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以强《春舞》中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融合与呈现

2024-06-20王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王伟

※ 投稿时间:2023-12-06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面上项目)(LJKMR20221644)

作者简介:王   伟(1984-),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法研究。

摘   要:《春舞》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春舞》的结构是带复三部曲式,其优美的旋律、爽朗的节奏、绮丽的色彩、异域的风情都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本文研究中从《春舞》的内在艺术逻辑出发探究了作品的内在艺术表现,同时,以《春舞》为例,分析了钢琴与中国音乐结合的特色,最后,从《春舞》中探究了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融合,在展现《春舞》本身艺术逻辑的同时,对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现阶段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孙以强:《春舞》;中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中华传统民乐;融合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4)02-0092-06

引言

钢琴是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与中国完全不同,与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因此,如何使这一外来乐器在中国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之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其与中国传统民间曲调、配器相融合,同时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和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深刻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问题。在作品《春舞》中,孙以强运用鲜明的节奏特点,创造了动感和旋律感,使作品富有活力和张力,同时,通过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他展现了中华传统民乐的独特魅力,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孙以强将钢琴与中国音乐结合时,摒弃了西方严格恪守十二平均律或24个大小调表现模式的通俗性,他创新地运用了具有民族性的和声与节奏,突破传统旋律模式的束缚,展现了独特的音乐形象。

一、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春舞》的内在艺术逻辑

(一)鲜明的音乐节奏特点

《春舞》是一首充满鲜明音乐节奏特点的作品,其独特的节奏处理方式让人耳目一新。首先,在节奏处理上,《春舞》充分展现了多样化的节奏元素。作曲家孙以强灵活地运用了不同的音符时值和强弱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节奏层次。整首曲子中,快速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呈现出活力四溢的节奏感。这种快速而富有活力的节奏元素,使作品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其次,作品中的节奏变化非常巧妙。通过不同的音符组合和重复模式,孙以强创造了丰富的节奏变化,使曲子中的每一个小节都有独特的节奏特点。他运用了加速和减速的技巧,创造了紧张和缓和的对比,给作品增添了层次感和张力。同时,孙以强还运用了断奏和延音的手法,让音符之间的间隔和延续更加明显,创造了独特的节奏效果。此外,作品中的节奏和韵律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孙以强巧妙地融入了民族乐器的节奏元素,如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特色节奏,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他还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特点,如交错的双音符、跳跃的音符组合等,使作品的节奏更具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

(二)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

《春舞》中,作曲家孙以强巧妙地融入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元素,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旋律在钢琴的演奏中得到了精准的呈现,带给听众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其次,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是中华民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处理方式,通过对音符长度的切分和强弱的变化,创造出独特的节奏韵律[1]。在《春舞》中,孙以强巧妙地运用了切分节奏,使钢琴演奏中的音符在节奏上更加生动有力,给作品增添了活力和动感。此外,作品中还运用了一种称为“音阶式”的织体。这种织体是指同时演奏多个音符组成的和声,以呈现出音阶的效果。在《春舞》中,孙以强运用了这种音阶式的织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这种音阶式的织体不仅突出了民族音乐的特色,也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韵味。最后,作品中同时使用了西方三度叠置和弦与民族地方风格费三度叠置的和弦。这种和音的使用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通过巧妙地结合这两种和音方式,作曲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色彩,使作品既具有西方浪漫主义风格的柔美与细腻,又保留了民族音乐的特色。

(三)民族化的节奏韵感

在孙以强的钢琴作品《春舞》中,民族化的节奏韵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通过巧妙的节奏变化和处理,作曲家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动感的音乐节奏,将中华传统民乐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2]。首先,作品中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呈现出明快、活泼的节奏感,孙以强巧妙地运用了快速的音符组合和不规则的节奏模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其次,作品中注重节奏的强调和突出,通过强调特定的音符或音符组合,孙以强创造了一种明确的节奏感,这种强调可以是音符的重音、突出的音符延长或突然的音符变化,这种突出的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动感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此外,作品中还运用了民族音乐特有的节奏韵律,通过快速的音符连续、错落有致的强弱变化和特定的音符组合来表达,给作品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二、《春舞》中钢琴与中国音乐结合的典型特色

(一)以D大调为基础的引子部分

《春舞》的引子部分以D大调为基础,展现了钢琴与中国音乐结合的典型特色。这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线条和独特的和声编排吸引着听众。在D大调的基础上,孙以强巧妙地融入了中国音乐的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引子部分以钢琴的独奏开始,轻柔而流畅的旋律展现了中国音乐的韵味[5]。音符之间的连接以及演奏方式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柔和和抒情特点。此外,引子部分还运用了中国音乐常见的和声编排。和声的处理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产生了独特的音乐色彩。孙以强巧妙地运用了和弦的叠加和变化,营造出一种丰富的音乐质感。这种和声的运用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和声概念,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通过以D大调为基础的引子部分,孙以强将钢琴与中国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一部分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特点,如柔和的旋律、和声的编排和音乐色彩的丰富性。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使得这些音乐元素得以完美呈现。这种钢琴与中国音乐的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作品。

(二)“a、b、a”三段体趋势构成的呈示部分

《春舞》中,作曲家孙以强运用了“a、b、a”三段体的呈示部分,这是一种常见的音乐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可以为作品提供清晰的组织框架,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发展和变化。在呈示部分的第一段(a段),通常是引出主题的部分。在《春舞》中,这一段以D大调为基础,通过明快而富有活力的旋律展示了作品的主要主题。音乐中的节奏韵律明快而有力,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接下来是呈示部分的第二段(b段),通常是对比性的部分。在《春舞》中,这一段与前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可能采用不同的调性、旋律和节奏,为作品增加了一种新颖的音乐元素。这一段可能展示出作曲家对主题的重新解释或补充,带给听众不同的情感和听觉体验。最后是呈示部分的第三段(a段),与第一段相似。这一段呈现了主题的再次回归,使整个呈现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通过这种重复的结构,听众能够更好地记住主题,加强作品的统一性和印象力。

(三)调式转换的展开部分

调式转换是指从一个调式无缝地过渡到另一个调式,从而创造出音乐的变化和发展。在展开部分中,孙以强可能选择引入新的调性或在现有调性中进行变化,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效果。这种转换可以通过和弦进行、旋律发展或音乐元素的变化来实现。通过调式转换,作曲家能够探索不同调性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色彩,为作品注入新的能量和创新。这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保持作品的整体连贯性[6]。在《春舞》中,展开部分的调式转换可能表现为从原有的调性中引入新的和弦进行,创造出新的音乐张力和变化。这种转换可能通过和弦的变化和旋律的发展来实现,使作品在情感和表现上更加丰富。通过调式转换的展开部分,孙以强在《春舞》中展示了他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独到理解和运用。这种技巧不仅使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音乐变化和情感表达,还为听众带来了更多的听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四)再现部重新回归主题

在《春舞》中,孙以强通过重新回归主题来展现作品的结构完整性和主题的重要性。再现部分是作品中回到最初主题的部分,以呈现整体性和回归感。在再现部分中,孙以强可能运用一系列技巧和手法,使主题再次出现,并以新的方式进行发展和演绎。这可以通过旋律的再现、和弦的重复或变奏、节奏的变化等方式来实现。再现部分的重要性在于将作品的主题重新带回到听众的注意力中,从而加强作品的统一性和连贯性。通过再现主题,作曲家传递出主题的重要性和其在整个作品中的关键作用。在《春舞》中,再现部分可能表现为重新演奏或变奏最初的主题,以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和对作品整体结构的理解。这种再现可以通过音乐元素的变化和发展来实现,以展示作品的发展和演进。通过再现部分的重新回归主题,孙以强在《春舞》中展现了作品的内在逻辑和主题的重要性。这一部分的呈现使作品具有了完整的结构和统一的音乐形式,同时向听众传达了主题的情感和音乐表达。

三、《春舞》中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融合

(一)作品主观情感的表现

在孙以强的钢琴作品《春舞》中,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展现了丰富的主观情感。首先,作品中的音乐语言通过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的运用,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旋律线条富有情感色彩,既充满激情与悲壮,又有温柔与抒情的片段。和声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音乐张力,使情感得到更加深刻的表达[7]。节奏的变化和层叠加强了作品的动感和活力。音色的运用则使得情感在音乐中得到生动的描绘。其次,作品中的动态变化和音乐构思也是表达主观情感的重要手段。孙以强巧妙地运用了动态的变化,从柔和到激情澎湃,从静谧到奔放,从而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音乐的构思和发展也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起伏和转折,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状态。最后,作品中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元素。孙以强通过民族化的节奏韵感,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动感和活力。节奏的变化和切分营造出紧张、激昂或舒缓、优雅的情感氛围,使听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

(二)积极运用音乐元素

1.五声调性的维吾尔族典型音乐旋律

《春舞》中孙以强通过运用五声性音阶,展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热情。维吾尔族音乐通常采用五声音阶,即底、尕、噶、阿、巴五个音,这与传统的西方音乐的七音阶体系有所不同[8]。在作品中,孙以强运用维吾尔族典型的音乐旋律,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旋律线条。这些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通过音程的组合和音乐短语的设计,展现出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情感和风格。这些音乐旋律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表达了维吾尔族文化的热情和豪放。通过运用维吾尔族典型音乐旋律,孙以强为《春舞》注入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情感。这种音乐元素的融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展现了维吾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它也体现了孙以强对维吾尔族音乐的尊重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在作品中积极运用维吾尔族典型音乐旋律,孙以强不仅展现了作品的民族特色,也为中华传统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创作使得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得以展现,为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同时,这也丰富了现代音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2.大量的切分节奏的应用

《春舞》中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为作品增添了鲜明的节奏特色和活力,这种切分节奏的应用展现了作曲家孙以强对于音乐节奏的创新和独特处理。切分节奏是指将音符的持续时间分割为较短的时间单位,使得音乐表现出更灵活、生动的节奏感。在《春舞》中,切分节奏被广泛应用于钢琴的旋律和伴奏部分,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富有韵律感和动感,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音乐性[9]。这种创新的节奏处理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节奏层面上与众不同。

比如,在钢琴的旋律部分,孙以强巧妙地运用了切分节奏来表达旋律的流畅性和灵动性。通过将音符的持续时间切分为更短的音符,他创造了快速的音符流动和连续的音乐动感。这种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音乐中流畅地演绎,给人一种舞动的感觉。在钢琴的伴奏部分,孙以强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来营造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节奏质感。他通过将和弦的音符分割成短促的音符群,使得伴奏部分具有丰富的变化和动态性。这种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伴奏部分与旋律相互呼应,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声音纹理。通过大量的切分节奏的应用,孙以强在《春舞》中打破了传统的节奏模式,使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律动感。

3.“音阶式”的织体

在《春舞》中,孙以强运用了一种被称为“音阶式”的织体,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音乐效果和层次感,这种织体的运用展现了作曲家对于音乐结构和纹理的创新和探索。所谓“音阶式”的织体,是指在音乐中使用音阶的递进和连续,将不同的音符按照音阶的顺序有序地排列和演奏。在《春舞》中,这种织体被广泛地应用于钢琴的旋律和伴奏部分。首先,在钢琴的旋律部分,孙以强运用了音阶式的织体来创造流畅而连贯的音乐表达。通过按照音阶的顺序演奏音符,他使得旋律呈现出一种自然而流畅的音乐形态。这种织体的运用使得旋律具有一种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和表现力。其次,在钢琴的伴奏部分,孙以强利用音阶式的织体来创造丰富多样的音乐纹理。通过将不同音阶的音符有序地编排和演奏,他营造了复杂而层次丰富的伴奏效果。这种织体的运用使得伴奏部分在音乐中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声音层次和变化,增强了作品的音乐质感。通过运用“音阶式”的织体,孙以强在《春舞》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和纹理。这种织体的运用使得作品在音乐表达上更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层次和变化。这种创新的音乐处理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新的音乐魅力,使其在结构和纹理方面与众不同。

4.并用西方三度叠置和弦与民族地方风格

费三度叠置的和音

孙以强的《春舞》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和声处理方式,将西方三度叠置和弦与民族地方风格的费三度叠置和音相结合,这种和声的运用展现了作曲家对于音乐的创新和融合,同时也凸显了作品中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风格和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特点。在西方音乐中,常见的和弦叠置方式是使用三度叠置和弦,即将音符按照三度的间隔进行堆叠,形成和声的层次。而在中华传统民乐中,费三度的概念较为常见,即音符之间的间隔略微不同于西方音乐中的纯三度。在《春舞》中,孙以强创造性地将这两种叠置方式相结合,他在作品中运用了西方三度叠置和弦的技巧,同时在和音中融入了民族地方风格的费三度叠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声效果。这种和声处理方式在作品中产生了多重效果。首先,它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元素,展现了中西音乐的交融和对话。其次,这种和声的处理方式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音乐色彩和层次感。通过使用不同的和弦叠置方式,作曲家创造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和声组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西方三度叠置和弦与民族地方风格费三度叠置的和音相结合,体现了作曲家对于音乐的创新和融合。这种和声处理方式在《春舞》中为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音乐效果和韵味,同时凸显了作品中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点。这种创新的和声运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音乐色彩,使其在和声层面上与众不同。

(三)作品凸显民族意识

1.展现鲜活的地域风情

《春舞》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地域元素,使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首先,作曲家通过运用特定的音乐手法和乐器选择来展现鲜活的地域风情。在《春舞》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特定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些音乐元素和乐器的运用,如琵琶、二胡、古筝等,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让听众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音乐的独特魅力[10]。其次,作曲家在音乐中融入了地域性的音乐元素和曲调。他灵活地运用了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如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音乐、江南地区的江南丝竹音乐等,以及各地民间音乐的元素。此外,作曲家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鲜活的地域风情。他运用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手法,将特定地域的情感、景观和人文特色融入作品中,这种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感和情感共鸣,让听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曲家对于地域的热爱和表达。

2.描绘特色维吾尔族文化

在孙以强的《春舞》中,通过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他展示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音乐风格、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维吾尔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和旋律结构而闻名,通常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表达出深情厚谊的情感,在《春舞》中,孙以强巧妙地融入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特点,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东方韵味。其次,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来描绘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节奏特色,使作品节奏明快、富有动感,同时展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鲜明特色。此外,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上巧妙地融合了西方三度叠置和弦与民族地方风格的费三度叠置的和音,这种维吾尔族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和声融合,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声音色彩和和声美感。通过描绘特色维吾尔族文化,孙以强的《春舞》展示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总结

在孙以强的钢琴作品《春舞》中,他成功地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的特色,呈现了一首富有独特韵味和民族意识的作品,作品中丰富的音乐元素、鲜明的节奏特点和民族化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彰显了孙以强作为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深入研究。《春舞》的创作为中华传统民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推动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唐伟.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力度设计与技巧分析:以孙以强《春舞》为例[J].四川戏剧,2019(12):171-173.

[2]唐玑衡. 孙以强钢琴曲《春舞》的艺术风格与演奏分析[J]. 河北画报,2022(07):133-135.

[3]伍钰佳.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风格的表现:以孙以强钢琴曲《春舞》为例[J]. 黄河之声,2017(01):89-90.

[4]赵相宁.浅析中国钢琴艺术作品演奏特点比较研究:以作品《春舞》为例[J]. 魅力中国,2020(30):340.

[5]王洁慧.春舞之乐,民族之声:钢琴曲《春舞》之音乐与演奏技巧初探[J].音乐创作,2018(08):109-111.

[6]胡满春.轻舞飞扬,令人陶醉:谈钢琴曲《春舞》的创作及演奏[J].音乐创作,2010(06):144-146.

[7]钦媛,金珗. 浅析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的演奏艺术特色[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4-115.

[8]朱虹,陈韦彤.探析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特征之典范:《春舞》的演奏特点[J]. 四川戏剧,2014(11):147-149.

[9]赵相宁.浅析中国钢琴艺术作品演奏特点比较研究:以作品《春舞》为例[J]. 魅力中国,2020(30):340.

[10]周民.魅力律动 舞动青春:钢琴曲《春舞》中音响结构与音色织体处理探究[J].音乐创作,2012(02):124-125.

责任编辑:周瑜

Integ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Romantic Sty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in Sun Yiqiang's Dancing of Spring

WANG Wei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818,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Dancing of Spring is a piano solo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hnic minority of Xinjiang that is composed by Sun Yiqiang, a famous pianist in China. This piece of piano music is structured as a double trilogy with contrast and representation parts; its beautiful melody and crisp rhythm, along with its cheerful exotic customs and colors, showcases strong romantic musical features and displays vividly the life of Xinjiang people. Based on the inner artistic logic of this solo,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methods of the work have been analyzed deeply in this paper; besides, with Dancing of Spring as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hown by the combination of piano music and that with Chinese features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paper researched into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western romantic style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which is implicit in the Dancing of Spring, and while revealing the artistic logic of this piece of music, it also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istic styles with expectation of providing a new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art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words: Sun Yiqiang; Dancing of Sp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romantic styl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