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魔都号”邮轮
2024-06-23刘少才
刘少才
2024年1月1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发,正式开启商业首航。
大型邮轮是一项“巨系统”工程,它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爱达·魔都号”的成功建造让中国终于实现了国产大型邮轮零的突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有能力自主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白色涂装、流线型船身、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爱达·魔都号”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总吨位13.55万;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移动的海上现代化城市”。
“爱达·魔都号”整船造价54亿元人民币。船体涂装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除了体量大,该邮轮的功能也很“全”。上层的建筑生活区拥有豪华酒店、中国海上最大免税店、大型演艺中心、特色餐馆、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走廊、水上乐园等。在餐饮区和娱乐区还加入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麻将馆和火锅馆,船上甚至还有一座啤酒工厂。此外,邮轮上设有医疗中心,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对于现代人来说,网络必不可少。“爱达·魔都号”的通信组网是由SG、Wi-Fi和通信卫星形成的天地一体组网,在5G信号能够覆盖到的近海海域,乘客能享受到5G和Wi-Fi的自由切换,峰值速率可达干兆以上,轻松实现全方位多媒体实时交互场景。而当邮轮行驶到SG信号无法覆盖的远海区域,由于邮轮上建设了船载SG基站,加上轻量级核心网的本地化算力部署,能大大节省卫星回传带宽,同样能够满足乘客对外沟通联络的需求。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体量大、技术含量高,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套设备。整船零部件数量高达2500万个,相当于2500辆小轿车、5架C919国产大飞机、13列“复兴号”高铁列车的工程物量。除了零件问题,建造前还要考虑在有限的空间内埋人的电缆、管道和需要安装的各种设备。全船仅电缆加上风管和管系的长度就达到4300千米,相当于上海至拉萨的铁路里程。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工程,使建造的每一个环节难度加倍。
重量控制是大型邮轮制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普通货船不同,邮轮自重每增加1吨,登船物资或游客数就要相应减少,直接影响邮轮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方案,在建造中大量使用4-8毫米厚的薄型钢板,从源头上降低邮轮自重。薄型钢板在搬运和加工过程中极易变形,进而导致船体结构错位,影响美观和安全性。为此,造船厂专门建设了“大型邮轮专用智能薄板生产车间”,采用机器人焊接、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等技术,提升薄板使用效率。此外,团队还开发出新型加固结构,增强了邮轮的承载能力,提高了邮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保证自重不超标,从邮轮设计、零部件采购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斤斤计较”。主要的设备入库前都要称重,从分段到总段,也少不了称重,每个季度会做全船重量的统计和计算,通过不间断持续迭代的控制方法来做好重量的过程控制。
减振降噪技术在大型邮轮制造中也占有关键地位。邮轮是高速船只,航行时需要面对海上大风大浪的考验,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减振降噪设备。针对这个问题,项目团队采用多种减振降噪设备,如水压缸、水减振器等,并在局部增加隔音材料,以降低邮轮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乘船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为减轻晃动,避免乘客晕船,项目团队专门在船体中部配备了一对单片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减摇鳍,它们就像一对翅膀一样,遇到大风大浪时就会张开,利用减摇鳍上下方水流压力的不同,可以减少88%的晃动。
2006年8月,国际海事组织基于“船舶本身是最好的救生艇”的理念,引入“安全返港”的要求。所谓安全返港,是指客船在火灾或进水的事故界限内,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返回距离最近的港口,且船上安全区域能够满足乘客和船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爱达·魔都号”是如何实现安全返港的呢?项目团队把船上最重要的十几个系统进行了冗余备份。当推进系统、燃油输送系统等发生故障时,备份的对应系统可以正常运转。邮轮的正常运营时速是35千米,意外发生后,最低时速仍然可以达到11千米,还是能以比较快的速度返港。此外,邮轮船头安装了艏侧推。艏侧推相当于邮轮的“前轮”,可以在航行时为船舶提供侧向动力,让邮轮实现原地掉头。过去的船只是做不到原地掉头的。
此外,国产大型邮轮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导航系统,通过精准的导航计算和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邮轮的安全返港。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爱达·魔都号”全船被分为6个防护区,任何一个区域发生火灾,都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把火灾控制在该区域内,而不让船上其他区域受到影响。此外,该船还拥有总长度超过40千米的高压水雾消防系统,其雾化喷头数量超过1.1万个,通过区块化的分割设计能够满足全船2000多个舱室、公共区域和机械处所的消防需求。
对于船舱进水,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泰坦尼克号”灾难事件。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与一座冰山相撞,导致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船体最终断裂成两截,沉入大西洋。
如果该事件发生在今天,国产大型邮轮完全可以抵御这样的风险。为防止因发生漏水事故而使船体失稳或沉没,现代船舶都有横向布置的水密舱横跨整个船身。如果某个水密舱进水,只会损失这一个舱体,而不会影响船体其他部分,船舶仍能保持漂浮和稳定。当然,如果破损达到一定程度,“爱达·魔都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系统控制海水的涌入,给船上人员留出足够的时间登上救生艇,安全撤离。
“爱达·魔都号”邮轮上一共有20艘救生艇。每艘救生艇长13.35米、宽5米左右、高4米左右,为双层结构,满载能容纳314人,遇险弃船时,全船包括船员和游客在内的6000多人都可以登上救生艇。这些救生艇均是自动化的新式救生艇,艇中储存了信号弹、一定数量的应急食物、淡水、鱼钩、鱼线等应急物品,可以满足救生过程中艇上人员的日常所需。
(选自2024年第5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点击:为介绍“爱达·魔都号”邮轮,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它具有哪些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