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06-17沈兆曦

村委主任 2024年2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位居世界前列,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城市工业化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因素、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劳动收入情况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文章以腾冲市为例,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方向入手,分析该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经研究表明该地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就业专业技能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就业不稳定,就业观念过于陈旧;农民就业途径狭窄,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收入。因此提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务市场的规范制度,加强劳务信息服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腾冲市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2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49.2 文章标识码:A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随着我国社会进程的发展,生产力逐渐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着第二三产业,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农村工作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 腾冲市概况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属于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区,地处横断山脉南端,高黎贡山山脉南段西侧较开阔的边缘地带。截至2022年末,腾冲市人口数为64.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0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8%。乡村人口36.95万人,城镇人口32.3万人。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并向外转移,以提高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为此,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中的困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对策建议。

2 研究现状

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素质不够高,缺乏就业技能,如学者孙红霞(2023)[2]认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高职院校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提高我国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精准就业;布俊峰(2020)[3]也认为只有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改善就业结构。

还有学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在于农村本身,例如学者肖怡然(2019)[4]在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时发现,第一产业生产率低,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但转入困难,第三产业又发展缓慢,因此不仅需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提高劳动力素质,还需要推进旅游产业振兴;谢玲红(2020)[5]也认为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需要注重农村本身,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释放农业劳动力,二是稳住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城镇转移就业渠道,三是加快土地、户籍和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在劳动力转移就业陷入困境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杨阳(2020)[6]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层明显、转移无序和难以融入城市是“难点”,“户籍—社保—产权”约束是“痛点”,城乡“二元”结构是“堵点”。

还有学者在农村过剩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研究中结合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王莹等(2020)[7]研究了韩国、日本、印度等有借鉴意义的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改善社会制度,调整劳动力转移方向,提升农村教育,加强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户兼业的一系列政策的措施。

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王雪芸等(2019)[8]认为工资与教育水平等因素是推动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第二产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并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工资水平,积极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建议。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影响因素、转移态势以及对策建议上,该类型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是较为宏观。因此,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小见大,选取云南省腾冲市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详细分析调查结果,明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三大困境,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参考,以期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作出实际贡献。

3 腾冲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分析

3.1劳动力无法跟随耕地面积减少实现转移

近年来,腾冲市农作物耕地用途改变和土地征用缩减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载体,导致农村劳动力无法随着就业载体的减少实现转移。根据腾冲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末,腾冲市耕地保有量为8.0562万公顷;而到了2022年末,腾冲市耕地保有量为5.4405万公顷。从2010年到2022年,腾冲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2.47%,减少幅度较为明显。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当地劳动力却无法跟随耕种面积的改变而实现转移就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机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耕种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农田包产大户承包大部分农户的农田,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未能随着现代化农业农机的发展和土地出租转移就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农村土地的占有速度,包括房屋建筑的建设占用、修路、农村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土地征用,同时也导致了农村耕地减少,劳动力剩余。

3.2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转移就业困难

从腾冲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导致大部分劳动力的薪酬相对较低,对外流动的劳动力稳定性较差,收入相对较低。从腾冲市居民经济收入状况来看,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居民绝大多数选择在省外务工,因为省内的收入水平大都偏低。从不同年龄的文化程度来看,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低,其中18至35周岁的人口大部分都具有初中或中专文凭。根据实际的走访调查情况发现,外出务工人口的年龄大多集中于18到45岁之间,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就业稳定性较差,加之缺乏专业就业技能,难以胜任现代科学技术型产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横向流动。同时,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导致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害怕承担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认为离家近和种地是安全的,并且认为这样可以兼顾家庭与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从而影响其对务工地区的选择与经济收入情况。

3.3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单一,就业面狭窄

腾冲市劳动力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技术单一,就业选择面狭窄,只能选择技术性不强的简单劳动力,难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这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很多劳动者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就业层次较低,大都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集中在本乡镇或者市区。此外,部分省、市内较少具有制造业企业,因此无法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导致这些劳动力只能流向外省进行就业。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现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充分就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腾冲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转移就业缺乏就业市场,人口素质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途径窄的困境,本文结合腾冲市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4.1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前提

由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差、文化素质低,在面临非农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化进程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其难以满足市场对其提出的高要求,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至于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情况。现阶段,首先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来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力量支撑。其次需要对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以提高农民素质,这是一项艰巨且重要的任务。最后着重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

4.2在农村发展第三产业,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长期保障

在地形、纬度的影响下,火山密集的腾冲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泉众多,河流和山体云集,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因此,继续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能为腾冲市的剩余劳动力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保障。首先,需要建立对腾冲市独有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持对腾冲市文化习俗和文化遗产的自信。其次,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推进农村与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依靠地理、山脉绿植优势,把森林康养和文化旅游做大做优。再次,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把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最后结合互联网优势,完善电子商务功能,加快电商下乡进村步伐,繁荣城乡消费市场,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客栈”“农家乐”以及“温泉汤池”等特色项目。通过以第三产业为发展聚焦点,增加集餐饮、住宿、养生、娱乐于一体的项目,加快产业重心转移,加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4.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立足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在外务工农民和其他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例如,允许异地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引导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是需要提高政府的财政补贴,稳定异地医疗报销水准;二是建立农民工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基础养老金保险;三是需要激励农民工选择更高档次的缴费标准,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报销看病、住院等费用;四是建立健全异地农民工租房政策,适当降低租金,严格把控国家保障性租房条件,确保农民工异地就业有房可住,有病可医。

4.4建立健全劳务市场的规范制度,加强劳务信息服务

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明确就业目标任务,制定就业服务计划,开展劳动力就业市场调查,确保有效促进就业服务的相关工作,为剩余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提供好就业服务。其次应积极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再次需要调动相关部门统计失业情况,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及时对接职业供求信息,根据市场供求免费召开招聘会。最后加强对劳务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鼓励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对劳务中介的监督工作。

5 结束语

截至目前,我国仍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如不及时解决,容易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因此,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研究,我们任重道远,只有不断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出动态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针对性地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确保这些剩余劳动力有业可就,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期望本文以云南腾冲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例进行的研究能给该地区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但从全国角度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长期问题,还需加强研究,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龙.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2]孙红霞.高职院校“定制化”人才培养助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3(03):122-124.

[3]布俊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J].农业经济,2020(03):78-80.

[4]肖怡然,李治兵,董法尧.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9(09):69-71.

[5]谢玲红,吕开宇.“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J].经济学家,2020(10):56-64.

[6]杨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0,22(03):32-35.

[7]王莹,王雅琪,王子璇,等.农村过剩劳动力有效转移机制与国际经验借鉴[J].现代商业,2020(12):27-29.

[8]王雪芸,段欣,金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9(02):58-62.

作者简介:沈兆曦(1995—),女,汉族,云南楚雄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