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06-18姚建锋
[摘 要] 通过研究“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讨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双层嵌入;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21-04
如何创新“双创”教育形式,培养更多创新实干人才,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学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及“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讨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下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模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运行模式主要采用如下四种。
(一)“专业+创业”融入模式
该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业思维、商业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创业的内在逻辑和市场需求。此外,该模式还鼓励将创新创业实践嵌入专业实习、实验和项目研究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创业技能,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导师+项目+团队”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和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创新能力,以此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选择具有创业经验或专业背景的导师,与导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自由组建团队,共同发挥团队力量、解决问题,并接受导师的指导和反馈。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与导师和行业专家的紧密联系,为未来的创业之路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三)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创业培训等,支持当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此外,政府还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社会认可度,同时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依托创新创业园区型模式
该模式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或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园区不仅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还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指导、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等。学生可以在园区内开展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同时也可以与园区内的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创业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这些模式各具特色,都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成功率。通过研究“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及“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讨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下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实现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和成果的积累。
二、“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学生在高职院校内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境。这个生态系统以学生为中心,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师资力量等要素,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1.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求学者。他们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活动、项目研究等方式,主动获取创新创业知识,思考相关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高职院校作为内层生态系统的核心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平台
高职院校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课程在线平台等让学生碎片化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与载体。同时,高职院校还积极建设实践基地、实验室、创新创业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空间。
3.师资力量在内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些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理论,还具有行业工作经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
(二)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
“学生-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与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构建内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首先会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课程,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包括创业基础课程:介绍创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帮助学生建立创业的基本框架;行业分析课程:针对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分析市场趋势、竞争态势,培养学生的行业洞察能力;实践项目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创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实际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学生课前自学理论知识,课堂上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化理解和应用;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等,与学生分享经验和心得,拓宽学生的视野。
2.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和保障。学校要引进具有创业经验、行业背景的教师,他们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前沿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培训现有教师,对现有的教师团队提供培训和提高的机会,如参加创业培训、行业研讨会等,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同时可建立导师制度,邀请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担任学生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实践平台与机会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和机会。建设创业实验室和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空间和资源支持;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采用学徒制、订单班、项目合作等学习形式,多措并举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不同的学习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业成果的平台和机会。
4.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至关重要。学校可以举办创业讲座和研讨会,挖掘校友资源,邀请优秀校友或创业成功人士回母校给学弟学妹宣讲成功经验,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创业社团、创业团队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创业圈子。
5.评价与反馈机制
评价和反馈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成果评价,如通过项目评分、竞赛成绩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和能力水平。学校通过多维评价、学习效果对比、增值评价,打破单维人才评价格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定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和调整,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学校还需建立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和教学组织安排,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6.创业服务与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学校还需提供全面的创业服务和指导,包括创业咨询服务,如设立创业咨询中心或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立项,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这些服务和指导,高职院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创业计划,提高创业成功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课程与教学体系、师资团队、实践平台与机会、创新创业文化与氛围、评价与反馈机制以及创业服务与指导六个方面。通过优化这些方面的配置和运作,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社会作贡献。
三、“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网络,它涉及高职院校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多个层面和维度的互动与融合。这个生态系统不仅涵盖了政策、资金、企业、民间组织等关键要素,还体现了社会文化、科技创新、市场需求等深层次的影响。
(一)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特点
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界、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为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企业界通过提供实践基地、实习机会、项目合作等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经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创业培训、创业论坛等活动,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多元性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多样性,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互动性
外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高职院校与社会各界之间通过项目合作、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合作机制。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还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3.开放性
外层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它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和融合。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主体合作,不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4.动态性
外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和创新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5.创新性
外层生态系统鼓励和支持创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
(二)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
“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政策与支持
政府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支持与保障。例如,政府推出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聘请优秀的创业导师等。此外,政府推出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政府还会通过建设创业园区、孵化器等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企业合作与参与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形式。企业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实习机会、项目合作等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加了解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共建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举办创业讲座等。这些合作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创业圈子和社交网络,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民间组织与社团
民间组织和社团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组织和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交流、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帮助,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创业圈子和社交网络。
例如,一些创业协会、创新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的普及、创业经验的分享、创业项目的策划等支持。这些组织还可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促进学生“双创”意识及能力的增强。
4.资金与市场支持
资金和市场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条件。在这个外层生态系统中,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而市场则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舞台和机会。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争取政府拨款、吸引企业投资、寻求社会捐赠等方式,都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创业基金、设立创业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社会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外层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资金、市场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和交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四、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双层互相融合嵌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内部创新创业教育与外部创新创业环境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与外部创新创业环境不再是孤立的两个层面,而是形成了一种紧密的互动和融合关系。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通过优化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学校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入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和资源整合渠道。
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与外部创新创业环境之间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学校将外部的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创新实践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外部的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高育人质量。
此外,学校还通过与企业、行业、社区等外部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项目开发,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还促进了学校与外部机构的互利共赢,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通过双层互相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能够更好地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形成一个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教育生态系统。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人才供给,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熊丽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索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112-114.
[2]金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1(4):1-5,43.
[3]苏相丁,饶蠡,邓炼.多重嵌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基于桂林理工大学的案例研究[J].高教论坛,2022(12):31-34,38.
[4]张敷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44(2):37-42.
[5]李春玲,鲁云鹏.课程思政嵌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教学研究,2021,44(3):53-59.
[6]周恺,周红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究:嵌入式培养[J].大学,2021(14):146-148.
[7]安民兵,朱国泉.嵌入与融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J].新余学院学报,2020,25(4):93-97.
[8]赫文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青年,2020(11):230-231.
[9]李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3):108-110.
[10]叶清清,张嘉琪.基于嵌入性理论的高校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16-17.
[11]张钱,詹一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260-261.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课题“高职院校双层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ZJCV2022C14)。
作者简介:姚建锋(1986—),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