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意义

2024-06-20白景明

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经济

白景明

运用好财政政策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全面认识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源起科技革命,具有快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两大功能。显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没有渐进式的转型升级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直至普及智能制造的每一轮以生产力巨大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工业革命的最大历史价值都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到新轨道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已呈历久弥坚趋势,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基石,具体有如下两方面表现。

其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始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作用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根本推动力是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回看经济发展史,恰恰是生产力进步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否定了人类社会发展悲观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促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供给增长打破了18世纪马尔萨斯的人口过剩论预言。以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为显著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否定了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经济增长极限将到来的判断。步入21世纪后,从发达经济体兴起的以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显著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逐步推开,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聚焦点。我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力快速增强,其突出表现就是容含高新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化模式转变。党的十八大后,科技创新改变了生产力要素状态及其组合模式,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通信等组合而成的数字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底座,生产过程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使用生产资料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等促成了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生物科技、海洋科技、能源科技、地质科技等的创新发展则极大地拓展了劳动对象边界,把更多的自然资源纳入了人类社会发展可利用资料范围。生产力要素及其运用组合模式的这些革命性变化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最终结果是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率的跳跃式提升。正是以此为基础,总体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形成了投入产出率上升、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值向好格局。概言之,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创新驱动型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然而必须看到,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单位产出能耗依然偏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位处国际前列,科技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弱项甚至还有“卡脖子”问题。显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为此,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其二,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生产力状况决定产业体系演变方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站到全球价值链高端。显然,能否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生产力能否取得突破性变革。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催生力量。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更新换代和规模扩张,一方面会细化社会分工进而丰富并延展产业链,另一方面则会深度改变生产和流通两者的时空结合方式进而引发产业结构转换型产业扩张。可见,新质生产力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契合的生产力。过去11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力量。生产过程的数智化转型直接带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数字产业大国。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化促使经济发展新动能快速增长。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1万亿元,增速超出同期现价GDP增速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021和2022两年连续增长22%,2023年增长9.9%,超出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上航空和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23)》预计到2025年,信息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电装备、输配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8个行业有望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但要看到,我国实体经济总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状态,特别是制造业中的很多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以及国际经济竞争力的行业与世界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尚需较长时间赶超,如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装备、食品、仪器仪表、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行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提高整体劳动力专业科技素质水平和专业人才结构调整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水平并把控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生产工具的大规模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劳动对象的规模扩张和多维深度延展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个群体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经济成果分配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首提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质变会促使生产关系发生相应变化。但生产关系又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解释、论证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富强,主导性成因就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以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供给来扩展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时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会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关键在于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为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力促实现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展最终大幅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形成了产品极大丰富局面。这为提升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水平打下了基础,形成了调整分配关系的新的历史起点。因此,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借助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效应力促实现共同富裕,以此来增强发展信心、化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具体讲,就是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增加劳动者可支配货币收入并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供给规模、改善供给结构稳定物价进而增强居民所持货币的购买力来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做到按要素分配,激励市场主体发展经济增加投资并不断扩展劳动对象进而扩大就业最终形成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双赢局面。此外,还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财源、扩大税基进而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反过来强化财政再分配功能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会做大蛋糕,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分好蛋糕助推新质生产力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举措,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水平良性互动格局。

其次,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质是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和积累过程,其中蕴含有多层次丰厚商机和不断增加的投资机会。这会极大地拓展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发展空间。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位处基础地位,主要分布在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基建、新材料等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这些行业的超前发展为基础,因而有利于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从而增强国有经济对总体经济发展势态的控制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效能。非公有制经济点多面广,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具有就业吸容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自主拓展市场能力强三大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会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优势,极大地激活民营企业潜能,进而强化总体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和高就业增长属性。

推动完善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势必牵动完善上层建筑。完善上层建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让企业主动积极探索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之路,让企业自主寻求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策。但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优良制度环境以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完善上层建筑关键在于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变动需求来增加制度供给、来深化改革。首先,新质生产力把生产过程推上了数字化、智能化轨道。这要求相应加快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区块链使用管理等法规。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了有效供给、优化了产品结构,但劳动资料的高技术性和高效能性引发了强大的劳动者就业冲击。这要求相应调整有关法律法规以保护劳动者权益。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人力替代能量,这能够大幅提升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收益率,但却大幅削弱了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甚至会引发规模性失业。为此,必须加快完善有关就业维护和促进法规。再次,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劳动对象不断丰富,比如数据、低空、深海、深地等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开发利用对象。但关于这些劳动对象的经济利用的管理法规还不成体系且适用性低。

责任编辑:陈希琳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经济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