拍摄”。《厉害了,我的国》正是凭借这一拍摄模式,将壮观震撼的大规模航拍现场、生动热络的百姓生活现场以及一线生产现场完美融合,实现了“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故事”“严肃话题与百姓表达”“高大上与接地气”的有机结合。众筹纪录片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纪录片《浮生一日》,《厉害了,我的国》则是中国院线纪录片第一次尝试在政论类型片中使用这一形式,最终获得4.8亿元票房,打破了国产纪录片的票房纪录,在国外也收获了热烈反响。

3.篇章式结构

篇章式结构区别于一般的起承转合的叙事模式,是指以短片合集的方式串联起一部完整的院线纪录片,当有多个故事服务于同一个大主题时,这样的叙事结构能够以点带面梳理结构,呈现出“1+1>2”的效果。院线纪录片《生活万岁》分为14个篇章故事,记录了十几个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共分18个章节,影片的叙事在一个个章节主题中不断推进,拼凑出一副中国当代文学的极简拼图。篇章式结构因其脉络清晰,受到创作者的喜爱,也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随着篇章主题的引领,可以专注于影片,感受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

票房收益:创过亿纪录,“二八效应”明显

票房是衡量院线纪录片创作质量和受众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纪录片与院线市场几乎处于绝缘或半绝缘的尴尬境地,票房持续低迷,市场萎靡不振。随着中国观众对院线纪录片的需求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不断提升,2012年—2018年间中国院线纪录片票房收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此外,影片票房“二八效应”明显。灯塔App数据整理显示,2012年至2023年我国院线纪录片共有133部票房过万,其中仅有2部过亿,分别为《厉害了,我的国》4.8亿元和《二十二》1.7亿元,见下表。

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二年来,中国院线纪录片在主题内容和题材涉及上十分广泛,在纪录手法上也有不少新技术的引入,但是透过票房数据可以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横亘在中国院线纪录片高质量发展面前。如何源源不断地上线精品内容,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观看影片,如何在院线票房分得更大的“蛋糕”,是中国院线纪录片必须思考的三个重要课题。

精品内容依旧不多

对比每年上映的数百部院线电影总数,中国院线纪录片数量屈指可数。其中,不少院线纪录片更是作为电影的伴生品出现,为电影的上映宣传造势,是服务于电影的存在。此外,在内容主题选择上,以人物、历史、美食、音乐等为主,偏向于个体故事的记录,对群体、行业、社会事件的涉及不多。在摄制技巧方面,不少影片仍然停留在采访口述和配音解说层面,采用平铺直叙的叙事结构,无法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可看性较低。

营销宣传不够充分

“酒香也怕巷子深”,促成受众从“知道”到“想看”,再到“走入影院”观影的历程体现了营销宣传的重要性。不少电影只在上映前发布一个预告片,缺乏有针对性的营销内容。营销宣传不够充分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是对商业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商业电影不仅会在上映前制作并发布预告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会综合运用多方面资源在线上线下活动中联动宣传,以确保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票房收益依旧不高

2023年,我国票房超千万的院线电影有99部,其中纪录片仅2部,部分影片“高口碑,低票房”的现象值得深思。截至目前,《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4部电影票房均超50亿元,实现了“叫好又叫座”。不少纪录片虽然有着豆瓣8分以上的评分,但是票房差强人意。例如,《自行车与旧电钢》在豆瓣平台经4000多人评价,评分高达8.4,累计票房仅28.2万元。

未来发展建议

不断提升摄制水平

纪录片依靠时空跨度变换和人物访谈对话,讲述真实的人间故事,以其之真打动人心,所以在选题和摄制方式上更需要静下心、俯下身、用巧劲。首要的便是选取有力量的主题,辅以合适的呈现方式,讲述令人震撼的故事。《四个春天》巧妙地缝合了物象符号、音乐符号以及人物符号,形成多重隐喻符号体系和意义表达空间,通过客观记录家庭点滴,展现了平凡生活下的诗意与春天。素人导演陆庆屹以1500元的制作成本,凭借4年的坚持记录和精彩剪辑,赢得了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豆瓣8.8高评分和1147万元的票房。

深度融入市场体系

纪录片在院线市场如何成功复制“上亿高票房”的神话,有两部影片的营销思路值得借鉴。《北京2022》从上映前88天就开始预热,各类宣传一直持续至上映后116天,共计发布预告短片、幕后特辑4个,联动开展线下路演,利用电影节等机会进行宣传。最终收获了影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8.9亿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超3.8亿次的宣传效果。其通过长线宣发巧用新媒体,拉满观众期待值,一举成为2023年院线纪录片票房冠军,也打破了过去五年国产纪录片累计票房纪录。《零零后》从一开始就制定针对父母、教师等群体的宣传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新媒体渠道进行精准宣传,并且将活动运营与社群运营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点映转化率。影片超高的话题热度得益于前期聚焦细分市场,从而提高宣发精准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实现中国院线纪录片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其在内容、技术、营销等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适度的倾斜支持。对一些优质项目,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的形式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推动专业人才的交流合作;影院可以对这一类型影片合理增加场次;在举办电影节、展映、影视论坛等活动时可以对这一类型影片的宣传给予支持,从而为产出更多有深度、有热度、有口碑的国产纪录片贡献力量。

从2012年至今,中国院线纪录片走过了十二个春秋,在篇目、主题、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缺少精品内容、缺乏营销宣传、票房收益低迷的问题。纪录片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只有平衡二者,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模式,才能让好的内容被更多人看见;让创作者得到应有的掌声和物质回报,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奔赴创作。未来,期待有更多优秀的中国院线纪录片能够带给观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能获得更多的院线份额,助推电影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多元。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