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究
2024-06-18吕远
吕远
导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义,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满足核心素养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当下数学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意义的探讨,分析了项目化学习的现状,为更好地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作用,针对性地提出四条实施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实现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考。
小学数学的项目化学习,指的是围绕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内容载体,对传授的具体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实施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锻炼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观察生活,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日常问题。通过引导不同个体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进行数学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项目化学习定义及特点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关注实际问题,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教学目标。从更加细致的角度来说,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在完成基本课程要求的基础上,以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和问题为指引、以具体教学项目的预期成果为目标导向、综合学习框架等,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扬弃,从而开辟新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实现学习手段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升级。它相较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一些基本特点。首先是问题导向。项目化学习需要以创新性、情境化的探究性问题为起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探索研究,尝试解决问题。其次是真实性。项目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真实,一些问题的发源地为生活场景,学习者需要面对生活情境。最后是实践性。学生需要以自身为学习工具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从现实实践当中发掘知识,解决问题。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核心素养内涵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抽象数学思维的培养方面,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生活化的物体当中提炼出抽象的图形和概念,培养对各类数字和符号的敏感性。这部分抽象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其次,在培养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时,学生会掌握一些数学学习方法。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的方法,都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最后,具备数学建模能力的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处理,发现同种类型的问题之间的规律。这种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体现,内核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上的实践意义
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项目化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开展交流,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巧妙地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结合,增强问题意识。其次,项目化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聆听课程,同朋友和家长开展交流合作,参加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和项目,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再次,项目化学习的一个具体优势便是,能够通过实在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提高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们更快、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段学习当中。最后,项目化学习对教师具有深远意义。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满足教师的专业化需求,帮助教师发展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获得动态学习信息,进而制定教学方案,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上的实践现状
目前,虽然项目化学习实践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稳步实施,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项目化学习发挥的积极作用,亟待发展完善。首先,项目化学习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第一,内容太过宽泛。由于尚未明确教学目标,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无法针对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第三,难度设计不佳,难以真正发挥成果,第四,缺乏必要的实施工具,如教案、教学器材等。第五,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无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使得项目化学习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不能根据教师制定的项目化教学方案自主规范学习时间,自主挖掘探究问题。最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无法掌握高质量的学习手段,辅助数学课程的学习。
五、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一)围绕核心知识,设计驱动问题
问题是学习的源头,一个问题的质量是否合格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该问题得到提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有侧重地根据重点知识进行提问,将数学核心知识引入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设问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学习潜力。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多种问题。第一,将数学概念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保证问题的科学性。第二,关注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联系。第三,注意问题的学科关联程度,综合考量多元学科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开展跨学科交流,培养综合素养。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一些生活场景当中的物品,这些物品都包含了哪些图形呢?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假如同学们是建筑师,是否可以借助我们学习的图形来设计一座建筑呢?这些图形在城堡中的作用是什么呢?”通过角色想象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能力。最后,设计跨学科因素:“在其他学科当中也不乏图形的存在,同学们能够举出一些例子吗?”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迁移能力,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其他学科的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有效课堂提问,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问题设计,在提问当中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一,问题的设计需要切合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情境,最终应用于生活情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日常经验来设计问题。例如,在进行图像认知教学时,询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观察到一些常规或特殊的图形?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吗?”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各类问题。第二,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浅层思考过渡到深入探索。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符合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各项需求。第三,问题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注意减少封闭式问题在各类设问当中的比重。含有具体答案的问题虽然能够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答复,但由于结果固定,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其次,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教师的提问也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媒体资源的介入有效提高了课堂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能够以多样的呈现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提问:“你们能算出这个小朋友一共花了多少钱吗?”以此搭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最后,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及时回应,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认知错误,培养自信心。同时,关注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同等的鼓励。
(三)呈现可视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项目化学习的最终成果需要进行可视化操作。在最后展示成果时,将不同形态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如实务、图标和报告等,根据不同成果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具备一些特有特征,其中重要的一点即“深化对一般数学概念的理解”。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基础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实现合理应用,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采用一种可视化的呈现手段来归纳学习成果。这些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PPT、视频、图片等,更加具象化地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过程进行展示。例如,在绘本《小气的托德》当中,一年级的学生会学习“元、分、角”等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书中关于货币概念的基础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托德的一些交易行为虽然小气,却体现出与货币有关的大量生活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具体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呼吁学生重现绘本的具体场景,模拟货币的交易,了解货币在生活当中的使用和换算。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可视化”目标,教师可以创新呈现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绘制有关货币换算的表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制购物清单,对生活物品的实际价格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这些成果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以PPT和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呈现。最后,动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感,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货币换算过程,对托德的交易行为进行标注,细致讲解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价格。
(四)开展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评价和反馈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环节。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情况,而非学生提交的具体答案。表面性评价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自主思考后独立分析和探索,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进行小学数学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时,教师可以系统性地借助一些评价框架综合反馈学生的各项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严谨性和公平性。首先,评价讲求一致性和整体性。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项表现和能力进行记录,提供具体素材和依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不能仅关注作业完成情况,还要关注课堂表现、课余生活等层面,强调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督促学生关注各个学习举动,全身心投入学习。其次,搭建立体的评价矩阵,积极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成果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同学互评等活动。在项目化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不足,发掘优势,建立自我认识,从而取长补短,促进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沟通也是学生了解自身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能够在交流当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师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评价语言,以正向的语言发挥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在多元化的评价当中确保学习的有序开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进行数学课程的项目化学习,精髓在于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通过各类手段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完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响应新课程改革,正确认识项目化学习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基于多种教学措施完善具体过程,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