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策略初探

2024-06-18赵曼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幼小共育行为习惯

赵曼

导读: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策略的初探。首先,通过分析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关注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其次,探讨了家园共育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策略,包括做好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强化小学衔接主体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通过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建立多渠道家园共育形式,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最后,总结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重要性和意义,探究了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的推动作用。

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过渡十分重要。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实现平稳过渡。从教学实际来看,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幼小衔接,仅凭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参与,发挥家园教育的合力,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构建对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幼小衔接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教育体制和课程的不连贯性、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导致幼儿在衔接过程中面临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许多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种种不适应。现在幼儿园教育都是以游戏化的方式传递知识,强调“玩中学”,进入小学后知识的传递形式不再是游戏,学习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时间固定为40分钟左右,学习内容和授课形式的不同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上倾向于小学方向,更加关注写字、拼音或算术等教学内容,不关心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与幼儿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无法提供支持和指导,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的关键阶段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社会上专门为幼儿做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班”层出不穷,家长为满足自己的主观需求,认为幼儿不上衔接班便“输在起跑线”,暴露出幼儿教育的盲区。同时,受到错误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影响,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一)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面临的第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将对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渡阶段,幼儿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游戏课程,促进幼儿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例如,以一种温馨有趣的方式讲述绘本《我上小学了》,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期待,减少入学的紧张感和恐惧。

其次,通过与家长的紧密合作,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重视幼儿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解答幼儿的困惑,给予科学性指导和支持。

再次,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主体性要求、成长需求,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日常活动,幼儿可以学会独立完成任务、管理时间、整理物品等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园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在进入小学后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育现象为契机引入绘本《大卫惹麻烦》,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责任心,使其理解、承担自己的责任,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种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还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和道德观念。

最后,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提升专业能力。为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持续发展,幼儿园和小学必须有效连接,加强密切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提高幼小衔接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通过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提高综合素养。这种提升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幼儿积极向小学阶段过渡。

(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幼儿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顺利过渡到小学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

首先,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当分配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择菜、扫地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分配时间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家长既要鼓励幼儿勇敢表达意见,也要给予幼儿说“不”的权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再次,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情感支持是家庭最关键的职能之一。家长要给予幼儿充足的关爱和安全感,让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内心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困难。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保持有效沟通,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

最后,家长需要承担幼儿教育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保持双向沟通,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促进家园共育成功推进。例如,通过座谈会、日常通讯的方式与教师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关注幼儿的成长,在幼小衔接中发挥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能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坚实的堡垒。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家园共育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树立家园共育理念,科学转变教育方针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想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功能,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幼儿园与小学要秉持相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使幼儿在过渡期不会感到迷茫。

幼儿园要帮助帮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教师的职责。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教研组,研究家园共育的热点话题,制定可行的实施计划,解决家长的困惑和育儿问题。为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节奏。例如,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是自身也是妈妈的教师组成家园共育小组,让家长产生共情,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又如,通过家长开放日、家访等途径实现沟通互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再如,通过绘本教学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与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提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成长环境。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的理念指导下,幼儿园和家庭会形成统一战线,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幼儿安置牢靠的幼小衔接基础。

(二)注重家园协调交流,强化衔接主体意识

幼小衔接并非一日之功,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之间有着教育幼儿的共同任务,应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观念,建立尊重与信任的关系,紧密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要将家长看成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者,善于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帮助幼儿拓宽视野,习得丰富的知识,促进社会性发展。例如,通过家委会、幼儿教育讨论会、教育感想分享会等方法,了解家长对班级管理、幼儿成长的看法,构建沟通桥梁,增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最终不断深化共育效果。

其次,小学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园互动,经常开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教学活动,带领低年级幼儿锻炼和提高学习技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最后,入学准备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能力和行为品质的准备,需要真正做到“举实例”“出实招”。基于此,家长要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进家庭生活的全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崇敬感,帮助幼儿更快地做好入学准备,让其对进入小学充满期待。

(三)促进家园携手共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园来说,除了秉持幼儿本位原则之外,还要真正着眼于幼儿发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方所为,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的结果,需要真正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入学准备。入学准备不能依靠几节所谓的“幼小衔接讲座”,教育者要致力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意愿,不断引导幼儿探索新事物,激发对小学的渴望。

家园携手,并肩共进,共同分享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不断受到熏陶,在一日生活中循序渐进地促进自我发展。

四、结语

本文对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策略进行了探析。幼小衔接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园共育模式是实现这一阶段顺利过渡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统一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和强化家校联系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实施家园共育模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家园共育模式,使幼儿更加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生活中,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共育行为习惯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