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路径研究
2024-06-24崔砚
崔砚
【摘要】本文基于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课前、课中和课后人机协同支持下朗读教学实施路径,总结、提炼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朗读教学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数据比对,评估朗读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工智能 朗读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佛山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fset2021x05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010-03
人工智能技术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教育领域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彰显了教育信息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许多人工智能朗读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智能朗读教学App、朗读教学小程序、智能学习机、智能故事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传统朗读教学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一、朗读教学调查,发现问题
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理清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先后对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然后对全校44名语文教师开展访谈调查,发现朗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层面:教师们表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朗读的意愿不够强,日常的朗读习惯还未建立。(2)教师层面:首先,不少教师认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其次,也有教师认为,朗诵教学不属于考试范畴,课堂进行朗读教学的时间比较少,课堂朗读训练还不够;再次,对朗读教学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老师从未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朗读教学的占比达到71%,朗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手段。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二、朗读教学实践,探索路径
为了提升朗读教学效果,我们努力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开展系列朗读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一日常规:营造朗读氛围
与课堂时间相比,课堂之外的时间短且较分散,无法进行系统的教学。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并非不可利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为校园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早间晨诵:在每天早晨学生已经陆续进入校园,但未正式开始早读的这段时间里,学校广播通过人工智能自动播放“昕融唱诗词”(将古诗词以歌曲及朗诵的形式融合呈现),让吟诵诗词的氛围浸润校园各个角落。每个班级还选出了领唱员,提前到达教室的同学跟唱。
开办《每日故事会》栏目:7:50—8:00早读前10分钟,各班进行“每日故事会”,老师向学生家长推荐朗读软件“朗读者”“为你诵读”,这些软件中有许多名家范读的故事资源,可以消除原音,配乐自行录制故事,学生利用软件练习讲故事,老师安排全班学生轮流在班级讲故事。此项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重视。
坚持《每日诵读》:利用早读时间,学生除了读课本,每个语文早读会留出10分钟时间诵读拓展文本,一年级读《读读童谣和儿歌》,二年级读《日有所诵》,智能App范读,学生跟读、背诵。
2.午间故事:充分利用午饭后、午休前的空余时间,在学生宿舍放置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智能故事机,学生聆听自己喜欢的故事,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语感,培养了朗读素养。
3.晚间暮读:每日老师在人工智能软件上发布读书任务,学生预习或复习当天所学课文,学生在人工智能朗读软件上传练读音频,系统自动评分,教师在软件后台挑选优质朗读音频,在课堂教学时间播放展示。这一实践可以激发学生课后积极练习朗读,择优展示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朗读的动力。
(二)课前预习:跟进朗读训练
课前,老师在班级群发布学生要在人工智能软件上读书预习的任务,学生端点击老师布置的作业,听名家范读,跟读,自愿上传朗读作品。老师在后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朗读人数,以及系统对学生朗读作品的评分与排名,教师线下在班级跟进点评。
(三)课中落实:加强朗读指导
课堂时间是朗读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在课堂中将朗读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目前我们全校语文老师均参与了人工智能与朗读教学融合课程实验,录制了19节朗读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片段。朗读教学融合创新课例,具体有以下三种模式:1.模式一:聆听名家范读。初读课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播放名师范读,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朗读要点后再自由朗读。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的朗读范例,让学生的听觉在教师范读和音频范读中切换,使注意力更集中。2.模式二:运用软件评分。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大致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人工智能朗读软件,邀请个别同学上台进行朗读,软件实时评分。这一方法能够将机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使学生朗读质量数据化、可视化,现场打分也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3.模式三:展示优秀音频。教师布置课后朗读作业,在上课的过程中,挑选优质学生朗读音频播放,这一做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后利用人工智能朗读软件读书的内驱力。
(四)课后赛读:搭建展示平台
课后时间是课堂时间的延伸,在课后进行的朗读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在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朗读指导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朗读展示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对上一阶段朗读教学的检测、总结与升华,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1.举办朗读比赛。朗读比赛的形式丰富多样,我们开展了班级内课文朗读比赛、年级课文朗读比赛、寓言童话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校园情境朗读比赛等。而朗读比赛前期,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自主练习,在诸多赛事中朗读比赛评委也不仅是教师,还加入了人工智能朗读软件即时评分,教师和软件评分的平均分,为学生的最终得分,以赛促学。2.投稿朗读作品,校内展示。学生在人工智能软件上练习讲故事并录制上传,教师进行挑选后推送在学校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专栏播放。目前,我校师生已在校园微信公众号“读书会”栏目共计发表作品36份。3.推送朗读节目。如有条件,我们还计划将以班级为单位演出的优秀情境朗诵节目,送往更高的平台展示,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
在实践中,课题组努力为朗读教学搭建平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不断探索朗读教学有效路径。
三、朗读教学策略,提炼升华
通过一系列的朗读教学实践,许多老师、家长都认为本次朗读教学实践学生朗读水平进步显著。为将本课题的成果提炼升华,课题组总结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四位一体相互支撑
1.学校主导。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朗读教学,需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从管理、人力、物力上对朗读教学的实践给予充分支持。本课题中,学校将朗读教学成绩纳入科组期末绩效的一个方面;邀请专家对教师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教学进行相关指导;鼓励全语文科组老师参与朗读教学实践;提供展示舞台,搭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朗读评比活动;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针对学生设立班级朗读能手,年级朗读之星,期末学校朗读模范。针对班级学生群体,设立朗读积极班、朗读优秀班、朗读模范班。从个体到群体,从班级到校级的三级评价制度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参与朗读教学的热情,为朗读教学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2.教师转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朗读教学观念,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能力。
3.学生主体。在所有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朗读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朗读环境的浸润、朗读教学的指导、朗读活动平台的搭建、朗读评比制度的激励,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4.家长助力。课堂的朗读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许多朗读任务的进行是在课外,这就需要家长全力支持:协助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朗读教学软件,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在本课题实践中,家长的助力大大提升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四维空间协同教学
1.学校主阵地。学校是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学校学习朗读技能,参加朗读比赛、获得朗读教学评价,朗读素养在学校的主导下,得到不断提升。
2.家庭练兵营。家庭是学校朗读教学场所的延续。学生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听范读,参考系统评分,回家进行反复练习,上传朗读作品。各类朗读比赛,也需要学生在家反复练读,家庭是学生朗读技能提升的练兵营。
3.网络赋能场。网络虚拟空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在家朗读情况,软件评分,系统自动生成班级朗读作业海报,海报中显示学生朗读排名,优秀学生名单,未提交作业名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朗读教学软件实现人机协同,离校后网络导师依然随时在线,还可收到来自教师端老师的评语,网络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教学的开展赋能。
4.社会大舞台。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优秀的学生朗读作品推荐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读书会”栏目展播;我们将社会资源朗读名家请进校园;以班级为单位演出的优秀情境朗读节目或将有机会推送到更高的舞台,我们不断为学生搭建平台,扩大朗读教学的影响力。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互相支持,学校、家庭、网络、社会四维空间协同教学,四位一体和四维空间的有效运转形成了朗读教学的基本形态,这也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四、朗读教学成效,多元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我们建立了多元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分为三个等级: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班级内根据孩子们的日常朗读表现,建立班级评比积分表,每周各班评选“班级朗读能手”,每月班级推选1名同学为“年级朗读之星”,学期末各班推一名同学为“学校朗读模范”。同时,学校建立对各班朗读效果的评价办法,针对每学期举行的年级集体朗读活动评出:朗读积极班、朗读优秀班、朗读模范班,评分计入教师年终科组绩效考核。
过程性评价与教师年终科组绩效挂钩,与学生荣誉挂钩,有效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参与朗读教学的热情,创建了朗读教学评价的新范式,形成了我校朗读教学评价特色。
(二)朗读效果评价
本课题选取《小学生朗读能力考核标准(试行)》为朗读测试标准①,包括三个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每一维度分值分别为 30、30、40 分,共100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即为中等;59分及以下为差等。
课题组从本校22个班中,每班抽取5名学生作为前测对象,共110名学生。前测时间为2022年9月,后测时间为2023年6月。为最大化控制变量,后测我们抽取和前测相同的学生和老师评委,采用难度相当的文本,采取相同的方式测评学生朗读能力。
通过前测与后测数据对比,可以看到朗读优秀学生从22%提升到39%。此外,课题组在2023年6月再次对学生、教师和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教师均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提升了朗读教学的效果,85%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喜欢朗读教学App中的示范朗读功能,91%的学生喜欢打分排名功能,75%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朗读,88%的家长认为使用人工智能App有利于提升孩子朗读水平。以上调查和访谈数据前后对比,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革新了传统朗读教学方式,对朗读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人工智能背景下,探索人机协同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路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传统朗读教学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学校、家庭、网络、社会四维空间,充分发挥了人与智能系统各自的优势,教与学的方式都得到重大突破。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工智能背景下朗读教学新路径,进一步提高朗读教学成效。
注:①梁志飞.小学朗读能力考核标准[EB].https://wenku.baidu.com/view/ca8aacf7ec3a87c24028c4ff.html,2015:1.
参考文献:
[1]陈凡.APP助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7):94-95.
[2]孙志鹏,聂竹明.AI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新时代提高学习效率的新出路[J].中小学电教,2020(5):9-12.
[3]陈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51):57.
[4]王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4):29.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6]赵介平.朗读的魅力:语文教师实用指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7]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