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声音
2024-06-20江之渔
江之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性与感性都是一种生活态度,有的人喜欢理性地思考人生,有的人喜欢感性地拥抱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且存理性一缕魂
当我们走进一家百货商场,映入眼帘的满是降价和打折标语,这时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欲望,推车中多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物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落入商家的陷阱,失去了理性……
什么是理性呢?所谓理性就是指人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经过思考、分析,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往小里说,理性是当我们走进商店的时候,我们能不断提醒自己,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进而避免自己花冤枉钱。往大了说,理性是面对生死抉择时以家国为先的信念,是受尽严刑逼供也不会背叛国家的忠诚,是国家遭受诋毁时对国家利益进行坚决维护的一腔热血。
那么为什么要保持理性呢?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这充分说明了理性的重要性。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饮下毒酒前,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不要喝,但苏格拉底本着不破坏法律的初心,毅然决然地一饮而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由此可见,在国家、集体面前,理性是最忠诚的象征。只有保持理性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且有意义,才能不被浮世繁华所迷惑。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这样说:“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这是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不要被他人轻易改变,用理智的心态对待万物。
做事理性不是什么难事,要记得将理性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犹记数年前的钓鱼岛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数不胜数的“热血青年”走上街头,抵抗日货的声音响彻了大江南北,爱国情绪空前高涨。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日本牌子的汽车被当作泄愤的工具被砸得稀巴烂。显然,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我们不能将使用日本车的人和卖国贼简单地划上等号。总而言之,常存理性之心,要落实在生活的点滴中才是大智慧。
愿我们都能处事不惊,方寸不乱,常存理性于心间。
学生佳作一
令真理显露,让理性开口
◎徐梦萦
保持理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至关重要。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去对待每件事。
最近,电影《阿修罗》上映,网友几乎是群起而攻之,一举将此部影片的评价推至低谷。不少人指出其情节落俗无波澜、服装造型古怪且存在抄袭、台词与部分画面造成观众不适以及演员演技差等问题,与其宣称的耗资巨大、运用顶级特效技术以及拍摄打磨时间之长形成巨大反差。但也不乏支持的声音存在,有些网友指明国内市场对国产科幻题材影片存在偏见,还有些网友认为演员辛苦实力强,甚至有人暗指同期竞争影片恶意挤压……
“未知其貌,不予置评”,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批评这部电影的人,其实根本没有看过它;而有些力挺它的人,却也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所以,偏听偏信并非良策,理性思考才是正确选择。
理性思考需要先刨除强烈的主观因素。譬如电影《阿修罗》,我个人认为,部分情节不连贯和内容不充盈的问题确有存在。抛开对演员喜爱的滤镜,我审视了几段情节,的确发现自己观影时同样存在尴尬情绪,包括结尾的特效场面,确实不如之前的部分场景宏大,似乎缺少必要的升华。
其次,理性思考需要广纳多方因素、综合进行评判。对于这部争议很大的电影,一方谩骂一方支持,其观点似乎都有凭有据。我们不能单纯听信其中一面之词而坚决否定另一方的观点,比如对我个人而言,“特效制作差”“演员演技差”等个人因素强、攻击性较强及与现实内容大相径庭的评论我不会理睬;对于服装造型、画面设计等我不太了解的方面,或者竞争对手恶意挤压、国内市场偏见等无法确实认证的内容,我就选择暂且不言,而是学习、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后再作判断。
最后,理性思考需要对自己或他人的偏见进行分析与反思。国产科幻电影仍是一个新生儿,它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培育和磨炼。我相信不管是力踩的还是力挺的人,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它越走越好、希望看到更好的影视作品。对于制作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宠辱不惊,这才是最好的态度;而作为观众,我们不能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倾倒、胡乱编造支持或反对的言论,而是要用更加理性的头脑去思考、更加科学的手段去评判。
请记住,真正的理性来源于你独立的思考,而非盲目地被他人左右。
希望真理不被滥用,希望理性重现光辉。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学生佳作二
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王陕伊
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诚哉斯言,理性主义者言思想形成之伟大,感性主义者辩幸福源于情感,这一争论从古至今不绝于耳。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理性更容易助人成功,而感性则使人们更容易发现美,从而感受到身边的幸福。那么,让理性与感性交融,有何不可?
何谓理性?它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时深邃的目光,是思考的魅力;它是宋明理学家们对于“天人一理”宇宙本原的思索,是进步的先声;它是牛顿简洁而优美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分析的结晶;它是帕斯卡尔的警世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是思想的力量。因为理性,我们求知,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世界的本质,把脆弱的生命铭刻在地球的历史上,铸就了人类的成功。
何谓感性?它是古人离别送远时执手相看的泪眼,是杜甫面对萧瑟都城时“白头搔更短”的惆怅,是他人给予拥抱时滚落脸颊的热泪。因为感性,我们细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爱与恨,把心灵悸动珍藏在情感的宝库中,丰盈了个人的幸福。
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共同构成世界的多姿,在我眼里,它们同等重要。只有抛开孰重孰轻的论断,使其相互促进,共生共荣,方可成就大师风范,创造美丽生活。“九球天后”潘晓婷在接受一次访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在练习或者打比赛时,必须耐得住寂寞,抛弃一切杂念,只能用审慎的思维完成练习或比赛;而当我与朋友在一起时,我就会转变为一个感性的自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理性成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我们只有平衡好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生命才不会有缺憾,人生才能更有意义与价值。隐居于世而寄情山水的陶渊明和写下《瓦尔登湖》却隐世十余载的梭罗,这些人不止拥有追求成功的理性思维,更有体验美丽景色的感性认识,他们都让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不只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感性也赋予人性以光辉;幸福、爱与成就也不只靠感性就能获得,理性同样蕴含激情。理性与感性在塑造一个人、一个社会时,作用是同一的,因而不分高下。
现如今,许多人标榜自己是理性主义者,对于触手可及的幸福与美好,以“缺乏思想”“肤浅”为理由而轻易忽视;也有许多人标榜自己是感性主义者,少了“内心一幢理性与信仰的大厦的落成”,任感情与冲动支配整个大脑。其实,理性与感性同等重要,如果感性是锦绣花繁,理性就是绿叶葱茏;如果感性是广阔天穹,理性就是耀目日光。
让理性铸就成功,让感性支撑幸福。唯有成功与幸福兼得,我们的人生才能快乐而无憾。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