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_____
2024-06-19
模拟文题
“发现”是一个充满新奇的话题,它不仅是对事物表面的发现,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发现和触动。当季节变化时,你有什么发现?当汽车在公路上疾驰时,你有什么发现?当妈妈换了一件新衣服时,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以“我发现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构思引路
“发现”指经过观察、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之前没有关注到的事物或规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发现的对象可以是人、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内心感受等。
补题时要注意:
1.化大为小。所选对象的范围越小越好。能写水滴就不写江河,能写日月就不写宇宙。
2.避生就熟。选择自己熟悉的、观察细的、感触深的题材来写,避免那些不熟悉的事物。
3.扬长避短。善于写人叙事的,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如在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熟悉的人的相处中,有了新发现;善于状物的,可以选择自然界中的某个现象、动植物来叙写发现的奥秘。
无论选择哪类题材,我们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点石成金
我们写作文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现要新。这里的“新”指自己之前没有关注,通过认真观察,第一次进入自己视野的发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新”要凸显出“个性化”和“独特性”,是自己的独特发现,而非大家的发现。行文中,要从自己的视角,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个性。
二、发现要细。“发现”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因此写作文时要把发现的过程写具体。我们可按照“观察前——观察时——观察后”的顺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抓住事物的发展变化,突出自己的惊人发现。也可以先写出自己发现了什么,再一步一步写出是如何发现的。
三、语言生动。生动的语言描写能让作文变得丰富耐读。观察过程中,描写所选对象或静或动的状态,加上心理感受,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展现描写对象的色彩时,加上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我们眼中的独特之美。在记录我们的发现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比如:
小露珠挂在纤细的小草尖上,摇摇欲坠,像极了长睫毛上挂着的泪珠。在晨曦的照射下,它们闪着喜悦的光辉。路旁仅存的几朵野菊花,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它们的花瓣无力地低垂着,像是在等待暖阳来给它们注入力量。
这段文字抓住“挂”“闪”“低垂”等动词以及“摇摇欲坠”“无精打采”两个形容词,把小露珠和野菊花的姿态写得很传神。两个“像”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把小露珠和野菊花当成人来写,生动有趣。“仅存”“一个个”体现了观察的细致,语言表达准确。
作文误区
症状一:补题太大
发现的对象过大,离自己的生活遥远,很难写真、写实。
症状二:过程单调
发现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如果只是一看到底,毫无波澜,就会成为流水账式的记录,读来索然无味。
症状三:语言平淡
语言平铺直叙,没有色彩、画面,没有感受,手法单一,整篇作文失去了色彩。
作品鉴赏
我发现了纯净的晨曦
维利卡
深秋的清晨,我来到园子里,发现了一个纯净的晨曦。
户外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我感受到空气中的一丝微凉。小蜘蛛没有闲着,它们在乔木、灌木和青草间织满了网,银色的细蛛丝在阳光下泛着光。
有一面蛛网张在两棵小云杉的树枝间。在寒露的衬托下,它像一面用水晶织成的网,仿佛稍稍一用力就会破碎。蜘蛛在网中央缩成个小黑球,一动不动。或许是因为这会儿苍蝇还没有开始活动,它正在养精蓄锐;又或许在昨夜的寒露中,它被冻僵了或冻死了。
我伸出小手指,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小蜘蛛。它没有反抗,像一粒小石子般掉到了地上。只见它一落地便迅速打了个滚儿,一眨眼就钻进了草丛中,不见了身影。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微微有些凉意的空气是那么纯净,被它笼罩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华美雅致,令人愉悦:无论是五颜六色的树叶,还是闪耀着露水和蛛网银辉的青草,或者是在夏天不曾有过的湛蓝的河水。在这片美景中,也有一两样东西显得格格不入。你瞧,那株残缺了一半的蒲公英,冠毛湿漉漉的,都黏到一块去了。那只毛茸茸的灰蛾脑袋已经不成形了,我猜是被鸟儿啄的。夏天的时候,蒲公英的头上还顶着好几百个小降落伞,它那时可是神气活现的!灰蛾也精神得很,绒毛都抖擞地伸开着……
我突然起了怜悯之心,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捡起灰蛾。把它轻轻放在蒲公英上,然后把它们一起捧在手心里,让暖阳照到它们身上。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灰蛾和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有了生气……
品读
作者通过对蛛网、蜘蛛、蒲公英、灰蛾等主要景物的细致观察,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日清晨图景。在观察中,作者融入自己的想象、做法,与晨曦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把细腻的感受化作有声有色的语言,展现出一个微凉的、愉悦的、纯净的晨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