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您必须了解的3个问题
2024-06-20陈英英
陈英英
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指血压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症。具体来说,当人的高压(收缩压)≥140mmHg或低压(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95%的病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并非由其他疾病引起,而是与个体的情绪、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它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7类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众多研究数据表明,以下人群相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盐饮食的人群:研究显示,每日饮食中盐分的增加会显著提高血压水平。我国北方地区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南方,与饮食习惯的差异密切相关。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情绪的人群:长期的紧张和焦虑会大大增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
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长期处于噪音和视觉刺激环境的人群: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避孕药、激素、麻黄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血压水平。
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油腻饮食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常见认知3误区
对于高血压,人们常有认识上的误区,其中常见有以下3点:
1.无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许多患者在血压超标后并无明显不适,因此认为无需治疗。然而,即使无症状,高血压仍可能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因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积极治疗高血压。
2.降压药一旦吃了就不能停?
这一观点其实是对降压药的误解。降压药的作用是帮助患者调节血压,弥补身体调节系统功能的不足。药物需要持续服用是因为患者自身的血压调节系统存在问题,而非药物本身导致的依赖。
3.有家族史就一定会患上高血压?
虽然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饮食调整、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等措施,即使有家族史的人群也能有效降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治疗高血压不能少了生活调整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生活治疗和药物治疗。生活治疗侧重于调整生活习惯,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戒烟限酒,保持适量的运动,并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日常监测血压至关重要,患者还应学会有效舒缓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五大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精准选择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正视它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降低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