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命题比赛获奖论文之八:一道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历程

2024-06-23卢恩良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极线切点椭圆

卢恩良

1 试题呈现

(原创试题)已知椭圆E:x216+y24=1,A为E的左顶点,直线l经过点M(-4,-4).

(1)当直线l与椭圆E相切时,求两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l与E交于C,D不同两点,动直线x=t与直线AC,AD分别交于点R和S,Q为线段RS的中点,求|MQ|的最小值.

2 命制过程

要想命制一道高质量的解析几何试题,研究高考真题是一个不错的途径.翻阅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解析几何大题,发现定点、定值问题备受命题者青睐,其中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数第20题与2022年新课标全国乙卷理数第20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两道试题之间貌似有着一些联系.

题1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四点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1)求C的方程.(2)设直线l不过经过点P2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题2  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A(0,-2),B32,-1两点.

(1)求E的方程.(2)设过点P(1,-2)的直线交E于M,N两点,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点H满足MT=TH.证明:直线HN过定点.

两道试题第(2)问都是证明直线过定点,题1是典型的“手电筒模型”.对题2作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题与极点极线知识有关,直线AB是点P对应的极线.在题1的基础上,笔者初步设计了题3.

题3  已知椭圆C:x24+y2=1,P为C的上顶点,点M(2,-1),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满足kPA+kPB=-1.

(1)证明:A,B,M三点共线.(2)连接MP与C交于另一点D,记直线AD,BP的交点为Q,求Q的轨迹方程.

设计思路:以题1为基础,将题1中的第(2)问改编为证明三点共线,降低证明难度;第(2)问以极点极线知识为背景,考查椭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其对角线的交点Q在点M对应的极线y=x2-1上.

反思:题3第(1)问旨在降低难度,思考后担心学生作答时,采用kMA-kMB=0的方法,有“混分”之嫌;另有教师指出第(2)问极点极线背景过于明显,学生可能会直接“猜出”答案.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对题3进行修改,得到以下题4.

题4  已知椭圆C:x24+y2=1,P为C的上顶点,过点M(2,-1)的直线l与C交于A,B不同两点(A在B的左侧),记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k1,k2.

(1)求k1+k2的值.(2)连接MP,与C交于另一点D,记直线AD,BP的交点为Q,求|MQ|的最小值.

设计思路:将试题第(1)问修改为求值,与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21题类似,计算虽有难度,但旨在考查通性通法和数学运算素养.第(2)问将求点Q轨迹改为求|MQ|的最小值,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点Q的轨迹,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思:笔者试做第(2)问后发现,点D坐标不是整数,使得在利用直线AD和直线BP求解点Q坐标时比较困难.虽然第(1)问考查了学生的运算素养,但没有为学生完成第(2)问提供启发,而且两个小问的常规运算量都非常大,学生极不容易得分.因此,笔者重新设计了试题,得到以下题5.

题5  已知椭圆E:x216+y24=1,A,B分别为E的右顶点和下顶点,直线l经过点M(-4,-4).

(1)当l与E相切时,求两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

(2)当l与E交于C,D不同两点(C在D的左侧)时,记直线CA,DB的交点为Q,求|MQ|的最小值.

设计思路:第(1)问以直线与椭圆相切为背景,让学生求解“切点弦”方程,实际就是点M对应的极线,也即第(2)问中点Q的轨迹.第(1)问为第(2)问做了铺垫,为第(2)问求点Q的轨迹提供了思考方向.

为了检测试题难度,笔者把试题当做某天额外作业布置下去,第二天询问完成情况.由于试题第(1)问较为常规,因此笔者主要调查第(2)问的完成情况,全班54人只有三位同学把第(2)问做出来了,而且运算难度很大.基于上述调查,重新设计试题得到以下题6.

题6  已知椭圆E:x216+y24=1,A为E的左顶点,直线l经过点M(-4,-4).

(1)当直线l与椭圆E相切时,求两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l与E交于C,D不同两点,动直线x=t与直线AC,AD分别交于点R和S,Q为线段RS的中点,求|MQ|的最小值.

设计思路:以2022年全国乙卷理数第20题为参考,重新设计第(2)问.构造动直线x=t,可得点Q在点M对应的极线上,即第(1)问中的直线.点Q坐标的计算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发现点Q的坐标关系从而得出轨迹方程.

3 试题分析

试题第(1)问相对比较基础,但运算量大.既可以从常规思路(图1)出发,也可基于二级结论进行运算(图2),下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思路.

试题第(2)问既可从常规思路出发,耐心运算,求得点Q的坐标,也可基于“手电筒”模型,大胆猜想,具体思维导图如图3和图4所示.

4.1 第(1)问的解答

解法一:由题易知x=-4是椭圆的切线,切点为(-4,0).设另一条切线为y=kx+m,切点为P.联立y=kx+m,x2+4y2-16=0,消去y,得(1+4k2)x2+8mkx+4m2-16=0,Δ=16(16k2-m2+4)=0,则m2=16k2+4.又m-4k=-4,解得k=38,m=-52,所以由2xP=-8mk1+4k2,得xP=125,则yP=-85.计算得两切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4,所以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4y+4=0.

解法二:设另一切点P的坐标为(m,n),则另一条切线MP的方程为y=n+4m+4(x+4)-4.联立y=n+4m+4(x+4)-4,x2+4y2-16=0,因为相切,所以Δ=0,整理得m+4n+4=0.因此,两切点(-4,0),(m,n)都满足方程x+4y+4=0,即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4y+4=0.

解法三:设另一切点为P(m,n),依题意则有m2+4n2-16=0,kMP·kOP=-14,可得P125,-85.计算得,两切点连线斜率为-14,所以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4y+4=0.

另解:由kMP·kOP=n+4m+4·nm=-14,得m2+4n2+4m+16n=0.结合m2+4n2-16=0,得m+4n+4=0.因此,两切点(-4,0),(m,n)都满足方程x+4y+4=0,即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4y+4=0.

解法四:根据切点弦方程可得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4x16+-4y4=1,即x+4y+4=0.

4.2 第(2)问的解答

解法一:设直线CD的方程为y=kx+m,则m=4k-4.由y=kx+m,x2+4y2-16=0,得(1+4k2)x2+8mkx+4m2-16=0.设C(x1,y1),D(x2,y2),所以x1+x2=32k-32k21+4k2,x1x2=64k2-128k+481+4k2.直线AC的方程为y=y1x1+4(x+4),得yR=(t+4)(kx1+4k-4)x1+4.同理,可得yS=(t+4)(kx2+4k-4)x2+4.因为Q是RS的中点,所以可得

2yQ=yR+yS=(t+4)2k-4x1+4-4x2+4.

又因为1x1+4+1x2+4=4k+18,所以有2yQ=-xQ+42.故点Q的轨迹方程为x+4y+4=0,因此|MQ|min=161717.

解法二:同解法一,Qt,-t+44,则|MQ|2=1716t+52172+25617,所以|MQ|min=161717.

解法三:设直线CD的方程为y=kx+m,则m=4k-4.由y=kx+m,x2+4y2-16=0,得(1+4k2)x2+8mkx+4m2-16=0.设C(x1,y1),D(x2,y2),所以x1+x2=32k-32k21+4k2,x1x2=64k2-128k+481+4k2.因为kAC+kAD=y1x1+4+y2x2+4=-12,所以kAR+kAS=-12.因为Q为RS的中点,所以2kAQ=2yQt+4=yRt+4+ySt+4=kAR+kAS,则kAQ=-14,于是可求得点Q的轨迹方程为x+4y+4=0,因此|MQ|min=161717.

解法四:设直线CD方程为m(x+4)+ny=1,将椭圆方程x216+y24=1化为(x+4)2+4y2-8(x+4)=0,结合m(x+4)+ny=1,得(x+4)2+4y2-8(x+4)\5[m(x+4)+ny]=0,整理得4yx+42-8n·yx+4+1-8m=0,得kAC+kAD=2n.又CD过点M(-4,-4),所以-4n=1,即n=-14,则kAC+kAD=2n=-12.下同解法二.

4 试题实际测试情况

为了检测试题的效果,笔者把该试题作为2023届高三2月17日的理科周考试题考查学生,具体情况如下:

该试题放置在理科周考卷的第19题,第(1)问5分,第(2)问7分,共764人参考,年级均分为1.68分,最高得分11分,得6分及以上的同学共30人.从得分情况来看,作答效果不好,极大地出乎笔者的意料,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大多数学生第(1)问都没有处理好.经过分析思考后,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周考试卷整体难度较大,选择填空题花费了学生较多时间,导致学生后面解答题时间不够;学生运算求解能力较弱,数学运算素养较低;审题不明,错误理解题意,把第(1)问错看成求解切线方程.

本题由笔者独自完成阅卷,从批阅情况来看,学生不能正确选择运算策略,无法快速准确完成运算求解.第(1)问在设直线l的方程时,大部分同学设成y=k(x+4)-4的形式,个别同学设成x=m(y+4)-4的形式,导致和椭圆方程联立时运算量大,在计算方程判别式Δ时望而却步,不敢继续运算.圆锥曲线试题涉及字母运算与数值运算时,直线方程形式的选择对运算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选择方程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个别学生直接使用二级结论(椭圆切点弦方程或椭圆切线方程)作答,但也只是少数学生,这充分说明进行圆锥曲线复习教学时,对双切线问题没有很好地深入拓展,导致学生无法得出答案,使用常规方法硬算更是无从谈起.

5 命题体会

通过参加本次命题比赛,笔者有很大的收获.命制一道高质量的试题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命制的试题就会出问题.命题是一次由内而外的工作,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然后从“接地气”的角度去解答试题,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习惯.命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出题和解题的过程,更是将问题指向深入研究的过程.因此,命制高质量的试题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思维品质,要求命题者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研究高考真题,感悟高考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感悟各种命题手法,更能促进一线教师的成长.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积累经典试题,灵活地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改编应用,既要善于收集素材,也要善于加工和应用素材.总之,命题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极线切点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破解定值有妙法,极点极线显神威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一道高考试题的背景简介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简述与圆锥曲线的极点和极线有关的性质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