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影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4-06-23王凌云汤敏丽
王凌云 汤敏丽
[摘要]当前,混合现实技术为影视思维能力培养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推动了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从感知、情境、认知维度出发,探究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影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感知维度,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视听效果,增强学生对影视语言、音效和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情境维度,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模拟情境,鼓励学生互动参与和创新,让学生深入影视作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在认知维度,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深化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学生的叙事逻辑与创意构思,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知。可见,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影视思维能力培养,不仅丰富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深化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混合现实技术在影视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混合现实;影视思维;影视教育
在影视艺术的创作实践中,思维能力占据着核心主导地位,对作品的最终美学形态与社会影响力产生决定性作用[1]。影视思维能力不仅彰显在作品外在表现层面上的叙事手法创新、逻辑结构构建以及主题深度挖掘,更深层次地贯穿创作流程的各个微观环节,涵盖从面对问题情境的策略构想到应对各类挑战过程的能力素质提升。因此,在影视教育体系中,影视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强化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具有深远的教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影视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际创作技能的掌握[2]。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影视艺术的基础原理,以此构建起系统的影视思维框架。影视思维能力培养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类影视项目的策划、拍摄以及后期制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视思维能力培养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学生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然而,传统的影视类课程过于依赖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产生断裂,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
当前,混合现实技术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新空间,催生出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影视思维能力培养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性与互动性上的不足;二是为培养兼具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影视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影视教育领域开辟了一片革故鼎新的天地[3]。文章基于混合现实技术,从感知维度、情境维度以及认知维度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影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感知维度
(一)视觉感知与影视语言理解
影视艺术本质上是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叙事与情感传达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镜头语言实现故事叙述与情绪渲染。因此,在培养影视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视觉感知与解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系统性地研读和体悟影视作品中多元且复杂的视觉构成元素,如构图美学、色彩象征、光影运用以及动态节奏等,深入探究这些元素是如何交织共融并构筑独特的影视表达体系的,让学生深度分析与诠释影视作品,逐步揭示艺术构思,触及主题思想和深层内核,从而有力提升学生的影视逻辑思维与审美鉴赏力。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凭借其将虚拟、现实世界无缝衔接的特点,发挥其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创造出超越传统视听界限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细节观察力与空间建构想象力,让学生从全新维度去理解和剖析影视作品中的视觉构成手法与空间布局策略,从而锤炼出敏锐且富有洞察力的影视思维能力。
(二)听觉感知与影视音效理解
在影视作品的构成中,除了视觉维度的丰富性,声音元素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包括音效与音乐。声音艺术在影视叙事中发挥着营造情境氛围、强化情绪感染力、驱动剧情进程乃至独立叙述故事线的功能。因此,在影视思维能力系统化培养过程中,听觉感知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研习和解析影视作品中的多元声音元素,如人声对话、环境声响、配乐旋律以及音效设计等,并深入探讨这些声音元素是如何与视觉内容紧密交织,共同彰显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的。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学生真切地感知声音的来源位置、距离远近乃至传播方向,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听觉感知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和感受影视作品中的音效设计艺术,提升对声音元素在叙事结构构建、情感细腻度表达及整体气氛渲染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
(三)情感感知与影视主题把握
影视作品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因此,在影视思维能力系统化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对主题把握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识别和理解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情节冲突、主题思想等深层次内容,了解视听元素的表现和传达作用,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和反思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批判思维能力。从情感感知的角度来看,混合现实技术有利于教师营造富有情感深度的体验环境,帮助学生与虚拟角色进行情感互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体悟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升对情感元素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揭示中作用的认知和敏感度,获得沉浸式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发挥交互式剧情操控和主题探索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影视作品的故事发展和主题挖掘过程,直观地观察自身选择和决策对剧情进展和主题深化的影响。这种参与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剧情分析和主题提炼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深层次思考和把握影视作品的主题内涵和社会价值。
二、情境维度
(一)情境模拟与沉浸体验
混合现实技术的情境模拟在影视教育实践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重构高度拟真、细腻多元的影视情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穿越虚实界面,全身心地融入由混合现实技术构造出的影视情境,直接参与和感知影视作品中场景及情节的演变过程,深度剖析角色的心理脉络、行为动机及其情感起伏变化。教师采用这种基于第一人称视角的情境模拟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对影视作品中叙事逻辑、人物塑造艺术以及主题内涵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有效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育应用场景中,教师通过混合现实设备的交互性使用,再现影视作品中的历史场景、科幻情境等,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和理解导演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构思,深刻地领悟影视作品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
(二)互动参与与批判思考
互动参与是混合现实技术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教师借助混合现实技术,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影视作品的情境,使他们与角色、环境及事件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并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知影视作品,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并批判性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和提升批判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具体情境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探讨,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认知力、观察力和分析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
(三)情境创新与创作实践
混合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影视创作的束缚,赋予影视创作更大的自由度。在虚拟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场景、角色和情节以及情境表现,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感传达。教师也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通过设定新的情境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力,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全新的电影剧本或者短片项目,全程参与构思、策划、拍摄、后期制作,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使学生不断提升影视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这种情境创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和互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思维和艺术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连接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资源,获取海量的影视素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各种可能性和灵感来源,并通过远程监控和指导,建立实时反馈和评估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创作效果和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改进学习与创作。这种即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的方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有助于学生快速提升影视思维能力和创作技能。
三、认知维度
(一)深化视听语言理解与应用
在传统的影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焦点和方法过度集中在影视制作的技术环节和操作流程上,强调如何使用各种设备和软件进行拍摄、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如何遵循一定的叙事结构和视觉规则来构建故事和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在观看、分析和创作影视作品时的心理感知和思维认知过程。当前,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通过构建高度沉浸式的虚拟环境,融合虚拟与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视听语言的各种元素和技巧,拓展认知范围,并在无限扩展的认知空间中探索和研究视听语言的各种可能性和创新应用,了解不同文化和风格的视听语言表达,开阔创作视野,激发想象力。这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认知范围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提升了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多元理解和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通过交互式和动态化的信息呈现,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解析和解读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强化叙事逻辑与创意构思
混合现实技术凭借自身特性,能够构建摆脱传统二维与三维局限的多维叙事空间结构。在这一新型叙事结构中,故事的展开突破了线性时间序列的束缚以及固定视角的制约,进而能够在时空维度中实现自由流转与动态转换[4]。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鼓励学生在虚拟实境中主动创设和深入剖析复杂多元的叙事架构及角色间交织关系,如非线性叙事、复调叙事以及交错叙事等,从而深化学生对叙事内在逻辑的认知与驾驭能力。这种构建多维叙事空间结构的实践不仅拓展和丰富学生在叙事艺术上的可能性边界与表现张力,也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力,培育学生的跨界合作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跨媒体叙事手法,并通过整合多种艺术形式、媒介元素与载体,如影像、声音、文字、动画乃至游戏等,实现独一无二的视听体验与艺术表达效果。例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混合现实设备将各类媒介元素深度融合并联动起来,孕育出全新的叙事形态与艺术表现,涵盖但不限于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增强现实戏剧表演以及混合现实艺术展览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与创作思路,显著提升他们对各类媒体特性和审美价值的深度感知与精准把握能力。
(三)增强情感共鸣与文化认知
混合现实技术因其特性,能够营造深度沉浸式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营造高度真实与沉浸式的虚拟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且真切地体悟影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基调和人物情感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影满足感及审美愉悦度,并在教育意义上有效引导学生对人性本质、社会现象及其背后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5]。教师也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巧妙融合虚拟环境与现实情境,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学习场域,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深度探索和习得多样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混合现实设备,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游历虚拟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使学生直观而生动地领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传统习俗以及艺术特色,并开展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跨越时空限制和文化边界的认知模式,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帮助学生加强故事叙述与角色塑造,引导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同理心,在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影视思维能力。
四、结语
混合现实技术为学生影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文章从感知、情境以及认知三个维度深入探究影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感知维度上,文章详细探讨视觉、听觉和情感感知在影视语言理解、音效理解以及主题把握中的关键作用。在情境维度上,文章着重讨论情境模拟、互动参与和情境创新在营造沉浸体验、形成批判思考以及促进创作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在认知维度上,文章强调深化视听语言理解与应用、强化叙事逻辑与创意构思以及增强情感共鸣与文化认知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整合丰富的视听信息和多元的文化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影视语言,构建严谨的叙事逻辑,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郦娜.影视美术设计的创意思维培养:评《创意·创作·创新:宋鸿荣影视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3(06):135.
[2]侯翰琳.影视导演视域下的导演思维创作:评《导演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23(04):125.
[3]王亚男,王传领.影游融合视角下互动影视的叙事特性[J].电影文学,2023(06):27-31.
[4]岳亚,苏杭.混合现实视频的叙事空间刍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0):79-81.
[5]张秀洁.混合现实技术的思政教学应用和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22(10):28-31.
[基金项目]2023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3338);凯里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CSZZX202210)。
[作者简介]王凌云(1991—),女,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讲师;汤敏丽(1982—),女,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大数据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