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4-06-24秦斌山
秦斌山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诗歌教学,在增强学生文化内涵、丰富精神生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大单元为视角,从明确教学方向、整合教学任务、诗歌情境构建、创新教学活动等方面,积极探讨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 诗歌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187-03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阶段,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时,要全面理解教材内容间的逻辑关联性,透彻洞悉教材排列所蕴含的深层次规律,从而在开展大单元的语文教学环节中,灵活地整合这些文章,确保教学过程条理分明,实现预定的学习效果,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明确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尤其关键。在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任务。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具备辨识不同诗歌之间内在联系的敏锐洞察力,并能够对诗歌进行有效的整合安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以大单元的视野开展诗歌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1]。学习诗歌要总体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外在情感和内在真实情感);要了解体味诗歌创造的意境;要了解、体会、再现诗的音乐美。明确诗歌教学方向后,结合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些宏观目标细化为更易操作的具体目标。
首先,对大单元内的诗歌进行仔细审视和剖析,引导学生认知诗歌的形式特征及情感表达方式。深入挖掘与诗歌相关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元素,指导学生洞悉诗歌中的用词表达、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重要特点。通过深化这些教学要点,学生能在理解与鉴赏的同时,锤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当设计一系列小目标,如引领学生探讨诗歌用词的精妙之处、归纳诗中的象征意义、指导学生表述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诗歌。这样的分步教学,旨在逐步构建学生语言技能的坚实基础。最后,在完成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团队协作任务,如集体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或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促进其社交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二、整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任务
教育改革围绕以学生中心的方向深入落实,着力于构筑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生态。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师思考的课题。面对学生在大单元诗歌学习中的实际困境,如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经验以及掌握诗歌鉴赏的能力,教师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多首诗歌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学习单元,并在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2]。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得以真正融入课程内容中,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大单元为例,有着丰富的诗歌教材资源。结合这一范围,教师有机会设计与执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开启学生们欣赏诗歌的窗口,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以“引领学生初步体验诗歌的魅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包括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互动活动在内的多样化教学计划。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理解该单元的课文,并且探索其中所展现的文学背景及作者意图。通过此方式,降低了学生在正式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难度,并点燃了他们对诗歌的好奇心。同时,这种预习模式还能促进学生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齐声吟咏诗篇,体验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韵味。这种初步的朗读活动不仅有助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继而,指导学生分享朗读之后的感受与所思所想,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与他人的理解进行交流,从而拓展个人视野。深入到教学的下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探讨并剖析本单元诗歌的语文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在启迪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挑选一首触动他们心灵的诗,并围绕这首诗作深度解读,记录下自己的领悟和洞见。最后一个环节,将是从欣赏到创作的转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心爱的诗句进行改编,创造出新的诗作,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经典佳作,更找到了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三、重视小学语文诗歌情境构建
教师如果长期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依赖布置作业这类方式来驱动学习,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精神负担,还可能引发他们的反抗情绪,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任务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引导学生培养思考和自我探究的习惯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以诗歌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意境为引导,点燃学生探知文学之美的渴望,借此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包括创设和谐的诗歌朗读环境、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开展观后感分享活动、组织思维练习等。以《七律·长征》为例,该诗为学生提供了揣摩和体会爱国情感的绝佳契机。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诗歌中的情境,往往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加以描述,把学生带入其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可先构建一个包含多个与爱国主题相关的诗作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投入讨论,挖掘不同诗作之间的联系,从而自然激发出他们对探索与学习的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爱国情感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比如展现一些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感知那个时代的氛围。通过观看,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的观后感。大屏幕上的历史画面往往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能直观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呈现整合后的诗作,并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能够述说出这首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它与抗战历史有何联系?”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将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度思考,寻找答案。而教师则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确认他们的发现是否正确,这不仅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四、创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活动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否精准掌握传递知识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提升。尽管传统的教育方法能确保诗歌知识的传授,但这种模式未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信心。因此,亟须教育者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开展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并培养出他们自主探索和理解诗歌的能力,为他们未来华文诗歌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3]。一旦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诗歌学习策略,他们就会以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去主动吸收知识,进而更高效地完善自我学业,为整体的语文素养提供有力支撑。以《现代诗两首》中的《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为例,老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首诗的内涵,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探究《秋晚的江上》时,教师可以开放一个五分钟的自主朗诵环节。不必站在讲台上,教师宜走入学生中间,聆听他们的朗诵并注意其表达方式。接着,教师可以借助诗中具体的诗句,如:“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让学生完成朗诵后,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朗读方法,进而开展小组内的交流,共同寻找各自朗诵的亮点和改进空间。此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诗歌,结合诗歌背后的文化和情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意,传递诗的精神内核,最终培养对诗歌的文化鉴赏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旨在塑造学生的思考能力,并系统性地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把握。现代科技的运用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平台搜索资料,深入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背景,以及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探索欲。
五、引导小学语文诗歌对比思维
在整合性课程架构中展开小学语文的诗歌教育,应充分掌握整合性教学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助力学生的成长。教师依据整合性课程架构开展诗歌的授课时,实际上是把相互关联的诗篇结合在一起,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体验不同诗歌之间的独特韵味,进而深入挖掘和探讨,从而加深了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并增强了对韵文的记忆。以《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为例,教师能通过巧妙地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内涵,让学生把握到这些诗作的共通性与个性。要有效率地进行教学,教师得运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体会协作的价值、精神和相应的技能。在介绍大单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向学生阐释如何在大单元中发现各课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利用学生已熟知的课文内容作为例子,可以辅助他们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此外,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目标可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文本间的共通点,或是挖掘两篇文章之间的差异性。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完成比较任务时的主动性与兴趣[4]。
六、鼓励小学语文诗歌拓展联想
诗歌之美在于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为了引导小学生沉浸于诗歌教学之中,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方式启迪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诗句。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直接讲授不同的诗歌学习策略,这种做法有时候反而会让学生感到迷茫,难以把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和创意联想,进而自主探索并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以人教版《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及《望洞庭》为例,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在解读这些充满意境的经典作品中,学生不仅扩宽了对古典诗歌丰富内涵的理解,更为未来深入学习诗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揭开这些诗作深层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诗歌情感相匹配的音乐,同时引导学生跟随旋律诵读诗句。这种教学活动的融合,不仅加快了学生融入学习氛围的速度,也增强了他们对古诗精神的领悟和体验[5]。
七、指导小学语文诗歌整合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节奏的复习和巩固是确保他们能够牢记所学内容的关键,也是深刻理解诗歌内涵的必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据了重要位置,其内容丰富而广泛,如果让学生对每一首诗歌都逐个单独复习,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感到学业负担沉重。以《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为例,作为教学材料来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技巧,比如将不同诗歌的要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整合信息的同时加深理解和记忆,并能有效地在课后进行复习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分组,围绕单元诗歌的主旨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协同合作,增强团队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在学习某一个诗歌单元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诗句的意象转化为图画,如对“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描绘,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诗中景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创作图画时应避免使用颜色,以免分散他们复习时的注意力。完成作品后,他们可以在画旁附上相应的诗句,运用视觉艺术作为辅助记忆和复习的手段。如此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八、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大单元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基本教育环节的效率,这对于引导学生掌握并适应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通过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力、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成果。以大单元为框架来安排课程,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诗歌教学活动。在如此宽广的视角指导下,诗歌教学不再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传授,而是一种情感与智慧的综合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更愿意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之中,他们也更容易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从而充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兢.真实性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J].山西教育(教学),2023(2):22-23.
[2]陈灵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1):42-44.
[3]周小龙.大单元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2(12):42-44.
[4]苏桂霞.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7):41-46.
[5]魏颖.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