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研究

2024-06-15唐怡妃左清富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高校

唐怡妃 左清富

摘 要:法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法学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常设性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学科融合不够深、课程设置需求度不够、师资队伍薄弱、实践教育难落实等问题。文章提出应当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与自身实际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文科 应用型高校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64-02

一、新文科概念

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最早提出“新文科”的概念,强调新技术与传统文科相结合,形成文理学科交叉、新旧融合的新格局[1]。中国“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它相较于传统文科来说,是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

2018年,“新文科”概念正式提出。2019年,启动“六卓越—拔尖”计划2.0,“新文科”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20年,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新文科建设明确了方向。

二、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及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实现了办学条件、管理规模、学科建设等跨越式发展。2011年,启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2018年,启动2.0版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动了新一轮法学教育改革。2023年,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明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全新方向[3]。

随着新时代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的需要更加强烈,但传统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知识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开放程度不高、国际化人才培养关注度不够等问题。新文科建设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应是“跨学科、应用型、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高校更是以培养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导向。为适应新文科的发展,发挥新法科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推动作用,促使传统法科更新升级。

三、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法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提到2020届法学类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3.6%,法学却沦为了“红牌专业”,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些挑战。

(一)学科交叉融合度不够深入

1.学生“复合度”不够足。传统的法学教育涉及的其他学科内容少,学生没有培养出跨学科学习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时间内难以上手,需要“二次学习”,导致工作效率、质量低下。

2.教学内容“综合性”不够强。传统的法学教育是以法律知识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内容了解不够多,限制法学专业学生的发展,导致对于其他新兴学科的关注度不够。

3.教师专业背景“跨学科”不够深。传统的法学教育的教师本身是法学背景,基本上教学是按照知识的逻辑讲解法学理论和解释法律条文,没有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难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实践。

(二)课程体系设置无法满足需要

1.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协调度”不够好。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均衡,要求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课程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学生难以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课程设置“特色性”不够强。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只开设教育部规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及相关部门法课程,没有开设具有院校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课程,导致法学教育品牌意识不够强,特色不够鲜明。

3.课程内容设置“匹配度”不高。现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课程内容的较为陈旧,多以十几年前的法学知识为基础,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没有跟上时代。

(三)“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1.学历结构不够优化。很多法学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年龄结构不合理,在教学上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在引进研究型教师时,只看重学历、论文及课题,不重视实践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评。

2.“双师双能型”教师运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教师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证后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投身于实践中,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缺乏对实务工作的深入理解。

(四)实践教育难以推动落实

1.实践途径不够多。应用型高校主要是与法律相关部门成立法律实践基地来开展法律实践活动,但开展周期比较短,实际的教学方法、内容也参差不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2.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在法学教育实践中,主要是模拟法庭、专业实习、法庭观摩等实践教学方式,由于指导老师和资源的有限,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管理上没有形成规范,流于形式。

3.实践教学经费缺乏。在教学经费里实践教学经费占比少,很多应用型高校都遇到专业实习经费短缺的情况。由于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法学教育的硬件建设,教学设备差。

四、优化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推动“法学+”新兴学科交叉融合

1.建立交叉学科体系。加强与校外专家老师的沟通,通过多开展横向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深入不同学科交流。比如应用型高校可以探索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区块链与法律等新兴交叉领域,帮助学生了解前沿信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学人才。

2.加强学科建设国际化。加强对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涉外法治战略布局的研究,推进涉外法、国别法等学科建设,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法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科交流能力。

3.丰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定期组织法学教师开展法律实践实务教育,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融合应用”的教学模式,结合收集与法学相关的最新的知识将法学专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二)优化法学专业课程设置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基础训练、综合运用、研究创新的逐层递进,提高实践学时的比重。结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与新政策要求,比如法考特点、“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政策要求,丰富课程设置。

2.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学课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比如武汉理工大学以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为依托,在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嵌入“三大行业”法务课程,增设《交通法》《行业法务调研》等系列特色课程。

3.开设行业法律事务课程。打造行业法律课程模板,开设法律实践相关的课程,比如公检法司实务、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谈判与诉讼技巧等课程。

(三)形成多样化的法学教师队伍

1.壮大实践型教师队伍。强化对实践型人才引进,引进标准上可以增加具备实践经验、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考评,比如:法律事务处理、法律文书撰写、法律意见的出具等来考察其实践能力。

2.打造应用型法学教学团队。按照国家“双千计划”实行双向交流机制,推动法学专业教师到法律相关部门去挂职锻炼,更新调整教学内容。邀请法律实务部门、各新兴领域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实际案例与工作经验分享帮助学生掌握各领域的知识。

(四)加强法学教学的实践功能

1.丰富法学教学实践途径。发挥法律实践部门功能,假期组织学生实习,亲自感受工作氛围,了解法律职业。也可以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学生给社会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比如针对弱势群体给予法律帮助,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法律问题能力。

2.注重校内实践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选择社会热点事件开展模拟法庭、案件分析竞赛、法律文书写作比赛。定期组织旁听庭审,了解庭审程序,掌握办案技巧,实现法律知识转化。

3.加大对法学实践环节的投入。适当扩大实践环节资金投入比重,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资金支持,保证在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肖永明,杨代春主编;马华华,潘彬,于月副主编.新文科视野下传统书院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思考[M],2022.

[2] 孟奇勋,鲍一鸣.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7-109.

[3]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EB/OL].(2023-02-27)[2023-04-29]http://www.dangjian.cn/shouye/dangjianyaowen/202302/t20230227_6565267.shtml

[4] 杨丽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研究[J].法制博览,2020:91-92.

[5] 郭蕊.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法学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2023,42:145-148.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通讯作者:左清富)(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新文科应用型高校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