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024-06-21王莹莹

高考·上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王莹莹

摘 要:为了深入探究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以适应新的高考要求,文章从高考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考改革后高中地理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善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跨学科融合等。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当前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探讨在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对于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的高考制度自恢复以来,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过度强调分数导致的应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受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失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应运而生。其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旨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引入素质教育评价、推行选考科目的“3+3”模式等举措,高考改革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1]。同时,改革强调多元评价和综合录取,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更为合适的人才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和选择路径,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二、高考改革后高中地理的特点

(一)地理成为选考科目

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地理缺乏一定的重视度,学生和教师的焦点多集中在分数上的短期目标。然而,在新的选考制度下,地理不仅成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领域,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特长和兴趣的平台。这种变化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始重新审视地理学科的价值,从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包括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和环境责任感等[2]。地理成为选考科目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来选择是否学习地理,这样的自主选择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因此,高考改革后的高中地理呈现出更为活跃、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人生道路的规划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二)地理教学更加多样化

教改强调了“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对地理教师而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地理教学不再单一依赖于课本和教师的讲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地图解读、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转换学生从被动接受者为积极求知者的角色。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通过结合当前热点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等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模拟决策,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地理考试有所创新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考试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显著的一点是地理试题难度的提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覆盖范围扩大,更重要的是试题设计上注重了知识整合性和应用能力。地理试卷不再满足于考查学生对孤立事实的记忆,而是通过设置真实且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初中至高中阶段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判断。此外,命题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案例,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话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等,增强了问题的探究性和实践意义。同时,创新性开放试题的数量增加,这些题目往往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多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观点。这种创新性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3]。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尽管理念上的变革已经取得共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困难。许多学校在资源配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比较保守,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导致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不一。此外,受限于传统考核体系,学生和家长往往更关注分数和考试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这导致地理等非主科地位的学科容易被边缘化,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广和实施,地理作为选考科目的地位有所提升,其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在这一背景下,地理教学开始尝试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如地图绘制、田野调查和社区服务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景等新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和概念[4]。同时,教师们也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课程内容,将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问题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地理教学的未来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其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也能够为他们走向社会、面对未来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四、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一)善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深化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这节内容的时候,传统教学方法仅限于课本文字和图片的描述,学生难以通过这些获得直观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比如利用GIS展示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点、频率和影响范围,通过动态地图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灾害成因。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学生可以利用GIS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模拟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灾害防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如在线访问中国气象局网站获取最新的天气变化数据,或通过国内外知名的GIS平台(如Google Earth、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探索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境中共享资源、交流思想、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

神[5]。在地理课程中,由于选择该科目的学生往往对地理有着较高的兴趣,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开放性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关于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等基础知识的讲解,然后设置情境模拟活动或案例分析任务。比如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特点,分析其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整理数据,有的负责撰写报告,而组长则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并汇总各成员的研究成果。通过集体讨论和相互评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个性需求

差异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模式,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和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例如:对于地理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探究性的学习项目,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地理研究;而对于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提供更多基础知识讲解和基本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跨学科融合,开阔学术视野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加强跨学科融合是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整合。以《地球运动的意义》这一单元为例,可以通过与物理和历史的跨学科融合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首先,从物理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地球运动的地理知识与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紧密相关。教师可以设计一堂融合物理学科内容的课程,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背后的物理机制。例如:通过讨论地轴倾斜对地表日照不均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四季变化,结合物理学中的力矩和转动惯量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物理意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相关的知识,通过探讨古文明的兴衰与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如古代农业社会如何根据季节更替安排农事活动,或者历史上人们如何根据星象导航等。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球运动影响的理解,还能让他们看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观。

(五)拓展实践教学,深化知识应用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这就要求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应更多地涉及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本地城市或周边地区为对象的交通系统调研,包括对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工具、交通枢纽等情况的观察和数据收集。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到不同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分析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接着,回到课堂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他们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地图,从而更加清晰地揭示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可以结合使用其他数据分析工具,如统计学软件,来进一步分析交通流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优化现有的交通系统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小组可以基于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考虑其经济可行性、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性等因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优化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教学策略不仅符合高考改革的趋势,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教育体系的变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冬.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3(28):57-59.

[2]柯琴.新高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索[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一中学,2023:5.

[3]刘洪玉.如何提高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J].智力,2023(19):53-56.

[4]陈春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3(24):117-120.

[5]许惠雅.基于新高考改革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分析[J].高考,2023(17):129-131.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