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离不开“小毯子”,如何是好
2024-06-20李桂阁
李桂阁
《阿文的小毯子》是一部荣获凯迪克大奖的绘本,它描绘了一只名叫阿文的小老鼠的故事。但阿文有一个习惯,无论是走路、进食、睡觉还是与其他小伙伴嬉戏,它总要紧抱着自己心爱的小毯子。随着年岁的增长,阿文开始了学校生活,但它对小毯子的依赖并未改变,这成为它的社交障碍。经过深思熟虑,阿文的父母与它达成了一个协议,从小毯子上剪下一小块,为阿文制作了一块手绢。这样一来,阿文既可以保留它的“小毯子”,又能更好地融入同学之中,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
近些年,随着普惠性公立托班的开办,越来越多的未满3岁的幼儿走进托幼、托育机构。与阿文一样,刚入托班的33月龄的小井(化名)也有一个毯子,并时时刻刻都抱在手里,吃饭、睡觉、上厕所、户外活动也得拿着。由于毯子较大,已经影响到她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了。小井的妈妈很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很多家长:孩子喜欢安抚物是否属于正常情况?是不是父母和孩子亲子关系有问题,孩子才需要安抚物的?要怎么戒除孩子对安抚物的依赖?
源于婴儿期对妈妈的依恋
其实,孩子对安抚物的需求,源于他们在婴儿时期对母亲的依恋。这种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初次社会性联系,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长期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即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婴儿开始对母亲产生特别的偏爱。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3岁),从六七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好像母亲是安全的基地,出现了对母亲明显的依恋。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无法随时依赖母亲的陪伴。在能完全依靠抽象语言思考和逻辑因果理解来安抚自己之前,一个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物体可以帮助孩子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物体就是安抚物,它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抚慰。
安抚物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是妈妈的睡衣,可以是一些毛绒公仔,可以是一个软软的毯子,也可以是一首歌,甚至可以是某句话、某个词语。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安抚物是孩子接触世界的一个良好过渡,可以帮助他们从全身心地依赖家长,转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因此,孩子出现需要安抚物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父母需给予宝宝最大的陪伴和支持
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安抚物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或小毯子,而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当孩子对安抚物的需求增加时,这往往是他们需要更多陪伴和支持的信号。因此,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应全心投入,感受孩子的需求,并给予适时的回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另外,在在养育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1)请切勿擅自将孩子的安抚物品隐藏,这会引发孩子深深的不安与惶恐。这些安抚物,如毛绒玩具或小毯子,对孩子而言,已不仅仅是实物,更是他们情感依赖和安慰的载体。
(2)孩子对安抚物的依恋不仅限于物品本身,更在于其上所附着的妈妈的气息。因此,我们不应频繁地更换或清洗这些物品,除非它们确实需要清洁。在决定洗涤前,应与孩子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并可以考虑让孩子参与其中,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安全感。
(3)很多母亲担心孩子如果带着安抚物品出门,可能会因此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从而选择强制孩子在外出时不得携带这些物品。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并不恰当。对于天性更敏感、更谨慎的孩子来说,置身于一个充满陌生人和新奇环境的新场景中,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安抚物品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因此,简单地禁止携带安抚物品,不仅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抵触,还可能产生反效果,使孩子感到更加焦虑不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需求,适时地为他们提供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拥有自己心爱的安抚物是正常且无需担忧的。然而,如果孩子长时间地只依赖安抚物,对其他玩具或与同伴的互动表现出缺乏兴趣,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点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应该了解0~3岁婴幼儿的体格、运动、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1)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家长要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尊重个体特点和差异,不盲目攀比,避免揠苗助长。要定期做好健康监测,及时关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给予儿童恰当积极的回应。家长在养育照护婴幼儿的过程中,要关注其表情、声音、动作和情绪等表现,理解其所发出的信号和表达的需求,及时给予恰当、积极的回应。
(3)培养儿童自主和自我调节能力。婴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自由玩耍的机会,鼓励其自由探索,引导婴幼儿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家长要帮助婴幼儿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培养其自理能力。家长还要帮助儿童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时建立合理规则,发展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4)注重亲子陪伴和交流玩耍。婴幼儿是在与家长的亲密相处中逐渐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情感和拓展能力的。因此,家长应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互动,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交流和玩耍是亲子陪伴的重要内容,也是养育照护中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核心措施。
(5)将早期学习融入养育照护全过程。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婴幼儿通过模仿、重复、尝试等,发展运动、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能力。因此,家长要将早期学习融入婴幼儿养育照护的每个环节,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早期学习机会。
(6)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婴幼儿早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要构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儿童展现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品格。同时,要为婴幼儿提供整洁、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有适合其年龄的玩具、图书和生活用品。
此外,当孩子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针对0~6岁儿童的健康检查时,家长应积极协助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的筛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任何可能的心理发育偏差或风险,并采取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确保孩子得到适时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