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

2024-06-17刘何捷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参观者策展戏曲

刘何捷

策展即策划展览之意,最早应用于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艺术领域中,主要是通过艺术展品的选择、空间的布局、情景的架构或者运用各种符号赋予和创设意义,实现与参观者之间的艺术对话交流。但这种艺术对话交流必须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才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从而有效引发与参观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达到文化传播、价值引领、思想启迪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旨在有效丰富和拓展艺术策展设计的新形式和新路径,更好地推动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

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原则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维度,艺术策展的设计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就空间维度而言,艺术策展的设计依赖于真实的场地,并在所构建的空间场域内形成一定的精神文化氛围,使得参观者在特定空间内能够与世俗社会相隔离,真实感受到某种精神文化氛围,引发其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文化传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就时间维度而言,在艺术策展中,所有的文物、艺术品等都是由于时间流转凝结而成的历史印记,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文物、艺术品已经成为某种精神、观念、文化的独特标识,属于一种无声的表达和呈现方式。因此,策展人在以文化传播为目的进行艺术策展的设计时,应该紧紧抓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及其所具有的互动传播优势,并根据特定的要求确定文化传播的主题,同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景,进而通过将具有特定意义的实物、艺术品置身于时间脉络之中,以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实现与参观者的交流互动,从而确保艺术策展所营造的精神文化氛围能够有效感染参观者,引发参观者的强烈共鸣。

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路径

以叙事建构意义

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叙述或者言说,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之一。叙事的展开依赖于符号,而符号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如文物、绘画艺术品、雕塑作品、建筑实物模型等,都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文化语言的特殊符号。而艺术策展就是文化符号的重要聚集地,不论是策展场馆本身的设计,还是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图片等的排列,都是在符号意义上展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的空间场域内形成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因此,在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策展人应当熟悉中国的历史文化,且应当明确策展主题,所有文化符号的选取和运用都要与策展的主题高度契合,确保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得到精确有效的传达。例如,在以红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策展设计中,“讲好红色故事”是策展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故事脉络清晰,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和魅力,这样才能让参观者领略红色历史的魅力,感悟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以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

以对话增强认同

文化传播的目的旨在谋求更广泛的政治、文化、社会和国家认同。而价值认同的形成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意义与价值的传播、对话交流、互动、协商与说服等多个环节。而对话交流环节则是整个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灵魂”,通过对话交流,能够引发参观者的思考,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强化文化传播的最终效果。因此,要想达到有效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目的,就必须重视与参观者的对话交流这个重要环节。而在艺术策展中,发起这场对话交流的主体是策展人,这就需要策展人在特定的场域空间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多种形式与参观者进行交流互动,以引发其思考。例如,在具体的策展设计中,可以将不同的艺术品进行组合,以时间或者主题的形式精确划分艺术策展的场域,使小主题与大主题环环相扣,通过场景烘托、主题思考的方式,为参观者留下参与和对话的空间。

以仪式引发共鸣

仪式感产生于人类对集体情感、意识和意义的心理需求中,特定的仪式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其在仪式举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这就使得参观者能够在仪式中强化自身的情感领悟,进而达到增强思想文化价值认同的重要目标。在仪式感视域下,艺术策展的场馆设计、展品陈列布局都充满象征意义,这就促使策展人想要最大程度地增强参观者对艺术策展思想文化主题的认同感。因此,应当充分利用仪式感以及策展的象征意义,对策展内的艺术品进行选择和摆放。此外,还需要考虑艺术策展场地的空间环境、灯光环境、场馆人员行动轨迹等,并充分挖掘场馆内的文化资源,赋予其“符号化”的意义,进而营造场馆内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充满仪式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参观者的历史文化记忆,引发其情感共鸣,以此凝聚文化共识,增强价值认同。

以技术传达情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艺术策展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化传播,能够促使文化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引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以历史文化传播为主题的艺术策展设计中,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传播场景,最大程度地让参观者对历史文化记忆感同身受。因此,在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策展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带领艺术团队合理设计与规划网络虚拟空间,以实现艺术策展文化传播的线上线下全覆盖,扩大艺术策展的传播范围,增强文化传播效果,实现文化价值传播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

在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戏曲的空间转变是戏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早期露天的原始歌舞到汉唐时期专门进行表演的露台,从宋元时期的勾栏瓦舍到明末清代的茶楼戏院,从宗庙祭祀的场所到具有私人性质的园林、会馆等,不同时期的中国戏曲结合可表演的舞台建筑,形成了璀璨的戏曲文化。戏曲的种类和表演风格极大地影响了戏曲文化传播的特点,而古戏台或者其他特定的传播场域也无疑对戏曲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以及精神传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以戏曲舞台为空间场域传播戏曲文化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而在新媒体时代,以艺术策展传播戏曲文化的方式成为戏曲艺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视觉设计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要想增强参观者对于艺术策展文化主题的价值观认同感,就应当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强化参观者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得参观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调动自身的知识、情感、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而在人的感官系统中,视觉处于第一位。因此,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策展人可以从视觉方面入手进行设计。

首先,展厅空间中的材料与工艺。在艺术策展中,不同艺术品的选择是展览的重要因素,而艺术品的摆放与空间陈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例如,中国戏曲博物馆坐落在江西抚州“东方戏圣”汤显祖的故乡,展厅中有大量的赣派建筑,带给参观者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展陈空间打造了传统戏剧文化的历史场景。此外,展厅并未按照现代建筑的风格进行搭建,而是依照建筑结构中柱子与顶梁的关系进行布局,展柜所用的材质以玻璃和实木为主,部分展墙以瓦片作装饰,利用错落的木制屏风将偌大的展厅空间分割开,使得参观者能够沉浸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氛围。

其次,艺术策展中的色彩变化。艺术策展中合理运用色彩进行搭配,能够有效烘托艺术策展的主题,营造与空间文化环境相符合的艺术氛围,还能够带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例如,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应该选择与戏曲艺术特征、文化主题以及色彩情感相一致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主色调,以高纯度和高明艳度的色彩表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满足参观者的审美需求。

再次,艺术策展中的灯光。灯光是营造艺术策展氛围的又一重要工具。在不同的艺术策展主题中,对应不同的冷、暖色灯光,不仅能够起到照明的作用,还能够使得艺术品在灯光的作用下与展览馆的主题风格保持一致,从而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例如,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以冷白色为主的光源能够带给参观者一种平静、敬畏的感觉,而以暖黄色为主的光源更能够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除了冷、暖灯光的选择外,策展人在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光在空间环境转化、场景塑造、情感传达方面的作用。

最后,艺术策展中的装饰。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展览空间中展板、展具以及墙壁上的平面装饰等,都是丰富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因此,策展人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融入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从而起到气氛烘托、场景构建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戏曲服装中的几何图形、八卦图形、飞禽走兽、花鸟纹饰图案和脸谱图案等,都是戏曲文化主题策展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视觉符号,将其作为艺术策展的装饰和点缀,对于增强艺术策展的文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听觉设计

近年来,艺术策展中的听觉设计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古人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合理运用声音元素提升参观者的文化体验感十分重要,艺术品的讲解声、音效以及人们的交流声、脚步声等,都是策展人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艺术策展的设计中,如果以不同的派别或者剧种为依据划分展览的空间,则可以在每个空间中适当融入经典的唱腔音乐,不仅能够有效隔绝其他展览空间中产生的杂音,还能够达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调动参观者情绪的重要作用,使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中国戏曲博物馆第一单元中,参观者可以戴上耳机观看戏曲影片,实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在艺术策展中,除耳机外,还可以通过定向的感应扩音播放器进行播放。可以设置多个感应播放器,便于参观者共同欣赏同一段戏曲表演或者配乐。也可以设置定向扩音器,使声音集中向某个方向传播,减少声音的分散,避免影响其他参观者的试听体验。

触觉设计

在人的感官系统中,视觉和听觉都属于远距离的感知系统,而触觉是需要近距离接触才能有所感知的,通过手指或者皮肤的触碰所带来的感觉会更加真实,对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进一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为例,可以在展览馆中举办脸谱绘画、戏曲服装体验等戏曲文化活动,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互动设计

在艺术策展设计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展项活动的设计是参观者与展示内容进行平等交流对话的重要媒介。交互式展项活动的设计能够促使参观者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单向的叙事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使得参观者能够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将艺术策展文化传播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以可触摸式电子屏为例,在以戏曲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中,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对艺术策展活动的举办方收集用户数据、了解用户喜好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触摸电子屏提供视频播放、小游戏等功能,不仅可以增强与参观者的互动,还可以对难以通过艺术策展表达的内容进行补充。以中国戏曲博物馆中戏曲文学展区为例,其在入口处设置了可以触屏的填词互动小游戏,将戏曲知识内容融入游戏中,增加了整个展区活动的趣味性。

再以AR技术为例,通过AR技术所呈现的艺术文化内容均为3D状态,其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可以使参观者产生沉浸式的体验感,引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戏曲文化艺术策展中运用AR技术,能够拓宽戏曲表演的观看视角与表演视野,使得参观者从多个视角近距离观察戏剧演员的神态、动作,促使参观者体会戏曲文化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激发其对戏曲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戏曲文化的有效传播。

综上所述,本文对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设计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策展的设计原则;其次,从主题叙事、对话互动、仪式感、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艺术策展的设计路径;最后,与戏曲文化艺术策展设计的案例相结合,旨在丰富和拓展艺术文化策展设计的新方式和新思路,使得文化传播与艺术策展之间的结合可以更加紧密。

(作者单位:悉尼大学)

猜你喜欢

参观者策展戏曲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策展
脑洞大开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2017 艺术策展人
数说InnoTrans 2018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