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2024-06-20柯卓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时代正在到来。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微课程正在蓬勃兴起,能够在教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符合网络时代碎片化的知识接收需求。促使课程资源得到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得到创新,真正助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数字化转变。这表明,微课程的开发需要确立整体微课程框架体系,建构微课教学模式。在课中和课前借助微课展开教学,并总结微课学习经验,实现微课程的推广和应用。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提出拙见,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微课程;开发;应用
时代的变革意味着各个领域都会被深深地烙上数字化特征。而在微时代中,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微课程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尤其在教学领域,微课程能够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资源建设。通过设计和研发,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微课程,而这种独特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还能够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对其进行分析、学习和研究。借此进一步扫清微课程发展的障碍,推动教学实现改革。
一、微课程有关概述
(一)定义
微课程已经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并且微课程包含在线教学视频、数字化学习资源包、课堂讲解片段、教学活动以及交互视频课件等内容[1]。这表明微课程是一种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一种全新教学资源,能够方便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观看和阅读,同时也能进行数字化包装,提取重要的学习片段,实现碎片化阅读。总的来看,微课程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包和教学活动的统称,而数字化资源包中还包括一整个系列的专题微课以及其他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共同构成课程体系。微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个独立的微课可以通过核心思想的串联成为整体课程。尤其在现今教学阶段,微课程越来越倾向于本土化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必要性
首先,现阶段对于我国来说,教师资源缺乏可用性,各类优质资源无法进行集中整合。虽然能够以精品课程网站形式进行出现,但这些资源体通常范围较大,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并且,要想加强利用这类资源,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视频提取,而学科教师很难完成自主开发,从而导致视频资源和微课程设置之间的供需矛盾。其中,以视频资源为主要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视频资源会涵盖多个知识点,时长也会超过一个小时,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而且,教学内容较为模糊,不利于学生聚焦视线完成学习内容。因此,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够将视频进行细化拆分,将其缩小为突出知识点的教学模块,让教师实现自由开发,使学生真正接收到优质学习资源。
其次,微课程的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移动化学习需求。借助新媒体技术辅助微课程的内容,能够将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缩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推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使学生打破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能够腾出多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短小精悍的微课程也能够着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解决小问题。此外,由于微课程的文件格式较小,学生可以方便地在手机上进行在线观看。
最后,微课程的设计能够在发挥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强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不断整合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程所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建构出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知识结构。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科教师完善课程结构,借助教学视频和相关课件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为课后的课堂延伸提供话题讨论平台,真正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频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要求
(一)微课程的开发要求
微课程的开发需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意味着课程设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经验,确保音频与图像的同步呈现。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分段呈现,设置不同单元内容,并加强单元之间的联系性,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微课程应在每节微课的设置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时长控制,一般以几分钟为宜,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到学科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视频中知识学习时长占比和画面空间占比的比例。此外,微课程设计还需要满足可视化要求[2]。这不仅要求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可视化,还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直观。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图片、视频、动画和图表等方式的呈现,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具象化思维理解抽象的学科知识。同时,丰富的图片资源可以提升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微课程的设计在应用之初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联系旧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内化与迁移,并借助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新知识的学习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微课程设计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加强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真正将新知识运用到问题中。随后要加强重难点问题和知识点的引入,学生通过层层学习和案例分析,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微课程的设计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学习理论,加强信息化教学属性。这需要教师基于建构学习理论等内容,借助新媒体技术,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和切实体验,从而使学生在问题和情境的熏陶下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能够在相似的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
(三)微课程的应用要求
一方面,微课程的应用需要突出混合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以及在线学习形式不断巩固知识。其中,在微课程的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加强课中以及课前的引入,优化教学设计取向,均衡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时间,并设置不同的学习阶段,包括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和学习准备活动。而在课后学习阶段,通过微课程进行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够延伸课堂学习范围,并在课后主动参与知识训练等相关活动。
另一方面,微课程的应用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这意味着微课程需要发挥学习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作用。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或微视频,阅读相关学习材料,以获得显性知识。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所观看的微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总结,并对微课程作品进行意见反馈。最终,通过感知、分析、总结、建构和融合,使学生进一步挖掘隐性知识[3]。
此外,微课程的应用还需要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上,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在微课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教师需设计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监督学生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另外,微课程的应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微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资源推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总之,微课程的应用需要在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一)立足整体,建立微课程框架体系
由于微课程包含了主体微课、辅助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以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整体框架体系的设置上,需要包含上述三个方面,按照课程资源主体、辅助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活动建立三级微课程框架体系。具体来说,首先,微课程设计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借助新媒体技术,设计出专题微课程,并突出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化、网络化、可视化以及团队化学习特征。例如在理论专题的学习中,要对课程理念和学科中主要知识点的概念进行一一罗列。而在网络专题中,要为学生提供视频分享网站,设置网络公开课以及网络问答活动,并让学生自主利用搜索工具在网络文档中获取有关学习资源[4]。在可视化专题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征,设置思维导图,利用图形表格以及PPT等内容助力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在脑海中建构可视化的知识学习逻辑。在团队专题的学习中,微课程要让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分组学习,通过分散和明确的职责,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最终通过学习汇报这一形式,实现反思能力培养目标。在各个专题的微课程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书籍以及课件内容,并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实现微课观看、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团队合作、总结汇报。
(二)把控细节,进行微课程设计
作为微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微课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微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课”而不是“微”。既然进行课程设计,就需要合理地排列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对重点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从而呈现出完整的微视频。因此,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加强系列性和连贯性。通过细节的把控,帮助学生唤醒先前的知识,将其与新知识相联系,并通过问题和情境的导入,以讲故事、道理等方式,真正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具体来说,在课前教学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微课加强情境创设,采用疑问设置、背景导入等方式,使学生唤醒过往知识。而在课中知识点的教学环节上,微课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试错,通过问题的启发,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启发、思考、总结和归纳。最后,还需要设置小结,让学生分析思考题,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这三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串联和紧密呼应,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教学课程得以体现。
(三)突出技术,优化微课程应用流程
第一,教师要选取微课程创作主题,找准一个知识点,在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将重难点、易错点、混淆点作为微课程的选题。还要避免知识孤岛问题的产生,让学生进行深阅读。教师要基于教材子内容确定微课程主题,从子内容中提取出核心知识点。随后在脚本编创的过程中,要为微课配备文字字幕,并加入教育故事和真实案例。让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从中获取学习灵感,并思考微课中的问题情境[5]。
第二,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微课进行配图,提升图片像素,合理划分图像大小,对图像的清晰度进行处理,促使图片能够传达出课程学习所必要的情感和内涵。这里动画设置也必不可少,在文字和图片编辑好后,需要教师把握时空上的呈现层次,利用动画这一形式防止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文字数量合理安排动画播放时间。动画效果的展示一般采用弹出形式,每一节动画进入的停顿间隔为一秒。幻灯片的自动换片时间要设置在八秒左右,配合文字的呈现,从而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
第三,教师要为微课插入和缓的音乐,以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为最佳选择,让音乐与视觉文字达到融合,最后导出视频时,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多种格式视频。在这里,微课一般使用PPT录屏软件及后期编辑器等工具进行开发,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还可以利用数位板进行组合使用,从而科学调整文字形式、视频色调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录制一般教师不必出现在其中,必要时在视频右下角设置教师小头像即可[6]。此外,在课程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先为学生编撰一份课前学习任务清单,列出课前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可预期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要在教学平台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完成教学经验总结,借此不断优化微课程的开发形式和内容,真正让微课程变得有趣、有思考、有联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借助新媒体支持,打造出整体性微课程框架体系。同时,应着重从细节出发,加强微课系列的设计,提升其内在联系性,并突出技术属性。为了不断优化微课程的应用流程,需要不断提升其多样性和普适性,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真正从“学”的视角出发。
作者单位:柯卓然 吉林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师亚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微课程教学探索 [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2):16-18.
[2]李朝霞,王冬梅,陈桃发.创新思维 精心设计 借势微课助推档案培训新效果——建设项目档案微课开发设计与制作解析[J].四川档案,2021,(02):23-25.
[3]李海生,梁婷婷.科普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3):114-116.
[4]吴竞.低成本拍摄式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7,(11):5-8+11.
[5]张庆庆,徐苗苗,王姗姗.新媒体“手机微信”平台下高校视频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84-85.
[6]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