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做好美育
2024-06-18王一涵
王一涵
导读:培智学生在智力发展、生活能力、理解水平、语言发展方面落后于普通学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细腻敏感、丰富多彩、动人心扉的内心世界。美育是通往培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条路径,培智教师可以通过绘本这种符合培智儿童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的材料开展美术手工活动,本文对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帮助培智学生快乐成长,滋润心灵。
一、培智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
由于智力发展速率相对较慢,培智学生一般呈现出理解迟缓、表达困难、行动缓慢、思考逻辑不足等典型特征。同时,由于和同龄人客观存在的差异,他们往往表现出敏感、不自信、恐惧等负面心理。培智学生虽然在智商成长水平一般,但基于特殊的经历和鲜明的内心世界,很多学生拥有多彩多姿的精神世界。只要培智教师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寻找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魅力,一定可以找到令人惊喜的内心家园。
二、美育对培智学生的教育价值
许多教师认为,在特殊学校中,智育是针对培智学生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能通过专业化的辅助手段努力将他们的智力提升到平均水平。这种理念在基础教育中有一定的道理,但一来受制于身体发展不可抗力,某些培智学生的智力发展有限,达不到一个比较高的上限,揠苗助长、按部就班的智力培养模式明显不适用于此类学生,二来如果智育过于生硬或粗糙,都将导致学生接受知识受限,无法养成独立学习能力,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生大脑发育黄金时期的学习提升。基于此,用形象化、趣味性的美育辅助智育成为相对更适合培智学生的教育方式,能以培智学生听得懂、道得明、理解得了的语言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契合学生智力水平、思维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要想带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和建筑构造,与其枯燥乏味地展示课件,不如通过绘本《花婆婆》的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艺术熏陶,自然而然知道鲁冰花、草地、篝火、海洋、天空等的颜色、线条和造型,形成更深的知识印象和更强的审美意趣。
三、培智学生美育活动绘本使用技巧
首先,教师要选择符合培智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及理解水平的绘本作为活动工具,如《艺术真好玩》《不可思议的彩虹》《我们是水的守护者》等。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培养方案。例如,有的学生辨色能力较弱,可以用《小蓝和小黄》指导他们识别三原色和色彩叠加效果。有的学生喜欢东方美育绘本,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指导他们渲染技巧、水墨画绘制策略等。再次,要用培智学生可以理解的形象化、艺术性语言进行教学,以免过于抽象乏味的课堂使其丧失学习热情和信心。例如,针对《花婆婆》绘本教学,与其使用“请你们……”“该页运用了……技巧”一类教条化、概念化的讲解方式,不如使用“让我们跟着花婆婆一起绘制我们的生活色彩,相信自己!”“你们也想画出跟这一页一样漂亮的风景吗?”等带有激励性、画面感、诗意盎然的童真语言。最后,相较于普通儿童,培智学生往往在行动、语言上表现出一定的迟缓特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丰富幽微、曲折动人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各自的肢体、眼神、神态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通过反复实践准确捕捉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让美育发挥出启迪精神、温暖心灵的美好效果,贯彻爱的教育,避免笼统呆滞、大而无当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小蓝和小黄》美育教学中,有个学生迟迟不作画,教师起先以为她对课程不感兴趣想换一本书供其临摹,但通过观察发现,她聚精会神地盯着小蓝和小黄融为一体的画面,嘴角浮现微笑又显示出一些怯懦、难为情的表现。经过细心、耐心引导,教师得知她不想画老师安排的那几页,想绘制关于颜色叠加和分离知识的图景又不想违背教师的意思。教师及时攫取教育契机,激励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艺术实验,极大地增强了该名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智学生美术手工活动探究
(一)纸雕制作,美从心中来——以《花婆婆》为例
《花婆婆》是一本出色的美育绘本,画面清新宜人,故事动人肺腑,并且理解难度不高,非常适用于培智学生美育课堂。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质地的卡纸、剪刀、剪布等,向学生展示《海贝卡的小剧场》《精灵标本》等立体纸雕绘本,也可以展示乐乐趣立体书出品的某些经典立体绘本。这些作品在造型、拼贴技术、剪切方式、色彩选取等都呈现出一定的美感,质量上佳,便于学生养成独立、优质的审美。在学生仿照这些书籍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照类似方法,利用现成的材料对《花婆婆》人物、场景、情节模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相对而言,培智学生手工能力要比语言能力发展快一些,因为手工是一种肢体活动,比起知识储备、思想深度更依靠感觉、知觉、直觉,他们做起来更得心应手。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学生的安全,包括操作工具不宜过于锋利、口头安全引导应多次强调、避免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和语言争执、传授学生正确的实践手法等。二是提供一些简单的制作模型,如鲁冰花的拼接作品、花婆婆阁楼的摆放模型、故事情节的立体思维导图装置等,让心智水平处于迟缓发展阶段的培智学生能由浅入深地开展美工活动,在参考依据的指示下从模仿开始,逐渐锻炼手工创意能力。三是采用以少带多、以点带面的整体带动式教学策略,让学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学习,让动手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础操作,实现共同进步。四是采用激励式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比赛、赠送小红花、颁发证书、给予“小艺术家”名誉头衔等),让培智学生在宽松、正向、积极的艺术氛围中实现最好的美育。五是引入家园一体的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手工活动的动力,让其通过听取各方评价养成理性、辩证思考一说作品价值的能力,以美育为核心潜移默化地提升理解水平。经过多位一体的纸雕制作工序,学生可以从心出发爱上美、创设美,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美、践行美。
(二)色块涂鸦,美向智育走——以《小蓝和小黄》为例
《小蓝和小黄》是一部将色彩知识内化成有趣情节的美育经典之作。相较于思想因素,培智学生更能感知到自身、他人、环境的情感因素。他们虽然智力水平和普通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基于特殊经历不少学生在情感体察力和敏锐度、共情能力方面更强大旺盛。《小蓝和小黄》最适合培智学生的美育形式是色块涂鸦游戏,因为游戏工具方便易获取(颜料笔、水彩笔、调色盘、宣纸、背景墙、涂鸦刷等,易购买、方便拿取)、色彩视觉效果强烈(思维理解难度不高)、偏重情感能力培养而非直接的思想训练(符合培智学生智力发展特点)、美育启蒙艺术性和趣味性较高(寓教于乐,游戏性较强)、参与感强且适合互相参考借鉴(视觉创作体验需要集中注意力,运用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方便彼此学习经验)。结合以上活动特征,教师可以将美育和智育紧密结合,以下是具体结合策略:一是将美术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思维灌输,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和好奇心。例如,将作品中三原色的各种混合模板(如黄+蓝=绿)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制作相应的涂鸦作品,以相似度为判断指标和比赛依据。二是将美育和生活教育结合,提高知识的实践性和粘合度。例如,将小蓝和小黄两个主人公牵手逛公园、失踪不见、彼此寻找、团圆等剧情和生活中友谊相处、家人陪伴、师幼互动、社区活动等情境联系起来,让培智学生有意识地在涂鸦作品中展现对生活的理解,以艺术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生活意识和智力水平。三是开展绘本合作,让创作不再作为独立、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一种以私人创作为起点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其知道他人的艺术想法和技巧,以班级的整体智力培养代替个人智力提升。例如,有的学生创作了作品《小蓝和小黄去哪儿了》(讲述绘本中没有提及的小蓝和小黄彼此追寻的过程),有的学生创作了作品《蓝黄好朋友》(对小蓝和小黄认识到彼此可以融合成绿色的结局进行拓展扩充),有的学生创作了作品《小蓝和小黄之前》(对绘本发生背景进行补充,讲述小蓝和小黄父母辈的故事),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故事,用语言逻辑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前传、改编和后传),完善所有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中,培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加强,教师要通过识别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肢体动作、微表情、形象化语言、拟声词),实现语言的同义转换,尽可能让全班同学理解他人语言的表现形式,实现良性沟通,提升认知水平。通过美育和智育的融合,培智学生能通过一种趣味盎然的艺术形式提升智力培养效率,降低智育难度,达到科学平衡的学习效果。
(三)水墨渲染,美与道德融——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在培智教育中,教师要秉持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精心的、专门的情感指导,呵护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研究显示,培智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包括自卑、敏感、情绪波动大、不能体察环境因素、缺乏对社会的基本认知等。上述特点都向教师展示着德育是除了智育之外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美育能提升德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让情感滋润培智学生的心田,让道德观念和意识深入他们的骨髓,深刻而持久。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带有东方意蕴的水墨画绘本,其中小蝌蚪、青蛙等动物的形象及池塘、荷叶等景物被作者绘制得美妙动人、栩栩如生,能在无形之中让培智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和道德滋养,养成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他人情绪的体察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究心,懂得讲礼貌、懂文明、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在具体的美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实现德育融合:一是情境表演。在学生绘制途中,可以让他们随机展示画作,邀请同伴开展点评和故事接龙活动。在绘制完毕后,可以鼓励他们将情节串联成完整的作品,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如声音、表情、台词、形体、表达、模仿等)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活动。在互动合作、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和角色、同伴共情,领悟到帮助别人的魅力及相关方法,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提升道德水平,这比抽象说教更有用。二是开展互评作品、互讲故事的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和鼓励式用语,在融合或碰撞中增进心灵距离和亲密度,并及时充当调解者、指导者的工作,将评价活动往正面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互讲活动,让学生先在不知道作者本意的前提下讲述对方的作品,再由作者本人进行对比阐述,达到求同存异、彼此理解观点的德育目的。例如,有的学生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添加了很多水生生物的问答,另一个学生误以为这些生物都是小蝌蚪的妈妈,但其实它们只是在为小蝌蚪打气。两个学生揭开误会后一个意识到对画面细节的忽视,一个意识到对创作语言不够严谨的使用,达成了作者和读者的互相理解,提升了德育深度。三是进行抽象归纳。对作品中出现的道德元素(互帮互助、礼貌用语、亲子之爱、邻里之情等),教师应及时总结,向学生灌输相应知识,做到形象美育和抽象德育的互补,实现学生本位教育和培智干预的适当、适时、适度融合。例如,在学生注意力快要分散时引入互帮互助的概念,引起学生注意,以巧妙的儿童语言点拨学生,让他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帮助,人们才能彼此友爱,互为依存。
(四)驰骋创作,美和想象合——以自由设计为例
培智学生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活力和思想魅力,他们认知的、看到的这个世界和一般的孩子、培智教师有所不同,他们有着驰骋想象的精神家园。基于此,除了按照特定绘本开展美育,还可以让他们自由创作绘本,表现内心向往的世界,展示与生活、他人、自我的对话,实现最高层次的美育。学生创作的作品多种多样,包括以桥梁为隐喻展现对正常生活的渴望的《桥》、展现对和谐亲子关心深度渴望的《你妈妈》(改编自经典美育绘本《我妈妈》)、和普通学生交流对话的《我们的世界》、展现师生情的《老师的发夹》、展示对自然之爱的《我的蝴蝶做朋友》等。上述实践完全证明了培智学生只是受限于客观条件,无法保持平均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但他们的想象力依然异常丰富,展现出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理解,并且作品对色彩、线条、构图的运用呈现出和他们普遍稚嫩、拘谨、内向外表不同的非凡创意活力。这不禁让教师思考:每个培智学生都是思想和情感的天使,他们由于主客观原因被迫和主流教育有所脱节,我们加入特殊教育行业的初衷是什么?是让孩子们接受爱的鼓励,看清楚自己如果努力展现自我、认真学习,不会比别的孩子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要逐渐完善心态,懂得扬长避短。在驰骋创作中,他们的美飘浮在艺术和生活的天空中,飞扬着想象的彩带,那里有他们对生活的纯真向往,而教师就是让他们的梦尽可能照进现实的那个平凡又重要的引路人。
五、结语
教师要用绘本做好美育,探究培智学生美术手工活动,为学生编织童真童趣的梦和真切的现实生活,让他们仰望星空之余脚踏实地生活,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自信、自尊、自爱地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