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6-23聂雅雯高瑜杨丽蓉门通路徐睿择
聂雅雯 高瑜 杨丽蓉 门通路 徐睿择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职业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就业创业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别是“双高”建设的推进,更是对职业院校的就业创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探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双高建设;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41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更新周期缩短、迭代加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双高”建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从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服务水平等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形成类型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输出方,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其就业创业指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高”建设不仅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提出新标准,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1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就业创业指导中的作用
1.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思想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因成长环境的优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就业观也未经过实践的淬炼,在认知上比较感性,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比较迷茫。辅导员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最信任的群体,能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融入就业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好就业政策和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取向。
1.2指导学生提升就业创业技能
当前,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学生必须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辅导员作为相伴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能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岗位推荐,制定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求职技能、创业技巧的指导,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到校外参加多岗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其就业创业技能。
1.3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就业创业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众多的市场岗位选择时,往往因为竞争压力和求职挫败感引发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慌、自卑、攀比等。辅导员作为和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能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的消极心理作出反应,将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同时通过谈心谈话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自信心;通过主题班会和校园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力度,破解当代学生人际交往难题;通过心理咨询辅导消除毕业生消极心理因素,保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2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期望、求职途径、求职困境以及专业技能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43份,有效回收率为88.6%。通过对问卷内容进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面临如下困境。
2.1缺乏培训机制,就业指导存在偏差
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培训。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没有引起重视,学校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机制,致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因自身认知和知识储备的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市场人才需求的规律,就业指导停留在简单地宣传、介绍求职政策、讲授面试技巧等方面,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科学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其次,辅导员忽略了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连续性。高职院校辅导员因繁重的日常工作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灌输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指导。而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全程化过程,问卷调查发现,53.1%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到大三才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4.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从大一开始就对其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从指导的内容上看,学生更想了解和掌握社会交际能力、技术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劳动合同法和创新能力,但有67.8%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多来自于搜索引擎、专业课教师或家人分享,不是来自于辅导员指导。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上不连续,在内容上存在偏差,照本宣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和就业的积极性。
2.2缺乏创新机制,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
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单一就业”已经不能满足众多毕业生的求职需求,而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形式单一,例如开设相关课程、就业专题讲座、企业进校宣讲等,辅导员在此工作中就扮演着通知并督促学生参加活动和讲座的角色,在日常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育方式也多为思想教育等说教形式,说服力十分有限,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忽视了学生具有更大选择性的就业途径。通过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期望学校及辅导员通过组织专场招聘、就业创业比赛、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模拟求职等活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
其次,就业创业指导是一个系统性的专业工作,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还停留在只给学生讲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阶段,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较少,甚至怕自己解读错误而让学生自行理解。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困境,当代大学生在遭受求职挫折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除此以外,调查发现学生还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建设宣泄加压室、组织心理健康月活动、定期进行心理测评、进行心理沙盘游戏等进行就业创业心理辅导。
2.3缺乏协同机制,就业指导投入不够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全国中小学校长职业素养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协同育人”概念。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又提到了“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协同育人”和“全员育人”都从主体的维度强调了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时只关注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忽略了其他育人主体的重要作用,调研发现,85.3%的学生认为只有辅导员对其进行了就业创业指导,只有14.7%的学生接受过其他育人主体的就业指导,可以看出学校把就业创业的教育和管理仅仅归于独立部门和人员,各育人环节之间缺乏流畅的沟通和衔接渠道,辅导员因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存在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精通和服务年轻化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形成专业化就业育人模式。
3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提升策略
3.1准确理解职责,科学定位身份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第五条“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中规定“辅导员要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较于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年龄与学生相符,和学生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也容易取得学生的性信任,辅导员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认清自我能力,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正确看待求职和升学的挫折。辅导员应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全程化意识,从大一新生进学校开始就要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督促学生逐步实现个人生涯规划的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探索多元化的就业创业路径,提升就业信心和抗风险能力,对就业观出现偏差的学生要及进行思想的纠正和引导。
3.2开展专业培训,强化市场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岗位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就业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也应该突破传统思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第一,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让辅导员能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动态和趋势,掌握各行业的招聘要求和市场需求,了解最新政策和法规,掌握就业指导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第二,对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培训,加深对辅导员对各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掌握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技巧,能发掘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进行培训,辅导员应具备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的能力,这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及时化解求职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增强求职动力,树立健康积极的求职心态;第四,除了理论培训外,还应通过校外实践或案例分享等活动提升辅导员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例如访企拓岗、企业实习、模拟招聘等,让辅导员亲身体验市场现状和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就业创业指导。
3.3创新工作路径,多举措促进就业创业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模式改变,“慢就业”增多,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来源渠道不断拓展,学生的情绪和就业选择都容易受到干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辅导员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将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鼓励学生克服懒就业、不就业、怕就业的心理,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就业形势。通过就业反馈反思“大水漫灌”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拓展“思政+就业指导”的多样化工作途径,真正打通就业创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切实做好学生思政指导就业的创新性教育工作。
其次,改变传统思路,用前瞻性的策略以及更具体、更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提升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给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带来了机遇,辅导员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最新就业政策,提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降低学生的求职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情况等,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提高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辅导员还应多渠道探索“互联网+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为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注入新的元素。
3.4形成育人合力,就业联动协同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就业创业指导中是联结各专业老师、各部门等育人主体的重要一环,既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求职情况反馈和沟通各育人主体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实施效应。第一,辅导员可以整合资源,联通内外:主动联系校企合作企业,向企业宣传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双方了解,精简过程、适配资源。第二,辅导员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协调联动。首先联合专业教师,定向推荐对口用人单位,特别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专业课教师比辅导员更具有资源优势,能第一时间获取岗位信息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其次联合朋辈,发挥学生群体的“羊群效应”,激发未就业学生求职或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激励作用。第三,辅导员可以借力校友资源,双向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校友独特的优势,通过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开展讲座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校友讲述的亲身经历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延续校友的母校情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第四,辅导员可以密切联系家长,提升家校就业育人合力,通过线上家长会等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就业期望,向家长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转变就业创业观念,适应就业创业环境,在关注子女求职过程中心理状态和就业动态的同时,帮助学生作出理性的判断和规划。
4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固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神经末梢”,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任。“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内容,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调整学生就业预期;加强自主学习,强化对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能力;创新工作路径和方法,多举措、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联合多方育人主体,发挥辅导员“大矩阵”作用,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提升就业创业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斌.“双高计划”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6):961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805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Z].201708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