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家风涵养下的家国观念

2024-06-16李祺菁菁陈栩

中国故事 2024年5期
关键词:陈氏家训家风

李祺菁菁 陈栩

作者简介:李祺菁菁,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陈栩,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导读】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陈宝琛家风的主要内涵包括以和为贵,融洽相处;率先垂范,德才兼重;赤诚忠义,以学报国;勤俭戒奢,廉洁奉公。在现今注重家教、重视家风的背景下,陈宝琛家风在“和睦”“身教”“爱国”“勤廉”四方面为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体现出优良家风涵养下的家国观念。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重视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及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陈宝琛注重家风,主张“家声忠孝须能继,祖德高曾未可忘”。陈氏后人则很好地传承了家庭美德,陈宝琛家族成为家风建设的代表。

目前,学界对陈宝琛家风的研究大多融入对螺洲陈氏家族家风的研究中,如何叶芳对陈若霖、陈景亮、陈承裘、陈宝璐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从陈若霖开始,陈氏家族人才辈出,其勤政、好学、忠节的家风影响了一代代人。陈绛则介绍了精英教育在陈氏家族产生的变化,并指出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的个体。尽管如此,学界对陈宝琛家风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本文拟挖掘陈宝琛的年谱及家谱等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探究其家国观念,并对陈宝琛家风及其当代价值作出论述。

一、陈宝琛及其家族概况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橘隐。晚年号听水老人、沧趣老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螺洲)。陈家“世代簪缨”,有着“世进士”“父子叔侄兄弟同榜进士”“六子科甲”的说法。陈宝琛出生于重教兴学、人文荟萃的闽县螺洲,他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对福建近代教育事业的奉献上,也体现在家风传统、家庭美德之中。如今,螺州古镇的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内设立起螺洲陈氏家风家训馆,保存着诸多“陈氏家训”,蕴含着立身为官为政之道、教育子孙后代之道,彰显着陈氏家族一脉相承的优良家风。

二、陈宝琛家风的主要内涵

“家声忠孝须能继,祖德高曾未可忘”是陈宝琛在诗作《可庄直上斋端午赐扇其孙小尹得之求题》中对其家风的概括。“家声”包含但不止于“忠孝”。“忠孝”为家国观念的概括,“祖德”则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家庭美德。陈宝琛与各家庭成员的相处过程,都是对“忠孝”和“祖德”的践行。

(一)和睦:以和为贵,融洽相处

传统家风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是家兴业旺、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和谐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孝悌为本、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陈宝琛家族充分诠释了以和为贵的优良家风。

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是位至孝之人,其母生病时,他侍候在床前而放弃应试。宝琛先生亦恪守孝道,谨遵长辈教诲,也与同辈相处融洽。在回忆与弟弟陈宝璐朝夕相处的情景时,陈宝琛写道:“畴昔与子坚卧乡园,对床听雨,上楼看云,我诗子讽,子文我论,庶几黄发,共守先芬。”陈宝琛与其最亲近的弟弟——陈宝瑨年纪相仿。“公与仲勉襁褓相依,友于綦笃。”现留存33封陈宝琛寄给陈宝瑨的信札中,表达兄弟情深义厚之辞,令人动容。

此外,以和为贵还体现在夫妻关系上。同治七年(1868年),陈宝琛与王眉寿结为夫妻,眉寿“性至孝,不愿婚后远离亲侧”。陈宝琛理解妻子的孝道,故“孑身在京,因就居甥馆焉”。夫妻间的和谐与相互理解成就一段佳话。陈宝琛开明地支持夫人兴办女子新式教育的事业。由王眉寿创办“绥和女子家政学校”,招收女生学习文化、音乐、舞蹈、纺织技艺。陈家旧书院也被夫妇改建为“螺洲两等小学”。不久,两校合并,由王眉寿亲自监督。陈氏五楼中一扇漏花窗的花纹特别设计为“王”字,即王眉寿的姓。如此专属设计,在女子处于附属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极为罕见。二人共处的一生,彰显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正如陈氏五楼内楹联所书:“常存厚道以培家运,勿因小忿而失至亲。”它由陈宝琛亲自书写,出自陈若霖,并被后辈继承。其中“厚道”指忠诚仁厚传家之道,而不过于计较至亲之间的“小忿”,则是家庭和睦的基础。这一楹联是陈氏先辈持家经验的总结,也成为陈氏子孙数百年来秉承的家风家训。

(二)身教:率先垂范,德才兼重

良好的家风得以形成,离不开一个家庭中长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以身作则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达到“无言而教”效果,有助于子女的教育。陈宝琛家风也体现在长者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之中。

陈承裘早年辞官,养亲课子。幼时的陈宝琛与兄弟们从家塾读书归来,“光禄公辄令旁侍,为述祖德庭训,及道成间所闻见士大夫贤不肖行事,与生平所接名人硕士言论风采,助以名节”。光禄公即陈承裘,陈宝琛谨遵庭训,恭敬接受。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宝琛五十九岁时,“渡七洲洋,风浪中梦见光禄公命呈近诗,因成一律”。有“终胜相公老忧畏,耄年航遍大瀛寰”时陈承裘已去世约十年之久,但父亲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形象依旧深刻于陈宝琛心中,显见父亲对他的影响深远。陈承裘开乡设孔庙之先例,还仿社仓的办法,实行平粜,惠及乡人。陈宝琛年长时,陈承裘推己及人,督促他勉励乡里子孙读书,修社学,设义塾,以课乡族子弟,曰:“当今急务,亦孰有先于教养者?”陈宝琛谨记在心,居乡期间屡次主持赈灾、育婴、敬节、济贫等,对受苦百姓用心至极。

陈氏家族中长者的身教不仅贯彻于品德,还体现在才学领域。陈宝琛“督江西学政,延长乐谢中书章铤主白鹿洞书院讲习”。同时也为子孙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翠屏楼、向若楼、亦窥园诸精舍,诗书之声琅琅。”出生于儒学世宦之家,深受父亲熏陶的陈宝琛,从小就有嗜书之癖。他收集大量的民间善本、珍本藏于“还读楼”,楼名取意于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一句诗文“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足见其爱书之性与陈氏诗书传家之风。陈宝琛生性异禀,过目成诵,十岁便能熟读四书、五经,帮助父亲整理架上之书。作为晚清“同光派”中福建诗人之代表,他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在相关事迹中,时常有“公为作《缅侨叹》”“初至广州,有《广州杂诗》”等作诗记载。次子陈懋复游学日本时,“初离亲侧,不无依恋”,陈宝琛亦“有诗送之”。在其影响下,陈懋复从小对诗书就有着极大兴趣,在福州许多古籍藏本上都留存有“陈氏赐书楼珍藏印”“懋复之印”等收藏章。

陈宝琛曾手书陈若霖“忠孝只佳名,非愚无以尽实际;聪明原美质,守正方不入歧途”的家训,赠予孙子陈纮。陈纮不负所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领导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起义,保护了福建省在海外的外汇资产。陈氏的良好家风在长者身教、后辈秉承中得以延续。

(三)爱国:赤诚忠义,以学报国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爱国与爱家互为依托、有机统一。陈氏族人心怀赤诚,在家风中传承爱国主义。陈宝琛家风中的爱国精神体现在陈承裘忧国忧民、陈宝琛坚持民族大义等方面。

太平天国起义军进入漳州后,省垣告急,为稳定政局,陈承裘督办福州南乡团练。陈宝琛亦一生忠义,于家为国。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和光绪七年(1811年)三月,陈宝琛任翰林院侍讲时,先后上《请责枢臣迟延贻误折》和《请明功罪以示劝惩折》,极陈对卖国权臣崇厚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交收伊犁条约》之愤怒。陈氏五楼中的北望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即陈宝琛遭贬回乡之时。“北望”的是北京朝廷,有“丹心在南朝北阙”之寓意,寄托了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公以危亡在即,请摄政王下谕自责,另行组织内阁,参照各立宪国通制,负完全责任”。其爱国情怀在实际行动下得以凸显。

诗书传家的传统促成了陈宝琛以学报国的主张。他在教育上思想开明,民国五年(1916年)“遣男懋艮随王娡彦功赴美游学”;十七年后“遣男懋需奔日本留学”。陈宝琛送儿子游学日本时嘱咐道:“出门攻错慎自求,开卷精华要常玩。生迟敢望汝成速,及我两人犹老健。荔枝熟时海不波,准备年年刮目看。”以诗句表达殷切希望,蕴含良苦用心。陈宝琛在家书中提到“传家先志节,报国恃精神”。诫勉后人要有高尚的情操,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陈氏家族后人秉承家风家训,陈宝琛的孙子陈矩孙先生致力于建设统一战线,建国后则心系祖国教育事业,长期在福建师范大学任教。陈宝琛的侄孙、中国近代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从中国国情出发,用经济学知识洞察实际问题。在爱国精神的指引下,陈氏后辈的学识为报国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勤廉:勤俭戒奢,廉洁奉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宝琛一生勤俭、廉洁,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承裘“创业历艰辛,安享当思能负荷;处盈防满溢,吃亏还算占便宜”的家训深深印刻在陈宝琛心中。除螺洲祖居外,陈宝琛只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中有一套住宅,奉行“读罢孝经授儒行,老夫遗汝别无田”。他去世后,子女亦按照其生前要求,将三坊七巷的住宅留给他的弟弟陈宝璜一支。还读楼题联上写着“先知稼穑艰难,聪听祖考遗训”。这也是陈宝琛让后辈读书之余从事农业劳动之用意所在。

陈氏先辈为官清廉,父亲的庭训也直接影响了陈宝琛的思想性格,使他一生追求正直与名节,以忠节自励。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陈宝琛被朝廷补授为山西巡抚。当时贿赂之风盛行,原本上任山西巡抚的陈宝琛在前往辞行时,严气正性地拒绝了亲王府门人索要“门包”的行为,最终被改任毓庆宫授读,充任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任帝师期间,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多次阻止溥仪投靠日本,始终廉洁为官,克己奉公。

在陈宝琛的教诲之下,子孙后代秉承了俭朴清廉的家风。陈宝琛“藏书五楼”,他当年就将部分私人藏书分别赠予福州乌山图书馆和协和大学图书馆,他去世后,陈懋复贯彻其“书藏于私,不如藏于公”的理念,将万册书籍捐赠给福建师范大学,“做人诚为本,为官廉为先”的陈氏家风家训得以代代相传。

三、结语

2016年以来,陈氏五楼家风家训馆建设启动,旨在弘扬陈宝琛家族历代先贤的事迹和贡献,着力展示优秀家风家训,为涵养优良家风提供丰厚滋养。在现今注重家教、重视家风的背景下,陈宝琛家族“和睦”“身教”“爱国”“勤廉”等家庭美德,值得每个家庭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叶芳. 螺洲陈氏世家论略[J]. 闽江学院学报,2008,(4).

[2] 陈绛. 从一个家族看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嬗变——以福州螺洲陈氏家族为例[J]. 历史教学,2004(1).

[3] 陈宝琛. 螺江陈氏家谱[M]. 螺洲陈氏宗祠,1932.

[4] 陈立鸥,张允侨. 闽县陈公宝琛年谱[M]. 家印本,1997.

[5] 陈宝琛. 沧趣楼诗文集(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陈宝琛. 沧趣楼诗文集(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林景. 螺洲陈宝琛故居美学价值初探[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8] 唐文基,徐晓望,黄启权. 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M]. 福州: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1997.

[9] 郑伟章. 文献家通考[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陈氏家训家风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勤劳节俭传家风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