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蕲春管窑水花装饰艺术的当代价值

2024-06-17李晓博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制陶水花器物

李晓博

管窑是民间制陶窑场,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由于装饰技法与艺术表现密切相关,特别是水花装饰艺术,在绘饰技艺上,将特定的工艺手法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样式结合起来,丰富了陶器装饰的艺术创作手段。管窑薪火文化至今一直延续未断,水花装饰形成了特有文化的表现形式。

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主要分布在蕲春县管窑镇,这里也是我国继景德镇之后第二个以窑命名的镇。管窑烧造历史悠久,根据古窑遗址的考证和挖掘的陶器残片来判断,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烧制,到了明代管窑民间陶器烧制的规模较大,管窑镇已有“窑州”之称,是湖北民间陶瓷文化发祥地和湖北地区三大民间制陶之一,在湖北乃至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件好的陶瓷器物应是实用功能与视觉美感的统一体。管窑手工制陶不仅造型古朴,而且装饰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管窑陶器的产生与形成必然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在制陶的程式会受特有的物质材料、特定的工艺和加工手段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同时,管窑陶器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审美情趣,特别是水花装饰仍历久弥新,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体现了管窑水花装饰艺术的价值。

水花装饰的当代艺术价值

水花装饰是管窑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为了弥补坯体表面粗糙和坯体不够白的缺陷,配制一种白色泥浆状的化妆土,施于器型坯体表层,趁化妆土还未干,制陶师傅运用橡皮笔(竹签,另一端夹一块橡皮)和手指以较快的速度,把内容绘饰在坯体上,相关作品见图1。化妆土材料是以黏土为主,质地细腻,与坯体的质地相似,没有光泽,在烧制过程中,不易流动,保留了水花装饰生动的写意笔法和单色露底的成画对象。管窑水花装饰就内容题材的构图方法和表现形式来说,既传神达意、潇洒自如,又有与器物外形吻合的美感,凸显出水花装饰艺术的意境与审美取向。

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商品包装等,均与装饰艺术有关。管窑水花装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水花纹样源于自然界各种生物形态,制陶师傅们依据自然物象“删繁就简”,并善于抓住眼前事物的轮廓特征,把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等处理成一个平面化的剪影样式,或是一个二维形态的绘画符号。并将这些图案纹样直接装饰到器物上,纹样形态宛转灵动,简洁美观、豪放质朴,产生一种特殊的水花装饰艺术的审美韵味,见图2。

水花纹样造型提倡“少就是多”,也就是以最简单的元素塑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水花纹样,使人们从“简”的外形中感悟到内在的形象,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管窑水花装饰纹样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中“白”即“无”的艺术理念相似,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画家人格高尚,秉性坚贞,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尚惑其心志:乃能沉潜深入万物核心,得其理趣,胸怀洒落,庄子所谓能与天地精神往来者,乃能随手拈来都成妙谛。”管窑水花装饰纹样则是这种境界的体现,“无”含“无为”之意,在器型造型中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绘制水花时不要求制陶师傅将物像表现得像写实画那样立体,虽然只取物体的轮廓,但应当将造型的形态“意境”表现得酣畅淋漓。

管窑水花绘饰非常讲究,因制陶所需的原料质地较粗,其中富含丰富的铁元素,陶器烧制成后呈褐色或灰褐色。制陶师傅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是需要刷化妆土来改善坯体质地,二是在陶胎未干燥的情况下施一层质地细腻的化妆土,采用刻花或水花的方法,使制成的器具更加美观。由于管窑水花绘饰是在器型湿胎的情况下进行,制陶师傅需要控制坯体、化妆土的干湿度和制作时间。首先,坯体上的化妆土干湿度要适中,化妆土太过湿润,会使绘饰的纹样不能成型;如果化妆土湿度偏干,画起来会显得不利落,甚至根本不能进行绘制。其次,要求制陶师傅技法娴熟,画的力度要恰到好处(露出坯体),并在短时间内完成纹样的绘饰。制陶师傅并不起稿,胸有成竹地直接绘制,一蹴而成。艺术的诞生,正如郑燮所说“画到熟时方生”。水花纹样绘饰时如行云流水,各种纹样形象惟妙惟肖,赋予了器物生命力。这种生机盎然、气韵生动的技法是一种写意式的绘饰手法,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精髓,有别于其他的刻花和剔花装饰。水花用奔放的笔法、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无论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以及诗文书法都挥洒自如,简练流畅。

水花装饰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于管窑手工制陶之中。它质朴淡雅,用最简练的抽象符号,创造出具有与器物造型相吻合的纹样。水花装饰是围绕一定的实用目的和内容要求,来决定装饰题材、装饰形式和装饰部位,以达到器物与装饰的协调,创造动人心弦的形象。

首先,水花装饰适用于器物造型。管窑作为鄂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窑之一,生产出价格低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器物,顺应了市场需求。水花装饰在器物造型表面,其装饰部位、装饰风格需要依据器物造型进行选择。水花装饰与器物外形吻合,适用于器物造型。

其次,水花装饰可增加器物的美感。管窑手工制陶器物的美感是造型和装饰的集中体现。水花装饰是直观的,属于器物外观范围,水花绘制不会影响器物的实用功能,因此,制陶师傅绘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趣味创作。因为水花绘制的时间较短,所以制陶师傅在作画时,遵循“能省则省”的原则,不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人物,都需追求纹样的简练。水花装饰既丰富了器物造型,又成为器物中最美的部位,同时也显现出了管窑制陶师傅自由、创新和个性的艺术趣味。

水花装饰的当代社会价值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传统的陶器生活用品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自然法则是基本秩序的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的许多规律性都是以最简单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与现代工业相比,管窑传统手工制陶遵循的“自然秩序”,蕴含着制陶师傅个人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是水花装饰技艺,是制陶师傅刻苦钻研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品质。水花装饰是管窑手工制陶装饰方法的一种,从业者不仅以此为生,而且还能通过师徒相授的手段来达到传承技艺的目的。一师一个器型,一批一个纹样。水花绘饰的“熟能生巧”且“熟时方生”,首先是源于师傅的教,再者就是学徒通过勤学苦练,使“生”者,鲜活之态也。也就是说,学徒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对材料、工具的把握,使技艺日臻成熟,最后达到精其一艺、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代又一代的制陶师傅不断完善自己的绘饰技艺,以制作完美的器物。

二是职业精神,是制陶师傅忠于职守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对职业的敬畏和坚守是制陶师傅从事自身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韩非子·解老》中说道:“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做陶不仅是为了依靠手艺来谋生,重要的是他们坚守着传统制陶的这门工艺,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把毕生的精力投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职业中。成熟的水花装饰技艺体现了制陶师傅对水花绘饰的热爱和享受制作器物的过程,他们从小就要努力地学习水花绘饰技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忠于职守和持之以恒的人生选择,完成“精神”“器物”与“技艺”三者的交互。

水花装饰的当代人文价值

人类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总和。管窑水花装饰的产品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鉴赏性的特征,展现了时代风貌、传播了时代文化,其装饰手法和纹样内容体现出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追求和鄂东文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当代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水花装饰艺术体现了文化与时代、观赏与传承、信仰与灵魂等地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这是鄂东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鄂东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时代演变的缩影。

一是崇尚自然,即“顺其自然和追求人的自然天性”。管窑水花装饰源于制陶师傅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化自然,自然化人。纹样的元素是制陶师傅随兴所至和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了崇尚自然和乐观积极的民族精神。水花装饰器物,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轻松自然之美和生命的跃动之美,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纹样装饰的空间感是制陶师傅借助一明一暗、一起一伏、一虚一实的绘制方式表达出来的,表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思想。

二是浪漫奔放,即“纹样浪漫恣意和奔放气韵”。管窑水花装饰构造得当,意象感强烈。纹样造型抽象、浪漫;纹样构图灵活、布局合理,画面不阻塞、不凝滞;纹样外形、内在的韵味十足,色彩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感受,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纹样依附在陶器器物表面上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这种浪漫主义意象表现手法与鄂东文人所追求的“笔情墨意”是相通的,也是鄂东文化的反映。

管窑水花装饰艺术是中国民间制陶文化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制陶师傅将其传承下来。水花装饰艺术没有特别烦琐的工艺,仅利用陶胎和化妆土间的强烈反差来表现器物的装饰纹样,把水花装饰手法运用到管窑器物中,可以表现出形象生动的图案纹样。管窑水花装饰艺术将材料、技术和情感融为一体,制作出了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独立审美品位的民间陶器。

本文为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活态保护视角下民间陶瓷技艺传承:以蕲春管窑为例”(项目编号:21Q256)成果;黄冈师范学院2020年度高级别培育项目“文化视野下蕲春官窑水花装饰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004203)成果。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制陶水花器物
童年里的水花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友情的水花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