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猫学长

2024-06-24山也

读者·校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肉肠舍友学长

“如果让你变成一种动物,你会选择变成什么?”

如今的我已然能够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成为一只猫,一只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流浪猫。

流浪猫并不是少见的动物,它们会在清晨熹微的阳光下梳理毛发,抑或在春天午后的屋檐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尽管如此,路边的猫总是警觉的,只要感觉到有人靠近,它们便会迅速消失在树丛中。

我们学校的猫,却大多是不怕人的。它们偶尔出没在学生的生活区,似乎有着和学生相近的作息。一到饭点,它们就蹲在食堂门口,时不时“喵喵”叫两声吸引人们的注意,不多时,便会有被“俘获”的学生买来肉肠喂给它们。我曾一度怀疑猫界是否存在着一本名为《校园流浪猫守则》的秘籍:“如果在大学校园流浪,切记,利用可爱的优点讨好‘两脚兽’,如此便可不愁吃穿。”

刚上大学时,我加入了学校的一个学生组织,负责在网上发布一些校园活动,还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某天,我在办公室百无聊赖地做着海报聊着天,负责摄影的同学突然兴奋地冲进来,大声嚷着:“图书馆那边有很多只小猫咪!”

平日里学校的猫并不多,而且形单影只的,仅偶尔冒出来。听他这么一说,一屋子的爱猫人士跟着兴奋起来,都想过去看看。

不知是哪位同学提议,说不如做一期有关学校猫咪的文章发在公众号上,也能呼吁同学们对流浪猫多多关注。说干就干,大家纷纷扛着相机等设备,带着已经毕业的学姐留下的猫粮和冻干,奔向图书馆。

图书馆附近静悄悄的,几只小猫伏在地上舔着什么,走近才看清楚,几位老师带着从学校食堂买的肉包子专门过来喂这些流浪猫。她们明显比我们更熟悉这些小猫,问清我们的来意后,唤了几声“咪咪”,周围的灌木丛中便又蹿出几只小猫,蹭着老师们的裤脚。

我们把猫粮撒在长椅和石桌上,小猫见状“喵喵”叫着,嗅着气味跳上来吃,不时发出“呼噜噜”的声音,任凭大家摸它们的脑袋也不抬头。饱餐一顿后,它们仍不急着离去,或在草地上打闹,或静静地趴在人们身边。

那天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编辑了有关猫咪的文章,还制作了宣传海报,忙碌到很晚。大家有说有笑,都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也变得更近了,原本无趣的一天被这些小猫用乐趣填满了。

夏天到来的时候,宿舍楼下突然来了一只特别的猫。它白白胖胖的,嘴上有块黑色的斑点,像极了胡子。第一次见到它时,外面刚下过雨,它就蹲在路上,偶尔不合时宜地跟在人身后要吃的,用湿漉漉的毛蹭蹭路人,惹得一些女生惊呼着避让。

但它并未因为人们的嫌弃而离开。那段时间,我常常能在楼下见到它。它饿了便挡在路中间“喵喵”叫,吃饱了就去长椅上趴着睡觉,即使有人来了也不挪开。胆大的同学更是直接把它抱在怀里,揉揉它的肚皮和小脑袋,它也会开心地将尾巴高高翘起。学校对它而言像是一个大游乐场,人们带着善意与它互动,它也很乐意陪不同的人玩耍。

那年冬天放寒假前,我看到它每天照常蹲在路中间。12月天寒地冻,终日不见太阳,大家考完试纷纷回家,学校的人越来越少了,它更显得落寞。我正担心它假期怎么办,没想到第二天它常待的路口便多了个猫窝,里面是几件旧衣服,但看起来厚厚的暖暖的,旁边更是放着用大面粉袋子装着的猫粮。我和舍友调侃那袋猫粮比猫还大,却也因此庆幸和感激,正因为有人精心准备了这些东西,才能让它在这个“人类集体消失”的漫长冬天里不再那么难挨。

我大四那年,学校多了只狸花猫,圆圆的脸,看着虎头虎脑的,很讨喜也很亲近人。那时毕业压力很大,学校又不允许随意进出,我和舍友时不时就会去它常待的地方,只要摸摸它、喂喂它,烦恼和焦虑便也随之一扫而空了。

办离校手续那天,我们俩照常买了肉肠去找它。它好像刚被喂过,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两口便过来蹭蹭我们,翻着肚皮撒娇。我们摸了摸它,拍了几张照片,正抬脚准备离开,没想到它一个翻身,软软的爪子落在舍友的鞋子上。

“它不想让我走呀!”舍友欣喜地惊呼。话音刚落,我们却都沉默了。

几个刚下课的同学恰巧从我们身边经过,他们开玩笑地和小猫打招呼说:“学长好。”

但它不是我们的“学长”。

那年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校园,而今,属于我们的夏天和关于猫咪的回忆,终究是悄无声息地远去了。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猜你喜欢

肉肠舍友学长
味蕾间的思念
添加不同外源物质对鲩鱼肉肠凝胶特性与失水率的影响
同一条毛巾
食用菌对鸭肉乳化肠冷藏过程中理化品质与安全特性的影响
白鹭起舞
无债一身轻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特别像
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