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4-06-24
1病原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仅可以寄居在畜禽的肠道内,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众多,多达2 500多种。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无鞭毛,不能运动,为短小的杆状菌,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6~38℃,酸碱环境下pH为6.8~7.8。鸡白痢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尤其不耐热,在65℃环境中经15~20 min、在沸水中经5 min就可以将其杀死,但是比较耐寒,在冰冻环境中可以存活。该菌对消毒药物比较敏感,高锰酸钾溶液、甲醛溶液等消毒药都可以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2流行特点
2.1易感动物和传染源
鸡白痢易感动物主要为鸡和火鸡,而且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和火鸡都可以感染发病,其中1~14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14~21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是体内和所产蛋带菌。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传染源,尤其成年带菌种鸡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2.2传播途径
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仅可以经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病鸡和带菌鸡的卵黄囊、睾丸、肝脏、肺脏等器官中含有大量病菌,尤其成年带菌蛋鸡的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为主要的感染部位,使得蛋壳表面和蛋内含有鸡白痢沙门氏菌,据统计,隐性感染种鸡所产蛋的带菌率高达30%以上,带菌蛋在孵化过程中死亡或孵化出来的雏鸡带菌,同时孵化器和育雏室在孵化过程中也会被病菌污染。带菌和带病雏鸡的粪便、飞绒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健康雏鸡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发病。健康鸡啄食病鸡或带菌蛋也会感染发病。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等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2.3诱发因素
鸡白痢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常年都会发生,而且该病一旦发生,很难净化,常常反复发病,给养禽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应激因素都可以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密度大、通风条件差、空气污浊、育雏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及鸡群感染其他疾病等都可以诱发鸡白痢,并使鸡群死亡率上升。一般老疫区雏鸡发病率比新发病的鸡场要低,发病率在30%左右,而新发病鸡场发病率在80%~100%,死亡率也显著高于老疫区鸡场。
3诊断
3.1临床诊断
鸡群感染鸡白痢后有明显的症状,可以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鸡白痢的临床表现与传统观念不完全吻合,呈现出更广泛和复杂的病症。常见的有败血型、白痢型、慢性型和隐性型4种,其中败血型和白痢型主要出现在1个月龄以下的幼鸡中,症状比较严重,死亡率较高;而慢性型和隐性型则更多见于成年鸡。胚胎期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孵化过程中出现死胚,即使雏鸡成活也会表现出精神沮丧、低头、羽毛不整、食欲下降或停止进食,排出灰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一些雏鸡即使未出现下痢症状也会突然死亡,有的可能出现喘气、呼吸困难或关节肿胀、行动不便等症状。12~15日龄的雏鸡感染后常常会造成大批死亡。患病雏鸡即使病愈,也会长期带菌或成为慢性或隐性病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影响蛋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显著降低。成年公鸡则表现为睾丸肿胀或萎缩,精液品质降低。
3.2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鸡胚死亡后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能出现肝脏、肺脏充血、出血;雏鸡感染鸡白痢后,肝脏、脾脏、胆囊等脏器出现肿大、出血,肺脏早期会出现出血,后期会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结节。肾脏和输尿管中沉积有白色尿酸盐。随着病程延长,雏鸡可能出现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萎缩等现象;成年蛋鸡常见病变发生在生殖系统,表现为卵子形状、颜色和质地异常,一些卵子会堵塞在输卵管内或逆行移动至腹腔,引起腹膜炎和器官粘连。公鸡很少出现病变,有的会出现睾丸肿大、萎缩、输精管增粗等症状。
3.3实验室诊断
虽然鸡白痢的症状比较明显,但是还有其他疾病和鸡白痢很类似,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进行初步诊断,若要确诊还需要进行病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3.3.1病菌形态学检查
无菌采取病鸡的肝、脾、肾等病料做成涂片,自然干燥,然后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进行镜检,可以观察到两端呈椭圆形的小杆菌,不运动,没有芽孢和荚膜,由此可以判断为沙门氏菌。
3.3.2细菌分离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划线接种在S.S琼脂平板上,放置于37℃环境下培养24 h,可以观察到无色透明、边缘整齐、光滑、扁平的菌落。一些菌落中心变黑,这可能会产生硫化氢的缘故。取培养菌落经染色镜检可以观察到短小的杆菌;将病料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的斜面上,在37℃环境下培养18~24 h,培养基底层会变成棕黑色,这是由于底层的葡萄糖分解产酸产气(硫化氢)形成的。而上层的乳糖不分解,也不会变色。根据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再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检查可以初步判定是否为沙门氏菌感染。
3.3.3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鸡白痢的常用方法。血清学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强,而且迅速方便,尤其对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方便。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全血玻片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全血玻片凝集试验是应用抗原和可疑病例的鸡血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若出现块状凝集,表示检测的鸡血为阳性;若没有形成凝集,则判定为阴性。这种方法可以实地进行检查,操作方法简单,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产蛋期母鸡和1岁以上的公鸡,雏鸡敏感性差。此外,此方法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要进行对照实验,才能取得可信的检查结果。
琼脂扩散试验是利用被检鸡鸡翅血分离出来的血清进行试验,若抗原孔和被检血清孔之间出现白色的沉淀线即为阳性反应。该方法简单可靠,不仅可以适用于成年鸡检测,对雏鸡也有很高的检出率。但是该方法采血过程容易对鸡造成应激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运用免疫学和酶反应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鸡白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畜产品的沙门氏菌检测中,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检测结果准确,而且市场上有商品化沙门氏菌检测盒,操作非常简单方便。
3.3.4分子生物学试验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鸡白痢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等。其中PCR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有很高的重复性,在临床诊断上已经普遍应用。并且随着生物学技术发展,出现了很多更具有优势的检测方法,如逆转录PCR、荧光定量PCR等,提高了检测技术水平。
4防控措施
4.1治疗方法
4.1.1利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利用抗菌素是目前治疗鸡白痢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土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但是沙门氏菌容易产生抗药性,随着复方磺胺、土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导致中国沙门氏菌对这些药物的抗药性提高,并且多种耐药性增强,导致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利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前,要首先进行药敏实验,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对沙门氏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如药敏纸片扩散法、自动化药敏仪、Etest法等,养殖场可以根据本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4.1.2利用中药进行治疗
由于沙门氏菌对抗菌药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也会在肉、蛋中产生药物残留,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而天然中草药不会产生抗药性,在畜产品中残留量低,治疗成本低,而且有些中草药可以提高鸡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在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将蜂蜜30 g、花椒15 g、大黄6 g、甘草6 g加水300 mL,然后煎汁剩余100 mL,每只鸡滴服3~5滴,也可以将中药汁稀释3倍后,让病鸡饮用,1 d服用1次,连续5~7 d为1个疗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利用雄黄、白头翁、黄柏、滑石、麝香根10%,马齿苋、马尾莲、诃子各16%,共研磨混合均匀,再将其和饲料按照3%的比例拌料饲喂,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鸡,可以将药末和饲料一起混合成面团填喂,连续应用5 d,治疗效果显著。
4.2预防措施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禽沙门氏菌病疫苗,对于鸡白痢的防控主要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鸡场和种蛋消毒及加强鸡群净化等措施来进行预防。
4.2.1加强种蛋的孵化管理
用来孵化的种蛋要来自无沙门氏菌感染鸡场,而且入孵前要对种蛋进行严格消毒。种蛋在入孵前要至少进行2次熏蒸消毒,一次是种蛋收集后,第二次是在入孵前,消毒的目的是将种蛋蛋壳表面的病菌杀死。要加强孵化管理,及时将死胚检出,种蛋出雏时,要将死雏及时检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弱雏隔离单独进行育雏。对孵化器、育雏器械及育雏室要定期进行消毒。
4.2.2提高饲养管理技术
养鸡场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进雏前要提前2周对鸡舍、饮水器、料槽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雏鸡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温湿度的调节,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湿度保持在60%~65%。在育雏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饲料,不能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育雏室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定期更换垫料,尤其被水或粪尿弄湿的垫料要及时取出更换。饲养密度不能过高,要做好通风换气措施,保持空气清新。对于反复发生鸡白痢的鸡场,要做好药物保健措施。
4.2.3做好种鸡场的净化
种鸡场中如果有带菌鸡,就会导致鸡白痢在整个鸡场中传播,所产种蛋也会被鸡白痢沙门氏菌污染,导致所孵化的雏鸡也带菌或感染发病,如此反复感染发病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做好种鸡群净化工作,培育无感染鸡群非常重要。在产蛋鸡20周龄时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整个鸡群进行检测,检测为阳性者,要立即复查,若为阳性要立即淘汰。此后每隔8周对鸡群进行抽查,并将阳性鸡淘汰。同时种鸡场、孵化场要实施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及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