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旺:跨越运河制高点

2024-06-15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白英汶上县大运河

王立群

京杭大运河南北跨越1700多公里,最大的障碍不是距离远近,而是地势高低。如果为整条运河做一幅地势剖面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山东就如同横亘在运河中的一座“山”。要让运河之水“翻山越岭”,难度可想而知。

受限于古代技术条件,元代运河开凿时,一度将济宁认定为运河最高点。直到明代重修运河,南旺这个真正的制高点才被确认。

大运河申遗,南旺枢纽成为山东段遗产点最密集的区域,包含了两段河道7处遗产点,如果将戴村坝也算入其中,整个南旺枢纽的遗产点就达到8处,占山东段的一半有余。

最具科技含量的运河工程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南旺枢纽的建设,就没有大运河的南北畅行无阻。关于南旺枢纽,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段佳话。明成祖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南下山东,疏浚会通河。抵达山东后,宋礼仍在元代运河的框架内行事。他先后征发20余万民工,疏浚河道,开渠建闸,收效甚微。苦于无策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当地人白英,白英只是一名普通的运河民夫,放到今天或许是名“工头”。宋礼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终得治河良策。“南旺者,南北之水脊也。”白英的说法彻底改变了运河疏浚的思路。之后的时间里,宋礼与白英共同努力,引汶水,建戴村坝,设水柜,“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南旺枢纽就此建成。

今天,我们以结果推论治河原理,南旺枢纽的建设构想似乎并不复杂,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却是水利史上的一大典范。“南旺枢纽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综合性水利枢纽、水运枢纽。” 汶上县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刘建康表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大运河缺水的难题,保证船只跨越山东丘陵。它采取引、蓄、分、排四个环节,解决了运河缺水难题,被认为是农业文明时期水木工程的最高成就之一。”

巧思精工造就“运河之心”

要让运河有足够的水跨越南旺,就需要在地势更高的地方筑堤蓄水,再引水入河,白英选择了在汶上县与东平县交界的戴村拦大汶河建坝。戴村距离南旺镇直线距离超过30公里,高度落差约为13米,大汶河水量丰富,这为它成为“运河之心”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完整的戴村坝。水坝呈弓形将大汶河拦腰截住,坝体分为玲珑坝、乱石坝和滚水坝三部分,乱石坝最高,滚水坝最低。据史料记载,“水高于坝,漫而西出,漕无溢也;水卑于坝,顺流而南,漕无涸也。”高低不同的坝体保证了在不同时节总有合适的水量进入运河。

戴村坝东侧新建的博物馆内,有一处微缩景观,再现了当年戴村坝修建的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戴村坝为何屹立数百年依然稳固如初的原因。大坝用排成梅花状的万年柏木桩筑基。柏木桩用火烧焦表皮,用来防腐,柱间密封青黑色黏土,将木桩连为一体。大坝表面镶砌2方左右、重达1至6吨的巨石。两石之间用糯米汁与新石灰粉和料填灌,巨石之间再用铁扣联结,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坚固异常。正是因为其工艺的精湛,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完整如初的“运河之心”,并向来此研学的孩子们直观展示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国际社会看见运河之魅

2013年9月底,汶上迎来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派出的大运河申遗现场考察评估专家组。对当时的情形,汶上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黄登欣记忆深刻:“大运河申遗,南旺代表山东段向专家组汇报档案与监测系统工作。”为了这次汇报,黄登欣准备了很久,四个大大的文件柜,藏满了历史档案。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要求自己“十秒钟便要准确找出需要的档案”。

在那之前,他频繁往返于档案馆、私人藏馆之间,通过收集整理大运河相关遗产的历史文献、档案图纸、影像资料,清晰地展现汶上大运河遗产的演进过程。此外,他还要将相关遗产影响因素监测指标以电子化、信息化的形式上传至大运河监测通用平台,与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监测平台对接,以便第一时间对大运河汶上段相关遗产安全状况做出评判,提供保护性建议和意见。大运河在汶上县境内12公里,小汶河在汶上县境内78公里,黄登欣徒步完成了对大运河、小汶河沿线全面的遗产调查,摸清了沿线遗产分布,并参与运河汶上段考古遗址发掘。

考察当日,黄登欣用一本1911年手抄本的《汶上县志》让专家组看到了大运河充足的文献留存,也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保护运河遗产所做出的努力。

运河文化与区域文化共荣共生

随着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镇,正在重拾昔日的美丽风景。分水龙王庙建筑群遗址前的镇水兽、乾隆御碑亭和大片的建筑基址,向越来越多的游人讲述南旺昔日的繁华,讲述这座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

“南旺很特殊,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这就是一座建在运河河堤之上的城市。”南旺镇党委书记陈之龙表示。“南旺镇6.6万余人,34个自然村,其中32个都在老运河沿线。运河遗产保护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运河是南旺最大的资源,也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对于南旺镇的百姓而言,他们身边的运河,已经是与泰山、故宫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荣誉感有效“增强了老百姓的主动保护意识,只有百姓意识到运河价值,才会自发去保护,才能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陈之龙表示,运河申遗成功后,南旺全方位加强了对运河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注重运河保护的大众宣传,从而提升老百姓自发保护意识。随着十里闸、柳林闸等保护展示工程和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运河申遗和保护正在给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随着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大家对‘我家住在运河边‘我家住在世界文化遗产旁的认知越来越具体、深刻,运河与每个南旺人息息相关。”黄登欣表示。如今,刘建康偶尔还会客串南旺枢纽博物馆的解说员,“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对促进运河文化的传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然,南旺也不只有运河,陈之龙表示:“南旺的文化资源禀赋深厚,除运河之外,还有蚩尤冢、鲁九公墓等文化遗迹。我们会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利用,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分水龙王庙对面的坝上村,已经成为南旺极具代表性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展示着运河边人们美好的新生活。

猜你喜欢

白英汶上县大运河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青春献蓝天 浩气留青山——追记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董鲁光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映像畜牧业
我拍祖国好河山
汶上县少先队“微信群矩阵”凝聚10万人气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