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分析
2024-06-17马腾博
摘要: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从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数字公共服务现代化耦合的角度推进乡村治理。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文章聚焦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方向,客观分析当前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建议,为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提供理论分析。
关键词:乡村治理;现代化;适老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10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在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形态由年轻型向成年型再向老龄型演变[1]。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而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其现代化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年轻人大量外流、乡村人口老龄化日渐凸显的背景下,如何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更加适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适老化方向。
1 乡村治理现代化
现代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主要理念是“人们把促进物质福利,改善生活条件作为公共政策和私人努力的目标”[3]。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乡村治理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发展阶段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4]。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不断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动应答[5]。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有效规范和科学管理公共事务,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以有效的制度供给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这实际上也契合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核心内容。
2 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
适老化的概念起源于建筑环境领域,旨在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需求,设计理念逐渐向以人为本转变,由此必须重视适老化设计。身处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年群体因缺少信息来源往往陷入信息困境,承担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影响了智能技术在老龄社会中的深度应用。在开展乡村公共服务的实际过程中,由于系统运行趋向于智能化,有的政务人员过分注重科技和效率,忽视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一刀切”式地放弃传统服务,代之以全面智力型服务;或不考虑老年人的实际身体状况,要求其亲自验证业务,违背科技服务人民的初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行数字化赋能[6]。可见,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因此,研究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助力广大乡村老年群体搭上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服务的便民“快车”,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数字困境,使其在数字化、智能化社会中获得充足的幸福感,促进乡村社会繁荣稳定,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3 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乡村数字公共服务现状
自2020年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人社公共服务 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后,各级政府坚决扛责担责,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老年群体应用智能技术服务工作。当前形势下的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要让老年群体享受智能化服务成果;二是传统服务方式也要针对乡村留守老人进行适老化改造。因此,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如简化操作程序,放大屏幕字体,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服务帮扶或开通家属代办功能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乡村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活。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改革,国家开展了“合村并镇”的工作方案,扩大了乡镇人口和村民委员会规模[7]。乡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为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带来了新挑战。
3.2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忽略线下传统服务方式
目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在线上推进公共服务,公民使用数字设备或直接线上办理业务似乎已经成为默认的社会规则。但是乡村老年群体作为数字时代的边缘群体,这种规则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3.2.2较少关注老年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乡村老年群体不会在公共服务中主动申请政务人员的帮助,他们害怕麻烦别人、为他人工作添乱。在对乡村老年群体开展数字公共服务时,老年人有时反应迟钝、言语不清,政务人员与老年人进行交流时可能容易不耐烦,较少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这就使得乡村老年群体无法借助政务人员的帮助以适应数字化生活。乡村老年群体在频繁经历上述情况后,可能会使其进一步降低了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接受度。
3.2.3乡村老年群体参与意愿不强
大多数乡村老年人存在“数字冷漠”现象,他们可能偶尔关注时事政策,但一旦需要其参与到某些乡村公共服务中,如统计家庭人员信息等,老年人会认为没有必要,他们拒绝使用数字设备接受服务,使得其对部分公共服务参与意愿较低。
3.2.4乡村老年群体并非数字社会的主力军
学界、媒体把青少年视作数字社会的主导力量,而把乡村老年群体当作数字社会的“边缘人”,而并非数字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与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相距甚远。在社会范畴中,乡村老年人作为退休、老化的群体,由于自身信息素养相较青年、中年群体较低,接受数字设备的能力也偏弱,在数字社会中缺少发声渠道,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大都在养老、医疗层面。
3.3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以工作效率为导向
多数乡村公共服务人员为追求效率最大化使用线上服务方法,对传统的线下服务方式有所忽略。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虽然能够促进公共服务效率,但若只注重使用数字设备提供公共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忽视人工服务的必要性,这对老年群体而言缺少公平性。因此,乡村公共部门在开展服务老年群体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工作效率,也要重视及时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3.3.2服务工作未能做到以人为本
部分乡村公共服务人员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没有正确处理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乡村老年群体既是公民,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乡村公共服务人员身处为民服务的岗位,就应当尽力履行岗位职责,满足乡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注重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标准和服务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乡村公共服务人员要尊重公民接受服务的权利,用心对待乡村老年群体等特殊群体,帮助其融入社会。
3.3.3乡村老年群体对数字设备使用有心理障碍
受身体状况不佳、文化水平较低、经济地位较低、社交范围狭窄等原因的影响,乡村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数字思维意识。年轻群体更加熟悉数字化设备,是信息社会的代表群体。而老年人缺乏与年轻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其对社会的了解程度也远落后于年轻人,新的信息、知识等新鲜事物难以通过人际交流获得。多数乡村地区的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通常不会主动尝试新鲜事物,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其对使用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较低[8]。
3.3.4缺乏信息社会的发声渠道
在数字社会,公民大多通过网络提出观点、对策和建议等。而乡村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在数字智能设备的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不懂操作、缺乏资源、心理抵触等,同时缺乏发声渠道,导致其基本被排除在信息社会的主体之外,难以在信息社会主动提出自身诉求,进一步导致全社会对于数字时代公共服务适老化等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
4 推进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对策与建议
4.1促进乡村数字公共服务专业化
在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专业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拥有专业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对实现现代化乡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丰富乡村基层干部的信息知识储备,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促使乡村基层干部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另外,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吸引数字化人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做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快提升队伍数字化能力,促进乡村数字公共服务专业化。重视公务人员数字化培训服务的实施,促进公共服务适老化发展。政府在逐步完善教育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时,也要确保人才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乡村数字公共服务专业化。
4.2让以人为本的适老化观念深入人心
国家在积极应对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活的问题上颁布了相应政策,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老年人解决在使用智能设备时面临的困难。乡镇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发布的指令性文件,让数字公共服务真正惠及老年群体,加深乡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适老化观念,推动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的全过程。要加强对乡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培训,树立“助老”“敬老”意识,以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4.3保留部分传统服务方式
在民政服务领域,坚持公共服务的普适性原则,为无法掌握数字技术的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留必要的传统人工服务方式,以最小的成本为老年群体提供最大的便利,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与选择,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勿“一刀切”,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开通热线电话和人工服务渠道,帮助老年人更方便地获取社会公共服务。
4.4提高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
农村地区改变信息弱势地位的宗旨就是打破信息壁垒,使闭塞的信息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因此,要加强农村基础信息建设,利用好乡村信息资源,拓宽老年人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提供支持。农村网络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网络设备、互联网接入以及数字设备的普及,是帮助老人实现信息无障碍交流的前提[9]。因此,应该由政府做好前置工作,对老年人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减少农村老人使用数字设备的经济压力,推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乡村服务。
5 结束语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现代化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迫切提高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水平。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乡村治理趋于现代化与数字化。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坚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将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梅陈玉婵.老年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张静.关于现代化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1990(05):12.
[4]冯献,李瑾.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3):127-140.
[5]汪义力,陈文胜.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涵、价值遵循与实践样态[J/OL].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2023-12-15].https://doi.org/10.19898/j.cnki.42-1704/C.20231102.03.
[6]张波,徐晓楠.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3(09):9-15+2.
[7]原新,金牛.中国老龄社会:形态演变、问题特征与治理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Z1):81-87.
[8]陈文沁.老龄化社会中的数字鸿沟与数字赋能[J].青年记者,2020(25):12-13.
[9]张婉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化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02):44-45.
作者简介:马腾博(1999—),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