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4-06-24
牛副结核病是在牛养殖行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在养殖区域内发生牛副结核病后,会对牛身体状态造成影响,让其抵抗能力下降,进而容易引发其他继发性疾病,并作用于牛的身体,严重影响牛养殖经济发展。因此,为了确保牛养殖行业的稳定推进,需要对牛副结核病采取一定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牛副结核疾病的发生。
1牛副结核病病原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相关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牛副结核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能够在人类和牛群当中传播,对牛身体健康状态及养殖行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牛副结核病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若一只牛感染,在短时间内能够造成大面积牛群感染,影响养殖工作开展。目前,国内已经针对牛副结核病采取预防措施,但是这些预防措施并不能够完全进行牛副结核病预防,还会对其他养殖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特点,制定预防和管控措施,减少牛副结核病发生。
2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涉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动物种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情况:牛副结核病能够通过接触造成感染,一般情况下,在牛群中传播是由于患牛副结核病的牛与健康的牛共同使用同1个器皿,进而造成牛副结核病的大面积传播;在人类与牛群当中共同发生,是由于人类摄入受感染疾病牛的牛奶或者肉质品,进而体内具有牛副结核疾病病毒,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成为牛副结核病。从牛副结核病地域分布上来看,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国家更加容易发生,但是存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分布趋势。需要针对牛副结核病所存在的地域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尽可能的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养殖人员及消费人员都是牛副结核病传染的易感人群,为了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及消费者身体健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利影响。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加以分析和管理,以降低其在人类和动物群体中的传播和发病率。
3牛副结核病传播途径
牛副结核病传染源十分广泛,包括患病牛所使用的器皿、水及剩下的饲料、水源等,一些正在哺乳期或怀孕期间的牛还可以通过胎盘、脐带及乳汁等进行牛副结核病传播,若在区域内发现大面积的牛结核病疾病,还可能会在空气中存在一些病菌,造成空气中相关病菌的浓度较高,也会发生副结核病疾病。
4牛副结核病病理变化
牛副结核病一般发生在消化系统,通过对牛的解剖能够发现,患副结核病的牛肠壁增厚十分明显,能够达到正常牛的10倍左右,并且肠壁内部有黏液和气泡,呈现出充血的状态。
5牛副结核病诊断方法
5.1粪便检查法
在进行牛副结核病诊断时,可以通过粪便检查的方法,将患病牛粪便通过提取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并且在实验室当中通过水浴措施将其进行乳化,在过滤后进入离心机内放置0.5 h,再用沉淀物进行粪便抗菌感染,通过镜检的方式,发现其存在堆状或丛状细小杆菌,并且颜色为红色,那么确定其患病种类为牛副结核病。
5.2皮内试验(PPD测试)
皮内试验方法是与粪便检查法共同进行牛副结核病检验和诊断的最常见方法,在进行牛副结核病诊断时,通过在牛的皮肤内部注射结核菌杆菌蛋白反应物,若在注射完成后,牛的局部皮肤发生反应,那么确定感染牛副结核病疾病,若没有发生反应则没有感染牛副结核疾病。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其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牛副结核病检查和诊断中。
5.3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检测牛副结核病病原体DNA,并确诊感染。分子生物检测法是随着新时期各项技术发展,所衍生的一种牛副结核病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副结核病,并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更加准确进行牛副结核病的诊断[1]。
5.4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诊断检测方式能够与变态反应法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副结核病检测,通过血清血检测特异性,提高副结核病诊断准确率,尽快进行副结核病治疗。
6牛副结核病防控措施
6.1牛群监测
定期进行牛群结核病检测,包括使用PPD测试和其他诊断方法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标记。进行牛群结核病检测,并且对其日常生活环境进行监测,定期对牛副结核病进行抽样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粪便检查的方式,判断其是否存在牛粪结合疾病,能够在患病初期就将相关病毒检测出来,进而为后期牛养殖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牛副结核病后,需要对患病牛采取隔离措施,单独饲养,对养殖区域全面消毒,对患病牛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
6.2对症治疗
牛副结核病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且病原类型多变,能够互相感染,因此一般以综合防控为主,尚无特效药物。在治疗方面,多对症治疗,以缓解病牛副结核症状为主。当病牛副结核病比较严重时,可静脉注射1 500~2 0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还可以内服适量鞣酸、碱式硝酸铋等;为避免牛出现酸中毒问题,还可以静脉注射500~1 000 mL 5%碳酸氢钠液或50~100 mL 40%乌洛托品,缓解副结核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6.3强化免疫
为了进行牛副结核病预防,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牛副结核病在牛群中的传播,并且更好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养殖人员安全,首先需要通过进行疫苗注射的方式,为其接种灭活牛副结核疾病疫苗,降低后期出现牛副结核病的概率,并且进行疫苗接种还有利于其他各种疾病预防。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疾病在牛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生特点和概率,选择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的疫苗,尽可能减少就养殖过程中相关疾病的发生,在发生疾病后需要针对性采取治疗方案和隔离措施,防止疾病大面积传播对养殖经济造成不利影响[2]。
6.4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措施对疾病预防及牛身体健康成长有着关键性影响,首先,要根据牛的身体健康状态及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当前牛所使用的饲料,并且要确保饲料购买渠道资质合格,在购买后,需要对整个养殖区域内采取卫生管理,降低牛养殖过程当中出现各种细菌的可能性,通过日常消毒和定期全面消毒的方式,降低细菌数量。
6.5做好犊牛繁育工作
另外,还需要做好牛的繁育工作,减少引进牛的数量,在引进新的牛只时,要确保牛的身体健康,并且经过一系列检查和隔离饲养,才能够将其与正常的牛进行混养,在繁育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将卫生管理作为实际工作的发展重点。犊牛是牛副结核病的易感个体,尤其是初生牛犊,更具有易感性,因此必须要加强犊牛繁育管理工作,针对待产母牛,可以进行诊断检测,将阳性母牛和阴性母牛分开,母牛在产犊时,必须要有独立的产犊场所,注意加强卫生管理,避免犊牛沾染粪便感染病原。
6.6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疾病,首先,应定期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特别是在牛养殖场地的进出口区域应设置专门的消毒池,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在养殖场地内应设置监控装置,禁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牛舍。经常进出牛舍的人员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还应佩戴适当的安全防护设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应确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牛舍管理,不得随意串舍,严禁交叉使用舍内用具及设备。这有助于减少病原体传播。此外,在牛场区域内,应设置隔离区域,以防止不同牛群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一旦发现疑似病牛,要立即隔离并加强监控。这有助于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最后,需要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对牛群进行全面、定期的检测,至少3~4次/年[3]。通过及时淘汰检测结果阳性的牛,可以有效遏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牛副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保护牛群和人类健康。
综上所述,牛副结核病作为养殖过程中常见慢性传染病,其在养殖过程中伴随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对牛养殖工作造成较大威胁。针对该现状,还需加强综合防控,降低该疾病发生与传播概率,促进畜牧养殖工作更好发展,建立全面的防控计划,涵盖疫病防治、兽医服务、生物安全、养殖管理等方面,确保各项措施有序、全面落实。此外,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牛副结核病的认识,增强防疫意识和技能,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进好.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8):121-123.
[2]热羊古力·乌斯曼.牛副结核病的科学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3(8):31-32.
[3]郝彦儒,谢梦圆,张园园,等.牛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23(1):23-28.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廖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