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与美育的融合之路

2024-06-16高维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鱼皮黑龙江美育

高维

黑龙江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地方文化的繁荣,更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笔者以龙江非遗文化为例,探讨非遗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体系,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在明晰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具体路径,包括开发非遗文化课程、构建非遗文化校园氛围等,让非遗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为培养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作出积极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记忆。非遗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桥梁。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示了黑龙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体系,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新方式,也是实现美育目标的有效路径。文章旨在探析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讨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路径和措施,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期为非遗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有效融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黑龙江非遗文化概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这一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其独特的地域标志和民族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特殊性,黑龙江非遗文化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涵盖了戏剧、歌舞、传统手艺、民俗等诸多门类。黑龙江拥有独特的戏剧形式,例如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二人转和龙江梆子,这些传统戏剧形式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工具。浓郁民族特色的鄂温克族舞蹈、赫哲族的鱼皮舞等,以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体现着民族风情和生活智慧。同时,手工艺技术也是黑龙江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哈尔滨的雕刻工艺、大庆的泥塑以及传统制陶技艺等最为知名,这些技艺不仅展示了祖辈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活力所在。民俗和节日活动,例如大青沟龙灯、农安西瓜灯等,这些活动在节日期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社交和娱乐的平台,并成为传递民族精神和增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黑龙江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非遗项目不仅反映了黑龙江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智慧。

新时代高校美育现状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高等教育的视野也逐渐拓展到了美育领域,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美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其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美育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涵盖了艺术、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

然而,高校美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美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足。尽管美育课程不断增加,但局限于传统艺术领域,缺乏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探索,容易导致学生的审美视野相对狭窄,难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部分高校美育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同时,部分高校美育教学缺乏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如数字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脉,其在高校美育中的融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影响。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民族历史与传统,从而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黑龙江地区独特的非遗项目,如龙江梆子、东北二人转、赫哲族鱼皮制作艺术等,不仅可以作为美育的内容,还能成为传递地方文化特色的载体。通过学习这些传统艺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培养民族自我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拓展美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将非遗文化纳入高校美育体系能有效拓展美育的资源和领域,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黑龙江众多的非遗文化资源可以结合当代美育,例如开设特色课程,组织实地考察和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除了理论学习,学生们还能直接参与到非遗技艺的实践过程中,比如学习传统编织、雕刻工艺或曲艺表演。这种直观的体验和参与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并在感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提升理解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学习传统非遗项目的同时,学生们被鼓励发挥自己的创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创作出既符合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例如,设计新型的装饰图案,重新编排传统戏曲,用现代科技去保护和记录传统技艺。通过创新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遗产项目获得新的生机,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文化传承方式。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

开发非遗文化课程。将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成为拓展美育资源、增强课程多样性的重要途径。针对黑龙江非遗文化,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例如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将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作为课程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在非遗文化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联合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开设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跨学科课程,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将非遗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跨学科融合课程中,注重实践与创新导向的课程设计。例如,选择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作为课程内容,设计包括鱼皮采集、处理、制作等环节的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鱼皮制作技艺的独特之处。并结合艺术学、文学等学科,开设“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的美学解读”课程。通过分析鱼皮制作技艺的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非遗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开展非遗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的调研活动,了解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利用鱼皮制作技艺创作现代艺术作品或设计产品,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实践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黑龙江非遗文化,高校可以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例如,课程涵盖牡丹江地区的歌舞“小梅花”,长白山区的传统医药知识等黑龙江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讲故事、模拟演出、学习歌曲或舞蹈等,学生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非遗的艺术魅力。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互动,通过沟通交流促进学习。学生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调研成果,分享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和提问,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高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非遗文化的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在课堂上进行非遗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在线上提供丰富的拓展资源和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复习和深化学习,进而提升美育教学效果。

高校运用数字技术构建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将黑龙江非遗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给学生。建立非遗文化虚拟展览,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还原非遗项目的制作现场或表演场景。例如,创建赫哲族的渔猎文化VR模拟等非遗文化体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风貌,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高校结合多媒体技术,建立黑龙江非遗在线展览,整理数字档案,通过高清图片、视频、3D模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随时在线访问、学习的平台。发展以非遗为主题的多媒体课件,例如音频教材、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和繁复的工艺技法变得直观易懂、引人入胜,使学生可以在线浏览和互动,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对于黑龙江非遗文化而言,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内定期举办黑龙江非遗文化展览,展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摩苏昆等非遗项目的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展览,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非遗文化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高校可邀请黑龙江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举办一系列“非遗大师工作坊”,例如泥塑、制陶、杖头雕刻等。在这些工作坊中,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大师们的现场演示,还可以直接跟着学习制作,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技巧,让学生亲身参与非遗项目的制作和表演,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举办非遗文化校园竞赛,例如非遗文化知识竞赛、非遗文化作品设计大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同时,竞赛还可以选拔出优秀的非遗文化作品和人才,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设立非遗文化体验日,组织学生参观非遗文化博物馆、传承基地等场所,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高校内成立非遗文化传承社团,鼓励学生自主组织非遗文化相关活动,与校外非遗传承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黑龙江非遗文化为题材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设计一个以哈尔滨地标性建筑为主但对传统图案进行重新演绎的小型冰雕装置,鼓励学生与工程技术专业同学合作,使用3D打印和数字雕刻技术再现冰雕图案,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雕刻制作实践。通过创新设计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哈尔滨冰雕工艺这一非遗文化,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体现。黑龙江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高校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教育资源。同时,高校美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展望未来,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将更加清晰和广阔。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够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非遗文化在新时代高校美育中的活力,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鱼皮黑龙江美育
赫哲族鱼皮文化
鱼皮画,指尖上的猎鱼文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黑龙江弃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