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壁画中的图案与纹样研究
2024-06-21于雨田
【摘要】壁画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原始的绘画形式之一,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壁画的图案纹样是历史、宗教以及世俗题材的融合,其所阐释的艺术形象与绘画不同,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抽象、异化创作而成。这些图案是诸佛菩萨的玲珑配饰,是人字披上的花间凤鸟,是平棊格内的莲池水禽,亦是主佛背光的火焰怒放以及散落壁画间那些可爱生动的动物图案,热热闹闹地存在于壁画的间隙中,填补了大面积的空白,组成了一个万花筒式的世界。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次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例,分别从美术视觉、艺术阐释以及现代借鉴三个角度对其图案与纹样进行研究,以期为丰富壁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现代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古代壁画;敦煌壁画;图案与纹样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48-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15
中国古代壁画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多见于大型建筑物或者墓室。作为中国古代石窟壁画的代表,敦煌壁画始自十六国,拥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且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与其他壁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吸收了一定的外来艺术思想,在同华夏文明结合的过程中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敦煌文化,展现出了东方古国文化的开放性特征,虽然几经变化,但依旧能够显现出独特的绚丽[1]。敦煌图案与纹样比较丰富,常见于建筑装饰的人字披、平棊、藻井和用于佛具装饰的龛楣、华盖、莲花座、背光,以及分割装饰建筑与壁画空间布局的带状边饰;纹样有花草、云气、禽兽、火焰、几何图形、金釭等种类。这些图案和纹样既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又有深刻的代表意蕴,既展现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够营造别样的气氛感和空间感,具有深厚的美术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学术价值。
一、古代壁画中图案与纹样的美学视觉
(一)逻辑秩序与空间塑造
在逻辑秩序与空间塑造上,敦煌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与中国传统的线性造型为主,更加注重图案和线条的写意性,采用的是简化、夸张、抽象等程式化的方式。所以并不是对某种场景或者是概念的刻意模仿和再现,而是真正地将内心的内容自由地进行流露。很多过于复杂的图案、线条往往给人一种杂乱感,因为其展现出来的图案、线条既要包括一定的节奏变化,同样也要保证整体画面的平衡度。往往会通过多个元素的巧妙组合来塑造一个逻辑秩序或者空间感[2]。这种组合拥有一定的秩序可循,是比例与平衡的基础,同样也是节奏和韵律的底色。倘若该种组合在秩序上未能形成良好的把握,整个图案和线条在空间感的展现上也会让人略感复杂和难以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敦煌壁画当中会通过隐藏的视觉条理去展现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处理手法。常见的隐藏视觉调理主要包括水平式、垂直式、弧形或S型。其中水平式通过不断重复复杂几何图形来进行平行线条的突出,例如常见的几何花纹,让人在观赏过程中能够自觉地顺着视线去体会其中清晰的表达,如西魏285窟藻井(见图1)。而垂直式表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运动方向,例如常见的火焰纹或是生长的植物,这样的展现手法所展现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能够让人在观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力量转化。弧形或者S形能够展现更为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该种表现在壁画中十分常见,例如在敦煌壁画当中,佛像是十分重要的主题,其所展现的是一种光辉感、庄严感和肃穆感。所以其在盘坐时层层光圈会以弧线的形式展现,而其眼睛作为传神部位会通过S型弧线产生一种视觉的运动感,能够表现出色彩的有序安排,也能够展现出一种线条的流畅之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相应主体也更加突出。
(二)装饰语言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壁画所展示出的装饰语言特征反映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记忆编码。人们在将编码进行符号转化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的发现来感受艺术的和谐。敦煌壁画的主要图案包括藻井、佛龛、龛楣、原光和背光以及边饰。其所包含的纹样十分丰富,例如常见的莲花纹、回纹、几何纹、忍冬纹、云纹等。在壁画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花鸟以及植物等都会通过不同创作手法的运用进行不同图案纹样的阐释。这些图案和纹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的完整性,打破了时空的关系,在符号化分界以及重构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特殊意义,在展现的过程中能够为观赏者提供一个视觉逻辑。其组织的方式通常包括中心式、对称均衡等,会出现形象的反复交替、轮换排列、相互对应,使画面富有节奏,为保证整个构图的秩序性也会在对称和均衡的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跳跃性。
整个壁画构图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几何式、平行对称中的不对称式及密集式。几何式能够展现出一定的秩序性,在进行图案纹样选择组织的过程中,会根据整体的表现形式来确定中心位置,通过重复的组合组成整体,让人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平静。而平行对称中的不对称时会让人产生一种微妙的差异感,通过中轴线来打造一种平行对称的特点,但通过细节观察便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让人产生一种差异感,这是一种匠心的展现,也是一种视觉上的提升。如西魏285窟西壁南北龛的龛楣(见图2),两侧的忍冬纹看似对称,但两侧翻卷方向却略显不同,在平衡的破坏中展现出一种独有的装饰语言特征。密集式敦煌壁画图案纹样表达中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多种复杂美丽图案的重叠,在杂乱和乏味之间寻找一种流畅感和审美的快感,如常见的千佛纹样经常会通过多瓣大莲花纹样及各种飞天植物纹样进行衬托。
(三)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是对图案和纹样的补充,也赋予了图案和纹样更强烈的生命感和视觉冲击。敦煌壁画当中的色彩具备多样性特征,既能够展现出物质层面上的丰富性也能够展现出精神层面的强烈刺激。其在进行图案和纹样辅助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大胆和夸张特征,实现了色彩自发、精神局部上的自由和传统绘画思维的突破。同样也在偶然过程中达到了一种第二自然的色彩感觉,在空白和现实当中通过重组和安排实现了自由的追求,并展现出了一定的和谐性。
敦煌壁画中常见的色彩搭配与调和方法是在展现过程中按照色彩搭配原理和美术原则进行低色度颜色及无色搭配的简化处理,通过一定的色彩过渡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大部分敦煌壁画纯色占据幅度较大,以白色、黑色及棕色为主,如北魏第257窟西壁“鹿王本生”(见图3)。这些协调的色彩不仅有着过渡和协调作用,同样也起到了画块切割的作用,让人在自然的过渡和缓冲中摒弃突兀的感觉。而在对比方式上,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和纹样包括补色对比、明度对比及纯度对比等多种表达形式。补色对比所表达的方式更加强烈,通过突出的颜色呈现出明显的过渡和明显的生机活力,例如常见的红、青、绿明度对比,拥有更为隐蔽的表达其作为艺术性直接影响明暗的对比条件,进而维持一种单调且深刻的整体画面效果,让人感到一种构图的升华。
二、古代壁画中图案与纹样的艺术阐释
(一)历史表现
敦煌壁画历史较为悠久,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不同时代的敦煌壁画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其在图案和纹样的阐释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大统一以来最大的一次历史风格时期,多种元素的交织促成了中国不拘一格的多元文化表达,而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多民族、多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造就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所以,敦煌壁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展现形式上呈现出了多元的融合特征,其图案和纹样的表达也更加地丰富。以西魏249窟为例(见图4),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西坡画赤身阿修罗,身后须弥山忉利天宫,侧有雷公、电神等。其在图案与纹样的展示中,中心垂莲,藻井变身为华盖。四边桁条有忍冬、云气、火焰、垂幔等多种纹样,可谓荟萃万物,争奇斗艳。
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朝代,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及各国往来的增加,西来东去的贸易文化为敦煌壁画带来了更为新鲜的艺术创作灵感,也带来了更加蓬勃向上的气息。所以,敦煌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在绘制的过程中,通常通过线条来进行造型,随后进行色彩的渲染,更加追求形与色的和谐统一。在线条上拥有严谨且旋律优美的美感,也拥有更为俊逸的形象表达,画工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展现民族审美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以隋代407窟西壁背光忍冬纹为例(见图5),绘制过程明显比北朝时更加复杂,通过与背景色强烈对比的色彩进行纤细线条的勾勒。而在叶片上摒弃了肥大的特征,尤其是中间促生的八瓣简约花朵,充分发挥了图案和纹样创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夸张作用,在整体表现上使整个画面的观感更加的低调,但若细细品味仍具有繁美的特征。
时至唐代,造就了敦煌壁画的鼎盛时期。唐朝有着较为开放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和丰富的文化,所以敦煌壁画也展现出了政治、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缩影,具有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的特点。“线与色并存”是唐代壁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图案和纹样在展示的过程中,会随着表现物象的不同,拥有一定的主次、疏密以及浓淡,具备巧妙得当的处理。同时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和壁画本身的表现力,整个阐释更为传神。飞天是唐代敦煌壁画的重要主题,其图案和纹样在结合的过程中冲破了严整的行列,能够展现出一种自由、活泼、灵动的状态[3]。以初唐329窟的莲花藻井图中的飞天为例(见图6),藻井中心由卷莲瓣与卷云纹相间连续环绕而成,四身飞天展开双臂乘彩云,围绕中心莲花舞蹈状飞转散花。而在色彩搭配上以红色为主,与中心蓝色天空相映,白色朱纹闪烁,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宋元时期的到来使封建社会逐渐由高峰转向衰落,这期间的壁画很少展现出豪迈壮阔的场景,而随着佛教的逐渐衰微,绘制过程中的图案和纹样用笔也相对较为拘谨。该时期的敦煌壁画造型纤细、繁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到后期呈现出明显的公式化特征,相应的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图案和纹样的表达更加地程式化,失去了北朝生动活泼、隋唐自由舒展的风格,变成了规范化的、呆板的“回纹”。
(二)内涵表达
中国古人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热热闹闹地散落在壁画的间隙中,填补了大面积的空白,组成了一个万花筒式的世界。敦煌壁画中既有气云纹等中式传统纹样,也有莲花纹、忍冬纹、火焰纹、葡萄纹、连珠纹等具有印度和中亚艺术风格。不同的纹样展现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忍冬纹,实际上是一种冬天不败的金银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作为一种外来的纹样,展现有独特的艺术规律性和参与性,而在后期的发展和演变中逐渐被融入了中国的本土特征,展现出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风格;云气纹,尽管其大多以辅纹形式出现,但确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和演化历史,是神圣庄严的展现,也是吉祥美满的象征;火焰纹样,其作为一种经典的纹样,常用来表示佛、菩萨身放祥瑞的光环,就是佛教所说的“常光相”,在灵活的安排下即便在幽暗的空间中依旧能够展现出一方天地的温暖,这不仅与佛陀的慈悲悯人相互呼应,更能够引导信众摒除贪瞋痴进入一个纯美吉祥的世界。
当然,敦煌的壁画艺术与社会形态、自然形态以及技术形态有着紧密的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民族情愫、文化精神、宗教信仰以及内心向往。东汉时期,佛教逐渐传入我国敦煌艺术逐渐构建,而在人类天人合一思想的驱动下,其在思维上也展现出一定的整体性、综合性、模糊性和直观性,这直接对整个壁画图案及纹样的审美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常见的敦煌壁画主题以佛教人物形象、故事场景、神话传说及生活刻画为主,图案内容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及几何等方面,在重组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独有特征和自然的形象,在与主题内容的呼应和点缀中构建丰盈层次。
唐代的飞天,其在创作过程中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飞天的主体形象在复杂的图案中自由飞翔,随着莲花祥云等纹样的自由舒展,让人产生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也让人产生一种与天地万物的共生感,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审美境界,同样也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内涵表达。在五百强盗成佛故事图中(见图7),图中描绘了从激烈的战斗到强盗战败、被俘虏、受刑、出家等八个场景,好似一幅生动的连环画构建了紧扣心弦的故事情节,展现的是一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理念。图中辅以丰富的动植物图案与纹样,既突出了主题,也营造出了一种生动和谐的氛围。
三、古代壁画中图案与纹样的现代借鉴
中国古代壁画的发展史亦是一部浓缩的绘画史,其在带来美妙艺术体验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同样对现代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趋势的展现,敦煌壁画中的图案与纹样也为现代文创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得以传承的同时赋予了更多的创意,也衍生全新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生活中常见的丝巾、笔记本、手机壳、雨伞及杯子等物品,均开始借鉴壁画中的图案和纹样进行了创新设计,既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和感染力,又有吉祥深刻的寓意。例如敦煌博物馆推出的真丝方巾,产品中既有灵动的色彩又有创新的创作,再辅以真丝的材质,一经推出便成了时尚界的焦点。丝巾的图案以飞天藻井、忍冬纹及连珠纹为主题,运用对称式构图,给人以庄重、恢宏、神秘之感,不仅实现了丰富层次的塑造也让人在佩戴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穿越感。
中国古代壁画所打造的艺术形式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古今,其图案纹样囊括了通常所见装饰图案中的所有种类,穷尽了中古时期中外图案的所有样式,是壁画中的重要组成,通过简化而夸张的组合,搭配不同的手法和色彩,展现出了浓厚的装饰性。在展现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同时,折射了人间的繁华和审美的需求,而其作为中国绘画界的“活化石”,对于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仍有传承和创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应生,吴少明.敦煌壁画形式构成初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03):53-55.
[2]李想.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征研究[J].新美域,2023(09):80-82.
[3]漆景影.浅析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色[J].收藏与投资,2021,12(01):55-58.
[4]刘建明.古代壁画图像保护与智能修复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5]米雪.数字媒介语境下古代壁画形态语言研究——以山西北朝墓葬壁画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20.
作者简介:
于雨田(199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壁画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