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化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运用
2024-06-16石玉昆
石玉昆
【摘要】生命教育是当下教育的热点。戏剧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文章基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剖析戏剧化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并以临潭县幼儿园实践经验为基础,提炼出“情境浸润”和“角色浸润”两个实施路径,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更多行动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命教育;戏剧化教学;意义;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9—0110—04
生命教育是引导幼儿认识、尊重、珍惜生命,进而实现生命价值,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一种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引导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传统的幼儿生命教育中,存在着领域分隔、理论脱离实践、教学形式呆板等问题,生命教育的教学成效并不明显。如何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虽然戏剧化教学受到幼儿园教师的关注,但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应用上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文章基于此探寻了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创新方法,探讨了戏剧化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及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可见,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幼儿生命开展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升生存品质。通过生命教育,幼儿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明白每个生命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意义,能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能学会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生命。其次,培养幼儿关爱生命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引导和培养,幼儿能够认识到每个生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学会在生活中关心身边的生命,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培养关爱和友善的生命态度。
此外,生命教育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道德情操,提升人格品质。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幼儿能学会理性正确地评价和判断事物,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可以说,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认识生命的发展规律、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生命形态,学会与周围事物和谐相处,为成长为具有健全心理的时代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经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生命教育纳入园本课程或班级主题活动中。但仍存在以下现实问题:第一,缺乏整体规划。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选择为例,目前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仅侧重于生命安全教育,如在消防月,幼儿园会布置一次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画展,节假前会播放一次防溺水的安全视频,等等近似走流程、形式化的安全教育活动缺乏整体性规划,教学浮于表面,缺乏系统的活动方案或者课程体系。第二,缺乏趣味性。当前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直接讲授的方式进行。这种被动式的知识学习趣味性不强,不能激发起幼儿的主动探究欲,学习成效低。第三,缺乏实践性。生命教育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的,但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当下幼儿生活的观察与分析,活动出现“照搬照抄”的现象。
二、戏剧化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价值
马克思说:“人双重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中。”[2]幼儿正处于生命认知的启蒙阶段,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并对死亡有所认知和了解等,对于幼儿未来成长是十分重要的[3]。幼儿生命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多种特性,将戏剧化教学应用于幼儿生命教育中,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价值。
(一)健全幼儿人格
戏剧化教学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打造沉浸式的戏剧表演情境,支持幼儿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感知和体验不同生命个体的喜怒哀乐。这一教学法所具备的“濡染性”与“教育性”,强调对幼儿相关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应对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幼儿的同理心。与此同时,通过戏剧化的表演活动,幼儿能够较好地诠释出自己对不同角色命运与情感的独特解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爱护生命与尊重生命,是提高幼儿生存品质、健全幼儿人格的重要一环。
(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戏剧化教学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参与。以戏剧表现形式为核心的戏剧化教学,支持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即兴表演等戏剧元素,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获得发展。在开展戏剧表演游戏时,幼儿总会遇到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剧本确定、角色选择、表演方式调整等等,都需要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应对。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幼儿表演游戏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提升了游戏生活中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以积极的、正确的方式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的问题与烦恼。与此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在表演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此具象化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三)促进同伴间团结友爱
戏剧化教学具备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强调幼儿间的互动与合作。为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幼儿需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在不断的戏剧化学习中,通过共建戏剧情境空间、开展角色即兴对话等体验互动,幼儿学会倾听、懂共情、善合作,社交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得到加强。同时,付诸努力实现的成果让幼儿认识到要达成所愿必须付之行动,萌发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行动意识,提升人生品质。
三、戏剧化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4],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将戏剧化教学应用于幼儿生命教育中,“怎么唤醒”,是教师面对的一个关键难题。
(一)情境浸润,支持幼儿在模仿中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1.触发生命情怀:打造全域式环境氛围,增强幼儿对生命的敏感度。可通过创设生动的主题展示板、布置生命主题角落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全域式的生命教育园所环境。如可在幼儿园每个楼层公共区设立一个主题生态环境展示区:一楼放置一些实物模型,比如鸟巢、蚕茧等,展示各种动植物和环境的特点,让幼儿亲身触摸、感受,增强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力;二楼放置奶瓶、婴幼儿玩具、照片等幼儿使用过的物品及成长照片等,在展示板上配以幼儿自制的生动文字说明,让幼儿在观察和回忆中感受到“成长”,感受人类进化与生命成长的奥妙。
此外,还可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即带幼儿去公园、花坛或者河岸边观察和探索蚂蚁、蜗牛等,通过对具体生命的探索,了解它们的习性、生态角色和为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等;或在活动间隙设计戏剧化小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生物角色,感受飞禽走兽、昆虫植物等生命形态,在戏剧化表演中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加深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2.关注生命个体:打造沉浸式模仿环境,支持幼儿对生命的独特解读。以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视角进行省思,打造沉浸式的模仿环境能够支持幼儿获得不同生命样态的独特情感体验与表达。首先在生命体验与生命表达上,幼儿在戏剧场景下能够进行自主自发的体验式学习,用体态、神态向外部表达表现自身的内在理解体验,凸显生命成长的主体性。其次在生命理解上,戏剧化学习更加关注幼儿与角色是否产生情感联结,是否在演绎中发生共情,进而内化为对不同生命的理解。
除了支持班级根据戏剧主题打造班级氛围之外,还可配备幼儿戏剧教室,增设许多戏剧表演的剧本画册、服装道具和音响设备等,为幼儿戏剧表演提供更多的行动保障。幼儿及教师可在班级、在戏剧教室,甚至是在楼层公共区、户外,自主自编自演一些有关生命的剧本。如可模仿“小鸡出壳”“秋天树叶飘落”等,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植物生长、动物行为,感知生命的存在。再如,可通过小组律动和歌曲表演等形式,以声音、肢体和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角色生命的独特解读,展示生命的美好与蓬勃向上的生命感染力。
育人的核心是生命培育。生命涵盖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教育旨在实现幼儿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结合。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自我构成、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人类也不例外。因此,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是渐进式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定遵循“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生命成长教育路径来构建。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阶段,要以全域式的“情境浸润”方式创造更多机会,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本质,增强对不同生命发展规律的敏感度,触发幼儿的生命情怀,做到理性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二)角色浸润,支持幼儿在想象与创造中培养生命自觉
角色是戏剧化教学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兴趣点、问题点或典型的生活事件,甄选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作为戏剧化教学的脚本。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戏剧化学习,让幼儿经历模仿与创生的进阶式学习过程,在想象与创造中“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幼儿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成长状态。
1.在“角色想象”与“角色创造”中建构戏剧表演场域。“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5]根据彼得·布鲁克的观点,幼儿戏剧化教学需要在一个场域内满足“演员、观众、表演”这三个基本要素,即建构出一出戏剧表演。通过“角色想象”,把活动场(教室、活动室、户外、公共区等)视作一个个小舞台,引导幼儿带着角色情感走进其中,把地板变成草原,把椅子变成灌木丛,把窗帘变成风婆婆……通过“角色创造”,师幼时而是巨人,时而是花仙子,时而是水滴,根据剧本进行变换,并且师幼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按需切换。
建构并呈现出这种“教室即舞台、师幼即演员、演员亦观众、互动亦表演”的幼儿生命教育戏剧化教学场域,让戏剧化教学变得不再“高不可攀”,让生命教育更加聚焦幼儿在戏剧化表演活动中的学习收获及成长蜕变。
2.在“角色想象”与“角色创造”中学习角色品质。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人物,激发幼儿的“角色思维”,催生幼儿的“角色想象”,在换位思考中进行角色表现和角色创造,增强同理心、共情力与创造力。
以大班情境剧“狐假虎威”为例,这一故事希望传达给幼儿“遇事要保持冷静,多动脑思考”的积极生命成长状态。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领悟故事意蕴呢?在进行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引导不同角色的幼儿思考:你是谁(老虎、狐狸、小猪、小鹿)、站在哪里、有怎样的想法、应该有怎样的表情、会说什么话……在角色探索中积极地解读文本,更加深刻地触摸故事的内在脉搏。在“狐假虎威”这一剧场中,教师创设故事表演情境、激发幼儿的表演潜能,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角色、自觉揣摩角色特点、自发进行角色创作。每一次的戏剧化表演都是幼儿多元化、丰富性的角色游戏感受与体验,它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认知,也开阔了幼儿的生命视野。当幼儿沉浸于角色表演带来的戏剧体验时,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限可能的,他们的角色感、体验感是非常丰满的。这种饱含戏剧元素的戏剧化教学,也自然成为幼儿生命教育的本土文化土壤,幼儿在这样的土壤中汲取营养,通过“角色浸润”学习角色品质,进而在现实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幼儿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侧重培育幼儿对生命品质的关怀,对生活价值的关注、对自我完善的需求。实践经验表明,从“角色浸润”切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在戏剧表演场域完善、丰盈关于生命的认知,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在学习角色品质中培养生命自觉,获得成长。
综上所述,在幼儿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采用戏剧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成效。开展幼儿戏剧化教学,需要在“情境浸润”与“角色浸润”上下功夫,幼儿可以在戏剧化表演活动中不断丰富生命认知、感受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管晓妍.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初探[J].甘肃教育,2021(17):82-84.
[4][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5]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M].邢历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03.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