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24-06-15张曲艺陈世斌马珺杨林何勋涛万妙
张曲艺 陈世斌 马珺 杨林 何勋涛 万妙
【摘 要】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运用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国际组织和典型国家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经验。结合我国卫生系统现状,建议政府主导立法和施策,医疗机构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医务人员提升职业健康素养,融合多学科多部门优势,兼备生理心理及软硬件服务,不断促进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水平提升。
【关键词】 职业安全与健康;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Promotion for Medical Staff/ZHANG Quyi,CHEN Shibin,MA Ju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5):58-62
Abstract Through search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using induction method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promotion experience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ypical countries wa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health system,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lead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education,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improve occupational health literacy,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multi-disciplines and departments, and provide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s well as software and hardware service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level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China.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Medical Personnel;Occupational Health Protectio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e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Center for Social Risk Governance in Health/Public Health Security Research Center of Chongqing New Construction Think Tank, Chongqing,400016, China
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是指对工作场所内存在的可能危害员工健康和幸福感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医务人员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履行着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职责[1]。医务人员在职业环境中面临着多种形式的有害因素,已被确认是全球性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只有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才能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前,关于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典型国家经验,梳理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水平。
1 研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等,英文文献检索词为“healthcare workers”“occupational health”“occupational safety”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纳入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对文献中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
2 国际组织和典型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的做法
2.1 国际组织的做法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联合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发布了《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行动手册》(Work Improvement in Health Services,HealthWISE),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医务人员工作条件改善计划,从而建立健康、安全、绿色的工作场所[3]。2020年,WHO以促进医务工作者得到安全的工作条件、培训和薪酬为目标,提出医务工作者安全契约。契约呼吁各国承诺采取以下5项行动:(1)在卫生工作者安全和患者安全的政策、战略之间实现协同增效;(2)制订和实施国家卫生工作者职业安全与健康规划;(3)保护卫生工作者在工作场所免受暴力侵害;(4)增进精神和心理健康;(5)保护卫生工作者免受物理和生物危害[4]。2021年,WHO与ILO共同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卫生工作职业健康和安全临时指南》,该指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指导医务人员提供职业健康服务,预防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使医务工作者权利和责任符合国际劳工标准[5]。
2.2 典型国家的做法
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各成员国和加拿大等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领域走在国际前沿,形成了规范的职业健康促进文书,多元化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参与形式,以及丰富的职业安全维护经验。
2.2.1 制定相关法律与指南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环境,不断完善法律细则,实现标准的统一管理。美国制定了《针头安全与预防法》,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源性病原体侵害,这项联邦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设备的安全要求,并为所有美国医疗卫生设施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该项法律由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执行,以确保全国医疗保健机构严格遵守[6]。澳大利亚制定了《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以协调各州和地区的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此外,6个联盟创始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发布了一份共识声明,呼吁颁布保护澳大利亚医务人员的法规、公共政策或临床指南[7]。2018年,英国和加拿大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提交了一项联合提案,要求制定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和安全的国际指导标准。最终,标准ISO 45003《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和安全:心理社会风险管理指南》于2021年发布,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指南[8]。
2.2.2 医疗机构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与健康的主体 各国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采取措施保证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加拿大学者提供了一项医疗机构员工心理健康保护和促进计划(The Social Support, Tracking Distress, Education, and Discussion Community,STEADY),从三级预防的角度提出干预策略,包括加强单位凝聚力、老员工鼓励新员工参加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家庭和朋友的支持等,强调医疗机构的人文关怀[9]。美国在预防医务人员遭受医疗暴力事件的指南中建议,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虐待行为的及时报告[10]。欧盟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战略框架,在法律中规定雇主具有评估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培训和咨询、广泛参与的义务,而医疗机构属于履行义务的典型主体范畴[11]。
2.2.3 发挥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 很多发达国家已认识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自身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主张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自身职业健康的重要性,主动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和伤害的发生。美国一项应对患者施暴行为的知识指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自身和患者的表现,以采取正确行动预防患者的伤害[12]。芬兰一项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参与职业安全与健康系统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建立积极的职业安全文化[13]。鉴于医务人员对自身利益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14]。
2.2.4 组建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多学科团队 典型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都有专门的机构或组织,由政府部门、政府下属机构或非营利性的专业团体进行指导和监督,形成了多学科融合态势。为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源性病原体侵害,美国医疗工作者工会推动建立州级法案,联邦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后,由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履行监督职能[6]。在欧盟,符合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工作人员为多学科团队,主要包括安全工程师、心理健康专家、人体工程学学家、物理治疗师、毒理学家、流行病学家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等[15]。日本参与健康促进方案的人员包括健康教育者、心理健康顾问和保健培训师等[16],团队成员实现了多学科组合。
2.2.5 利用软硬件设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 许多国家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和健康工作已在生理、心理多层面和软硬件设施(技术设备和文化)方面取得成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发了医务人员健康监测系统,用于跟踪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压力源、伤害和疾病,为当地卫生保健和职业健康安全局、医疗保健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有关医务人员生理和心理维护的绩效指标数据[17]。美国建立了EpiNet数据库,依托信息技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接触血源性疾病的侵害,促进医务人员生理层面的职业健康[18]。英国的医疗保健系统整合了信息通讯技术,用于保存个人健康信息、疾病筛查(如癌症)和预防感染等记录,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效率[19]。此外,发达国家也注重职业安全文化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保护。芬兰发布《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场所文化,设定适宜的工作量,在工作中避免暴力事件,关注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倡导医疗机构建立职业安全文化体系,以消除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20]。
3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
3.1 国家层面重视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表《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倡议将健康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位置,创建有利于工作的环境[21]。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 号),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启动了15项健康行动计划,第9项为“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倡导医疗卫生行业在引领职业健康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以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健康福祉。2020年,根据健康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工作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促进指南(试行)》(中疾控公卫发〔2020〕96 号),以期进一步保护和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3.2 各地政府引导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陆续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如北京、重庆等地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发布了一系列关爱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文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22]。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发布《关于印发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从保障医务人员工作条件、维护身心健康、落实待遇职称政策、加强人文关怀、创建安全职业环境、弘扬职业精神等6个方面实现目标[23],体现了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重视。
3.3 医疗机构落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ILO全面推广HealthWISE工作思路,并在全国多家医院试点,强调从以下8个方面对工作区进行改进:(1)控制职业有害因素,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条件;(2)肌肉骨骼职业有害因素与工效学解决方法;(3)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和感染控制,特别关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结核病;(4)应对工作场所发生的歧视、骚扰和暴力;(5)确保绿色健康的工作场所;(6)医护人员的招聘、支持、管理和留用;(7)实施工作时间合理化和家庭友好型策略;(8)设备、物资的选择、储存和管理[24]。
4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政府组织和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欠缺,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不充分,服务层次和形式不够全面等问题。组织场域理论认为,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场域规范[25]。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可以被视为一个组织场域内的公共服务问题,这需要多方行动者协同解决。本研究结合该理论及典型国家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4.1 政府主导立法和施策,加强组织投入力度
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政策,但地方政府的落实程度有待加强。政府应肩负起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的治理责任,梳理当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如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与第三方专业职业安全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共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26]。此外,各地政府也应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科研投入,开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工作环境改善(如通风系统、噪音污染)、工作压力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提供依据[27]。
4.2 医疗机构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
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医疗机构应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相关要求,依据政府指导方针,规划和实施干预措施。在医院制度文化层面,应加强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强化医生自主权意识,增强心理卫生服务和暴力伤医事件预防处置能力。在医院建设层面,应建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28],使用保护医务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频繁使用消毒灭菌剂、麻醉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医疗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提醒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29]。
4.3 医务人员提升职业健康素养
医务人员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健康。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倡议,要不断提升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增强公民自身健康意识[30]。医务人员承担着维护和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责任,只有在确保其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才能为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做出贡献。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参加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掌握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接受体检和筛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合理排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31]。
4.4 融合多学科优势,促进多部门合作
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各部门资源分散,导致整个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这是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发展的主要阻力。由于涉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机构和部门繁多,因此建议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医疗机构、各类医务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形成系统的服务体系;此外,由于物理、生物、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建议将工业卫生、环境职业医学、公共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学等各类学科有机整合,形成密切衔接、科学协同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网络[15-16]。
4.5 生理心理共融,软硬件设施兼备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生理心理防护和软硬件设施配备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要继续预防放射性设备、激光电疗设备等对医务人员的生理损害;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关注医务人员睡眠心理问题,并结合实际,实施增加人力资源、简化行政流程、优化排班制度、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措施[32]。此外,应建设完善的组织安全文化,包括制定明确的医院安全政策和目标,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设立安全委员会和监督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改进,逐步改善医疗环境等;还应加强先进技术运用,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压力源监测系统,提高职业安全与健康监测效率[33]。
参考文献
[1] 郭在新,冯 文.我国医务人员配置质量的结构性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2):100-102.
[2] NAITHANI M, KHAPRE M, KATHROTIA R,et al.Evaluation of sensitization program on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for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tertiary health care setting[J].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21,9:669179.
[3] 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行动手册[M].张 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1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director-general'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press briefing for world patient safety day[EB/OL].(2020-09-17)[2023-09-10].https://www.who.int/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press-briefing-for-world-patient-safety-day.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VID-19: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for health workers:interim guidance[EB/OL].(2021-02-02)[2023-10-0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HCW_advice-2021-1.
[6] JAGGER J,PERRY J,GOMAA A,et al.The impact of U.S.policies to protect healthcare workers from bloodborne pathogens:the critical role of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J].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2008,1(2):62-71.
[7] MURPHY C.The serious and ongoing issue of needlestick in Australian healthcare settings[J].Collegian,2014,21(4):295-299.
[8]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ISO 45003: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guidelines for managing psychosocial risks[EB/OL].(2021-06-12)[2023-10-01]. https://www.iso.org/standard/64283.html.
[9] ELLIS J,KORMAN MB.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informed solution to emotional dstress in public safety personnel and healthcare workers:the Social Support,Trackingdistress,Education,and Discussion Community(STEADY)program[J].Healthcare,2022,10(9):1777.
[10] BINMADI NO,ALBLOWI JA.Prevalence and policy of occupational violence against oral healthcare worker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Oral Health,2019,19(1):1-8.
[11] EUROPEAN COMMISSION.Que stions and answers:the new EU strategic framework on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EB/OL].(2021-06-28)[2023-10-05].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q anda_21_3171.
[12] FERRARA KL,DAVIS-AJAMI ML,WARREN JI,et al.De-escalation training to medical-surgical nurse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7,38(9):742-749.
[13] NISKANEN T,LOUHELAINEN K,HIRVONEN ML.A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pplied in the micro-,meso-and macro-levels:a finnish survey[J].Safety Science,2016,82(1):212-227.
[14] KOHTE W.Arbeitsschutz und betriebliche gesundheitsfrderung:konkurrenz oder kooperation[J].Das Gesundheitswesen,2003,65(3):187-189.
[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ood practice in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a contribution to workplace health[EB/OL].(2002-02-01)[2023-10-10].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10744 8/E77650.pdf?seque nce=1.
[16] MUTO T.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japanes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J].Policy Pr Health Saf,2007,5(1):169-180.
[17] GILLIGAN,TONY A,HASANAT.Bridging the knowledge gap an innovative surveillance system to monitor the health of british columbia's healthcare workforce[J].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8,99(6):478-482.
[18] JANINE J, JANE P.Power in numbers:using EPINet data to promote protective policies for healthcare workers[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03,25(6):15-20.
[19] VAQUERO-ALVAREZ, ESTHER C, ANTONIO R, et al.Bibliometric study of technolog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in healthcare sector: a worldwide trend to the fu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18):6732.
[20] JAIN A,HASSARD J,LEKA S,et al.The rol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 in psychoso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t 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7):3632.
[21] 人民网.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EB/OL].(2016-11-12)[2023-10-11]. https://health.people.com.cn/n1/2016/1122/c14739-28886719.html.
[22]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EB/OL].(2022-04-21)[2023-10-11].http://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qt/202204/t20220421_2684820.html.
[23]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1-11-01)[2023-10-13].https://wsjkw.cq.gov.cn/zwgk_242/zcjd/wzjd/202111/t20211101_9910895.html.
[24] 邹艳辉,胡依娜,向桂萍,等.HealthWISE行动手册在医疗机构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2):162-166.
[25] 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3版.姚 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6,191,194,198.
[26] 王彦斌,盛莉波.职业健康服务管理社会责任的组织场域与政府行动[J].中州学刊,2020(5):85-91.
[27] 张 宏,贾 强,赵玉军,等.努力拼搏,敢于担当,山东省职防工作成就辉煌——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职业健康事业发展巡礼[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4):520-523.
[28] 徐小平,林曼娜,占翀玥,等.融合国际理念 探索医院职业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9):87-90.
[29] 尉肖帅,刘 笑.社会组织参与下的职业健康治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188-192.
[30] 人民网.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设多个平行会议 嘉宾热议“健康素养促进”[EB/OL]. (2016-11-23)[2023-10-11].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1123/c398004-28890565.html.
[31] 陈与丰,江 月,袁和静,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状况调查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0):1222-1227.
[32] 黄亦莲,邱新香,徐 琳,等.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23,50(2):165-169.
[33] 刘 彤,郑双江,刘 璟,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9):6-9,31.
通信作者:
马 珺: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新型建设智库公共卫生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
E-mail: majun@cqmu.edu.cn
收稿日期:2023-11-20
修回日期:2024-03-11
责任编辑:黄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