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鹏:多途径提升癌症生存率

2024-06-14孙媛媛

小康 2024年17期
关键词:小康筛查癌症

孙媛媛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肿瘤不再是不可攻克的病。只需用平常的心态对待和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绝大部分肿瘤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4月19日,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指出,随着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提升到2022年的43.7%。接下来,要努力实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

随着治疗技术等更加先进,癌症治愈率将越来越高,人类对抗癌的道路越来越充满希望。那么,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在提升癌症的生存率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何癌症会出现聚集性现象?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策略和技术是怎样的?《小康》杂志专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他表示: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攻克癌症,但随着研究和治疗水平的进步,癌症现在已不等同于绝症,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有些甚至能被完全治愈。

癌症不会传染但有聚集性

《小康》:2023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在BMJ Onc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近30年来,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和哪些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杜鹏:癌症本身是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发生癌症的几率都会慢慢增加。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饮食不健康,工作或者生活环境压力比较大也会导致某些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另外,也存在检出率的问题。过去在经济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有的人不做体检,甚至有病也不到医院去看,过世的原因也不清晰。现在由于经济在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有条件去看病,所以肿瘤的检出率也增加了。以上,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因素。

《小康》: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需要警惕癌症“聚集性现象”,即一家人或者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个家属患有癌症的情况。为何癌症会出现聚集性现象?

杜鹏:癌症不会传染,但是致癌的因素可以流行或传染。有些癌症和环境的致癌物有关系,比如抽烟会导致肺癌、宫颈癌,甚至食道癌、口腔癌、膀胱肿瘤等发生率的增加,如果某一群体中抽烟的人多,或者抽二手烟的人多,那么肿瘤的发病率就有聚集性。

此外,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有关。现在认为幽门螺杆菌(一种与胃肠疾病发病有关的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病率有关系。HPV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有关系,鼻咽癌和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有关系,肝癌和乙肝病毒有关系,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可以传染的。

另外,和区域性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河南林州市是全世界范围食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区域。由于过去经济不好,山区吃腌制咸菜多,喜欢热、烫。但是,特别烫的粥、饭,对食道黏膜都是刺激,而这种习惯会导致这类人群的肿瘤发病率增加。

个别情况下,由于家族中就有某个致癌的基因遗传,可能也有肿瘤的聚集性,但是这种因素占比比较小。

《小康》:当前我国癌症生存率的整体情况如何?

杜鹏:近20年,我国癌症总体生存率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很多肿瘤发现比较晚。很多人不是因为体检发现了肿瘤,而是身体不舒服了,才到医院去看病,此时往往已经出现症状甚至严重症状,这时肿瘤的分期都偏晚,患者的生存期自然不好。

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是体检发现的肿瘤,相对来说是早期的多见,治疗效果就很好。随着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重视体检,所以,肿瘤早期发现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生存期也逐渐在提高。

《小康》:何谓肿瘤康复?

杜鹏:广义上,肿瘤康复包括肿瘤的治疗和治疗后身体的康复。有的肿瘤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但是通过一些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带瘤生存,或者能够减轻症状和痛苦。

狭义上的肿瘤康复就是在治疗后,由于肿瘤所带来的不适的症状,虚弱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到手术前,或者没患肿瘤之前的身体状况。

当然,除了身体上的肿瘤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的肿瘤康复。早期的肿瘤做完手术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是能够治愈的,但是很多人谈癌色变,认为肿瘤是治不好的,这时需要从心理上去干预,正确认识肿瘤。一部分肿瘤是可以治愈的,让患者的心理调整到正常状态。

《小康》:为什么需要肿瘤康复?

杜鹏:肿瘤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很大,如果不通过康复的手段去干预的话,很多人可能扭转不过来,这样对肿瘤的治疗就没有帮助,甚至对肿瘤的治疗起到阻碍。如果心理的康复不能扭转的话,人整天处于恐惧癌症的心理状态中,在治疗的配合度和治疗的效果上都会很差,所以,需要肿瘤康复。

就肿瘤的治疗而言,实际上它是全周期的。肿瘤从最早期的筛查、诊断、治疗,然后到治疗后的康复,形成一个闭环,令肿瘤全流程全周期处于医生和患者的掌控之中,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延长,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可防可控的,大家不必要去恐惧,不是说“患了肿瘤一定就要死亡,恶性肿瘤无药可救”,这是错误的概念。我们要教育患者怎么认识肿瘤,他的身体处于什么状况……这都属于肿瘤康复的内容。

早癌筛查让健康“无癌”可击

《小康》:在您看来,哪些人群需要重点预防癌症?

杜鹏:每一种肿瘤实际上都有发病的高危因素。有的人患肿瘤的几率比较高,比如乙肝就是一个人患肝癌的危险因素,乙肝患者就应该关注肝癌的筛查。有 HPV感染的女同志,将来患宫颈癌的几率就比较高,就应该关注宫颈癌的筛查。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有肠息肉,将来发生肠癌的几率就高。如果一个女性的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那可能她就有乳腺癌的遗传因素,属于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她就应该去关注乳腺癌的筛查。有的人既有乙肝病毒的感染,又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的嗜好,将来患肺癌、肝癌甚至胃癌的几率都高,属于潜伏多种危险因素。存在以上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就应该规范地科学地定期到医疗机构去检查,由体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做判断。

有的人说,以上这些危险因素我都没有,不抽烟、不喝酒,家里人都很健康,活到99,也没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不是就没有做早癌筛查的必要?其实也并不全是,肿瘤是老年病,人到50岁以后,发生肿瘤的几率每年递增,实际上,高龄也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50岁以后不管有没有这些危险因素,都应该做早癌筛查。如果以上这些危险因素都没有,那只需要3~5年再做一次就够了,而不是每年都做。

《小康》: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在提升癌症的生存率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杜鹏:美国总体的癌症5年生存期在70%到80%,我国实际上目前5年生存期应该在40%到50%。造成这么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肿瘤发现的早晚不一样。欧美国家重视体检,重视早癌筛查,这种系统工程做得比较好,早期发现的比例比较高,所以预后要好。

我国尤其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肿瘤治愈率比较低,生存期偏低,都是因为发现得太晚,临床工作中,基本上城市人群患肿瘤以后,生存期要比农村要好一点。总体来说,很多农村或者经济不好的地区,发现肿瘤、诊断肿瘤都偏晚,所以治疗效果也要差一些,自然生存期和生存率都要低一些。

《小康》: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在推动早癌筛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杜鹏: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肿瘤的预防也好,早期诊断也好,个人起到主要作用。如果一个人自己根本不了解肿瘤,也没有健康意识,对肿瘤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不够高。只有有了健康意识,有了对肿瘤的认知之后,才能够重视起来,由被动体检到主动体检,从被动的早癌筛查到主动的早癌腺癌。在一些落后地区,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有很多免费的项目,但是有很多人是拒绝的,认为“我的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为什么要做宫颈癌的筛查,这么麻烦……”

北京抗癌协会主要通过专家、肿瘤工作者、媒体等等多渠道传播,像今天的采访就是我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对外界宣传肿瘤,让大家认识肿瘤,了解肿瘤是可防可治的一种疾病。以健康科普的方式,来提高公众的防癌和抗癌意识。

此外,专业委员会是由不同肿瘤专业的临床医生、专家教授来参与的。我们要出台关于早癌筛查的预防诊断的标准,同时要去推广这种标准。目前一些商业体检机构,包括一些医院内部的体检机构,往往是普通的健康体检,并没有针对肿瘤进行体检,那在筛查肿瘤方面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比如,现在很多体检机构推出的体检,不包括胃肠镜,甚至肺部CT也不做,只是一个透视,但是不做胃肠镜,要想发现一个人的胃或者肠道上是否有肿瘤,实际上是很难的。如果有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就应该做胃肠镜。怎样督促体检机构去开展这项工作?谁来制定标准?北京抗癌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标准的制定、推广、监督。

《小康》:您能分享一些成功的早癌筛查案例吗?

杜鹏:我老家是河南驻马店,一个朋友通过媒体了解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他就到北京来做了早癌筛查,之后发现前列腺癌PSA的值比较高,可能和前列腺癌有关系。他才刚过40,找到我后,通过进一步的前列腺核磁和穿刺,诊断结果为前列腺癌,通过手术就达到了治愈。如果他没有做早癌筛查,或者没有重视起来,可能近5年甚至10年,他也没有太多的症状,但是一旦出现症状,这个肿瘤就会变成晚期,等到骨转移了再治疗就是维持生命,要想治愈就很难了。

目前,我们科室70%的肾癌患者是因为体检,或者到医院看别的病,偶然发现肾脏长了肿瘤,而这些患者都是早期的肾癌,通过手术能够治愈的机会在80%~90%。由于是早期被发现,肿瘤不大,都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外科技术、腹腔镜或者机器人微创手术,把肿瘤切干净,同时又能够把肾脏保留住的。

《小康》: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早癌筛查的建议和策略有何不同?

杜鹏:每一种肿瘤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人群做早癌筛查,肯定不会是“一个方法包打天下”。体检经常是男同志A套餐体检,女同志B套餐体检,实际上不一定有太大帮助。男性最常见的肿瘤有哪些?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有哪些?这些肿瘤的发病特点都是什么?这是需要去了解的,然后才有针对性,比如男性最常见的肿瘤有肺癌、肝癌、食道癌、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肾癌,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有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肠癌、胃癌等。

所以,男性女性肿瘤的高发类型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每种肿瘤都有致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和肺癌有关系;喝白酒烈酒和食道癌、胃癌有关系;女性有HPV感染和宫颈癌是有关系的;如果体重指数超标的话,患乳腺癌、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要高一些……不同的肿瘤发病特点是不一样的。

还有年龄因素,绝大多数肿瘤是50岁以后发病率在逐渐增加,还有一部分肿瘤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病,比如骨肿瘤,尤其是骨骼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在骨骼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骨骼增长比较快,发生骨肿瘤的机会比较多。

还有生殖细胞肿瘤,像男同志的睾丸肿瘤,主要在20岁到40岁,这是生育比较活跃的阶段,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较多。此外,女性卵巢肿瘤也在生育高峰的阶段发生机会多一些。

最常见的肿瘤实际上并不多,就有10来种,占据着所有肿瘤的80%的比例,而且这10种肿瘤的筛查手段并不复杂,目前临床的常规手段足够了。如果个人重视起来,提早做早癌筛查,或者和医生沟通一下身体有哪些潜在的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到规范化的早癌筛查机构去咨询的话,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答案。把情况记下来,再根据体检机构的专家给予的指导,基本上能够掌握和自己有关的早癌筛查的情况。

技术不断进步,新药治疗更加精准

《小康》: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策略和技术。

杜鹏:癌症的治疗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科,一类是内科。如果是早期的肿瘤,百分之七八十是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放疗这些外科手段,把肿瘤清除。外科最主要的进展是手术的精准度或者放疗的精准度——怎样通过技术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同时,又能够减少对周围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害,放疗也是这样。这与医疗设备的先进性进展分不开。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机器人辅助做一些外科手术,让这种手术更精准,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出血少,花钱少,痛苦少,加快恢复,这是外科手术主要的进步。

内科方面主要是免疫药、靶向药物的使用。我想澄清一下,免疫药不是包治百病的,不同肿瘤的药物治疗是不一样的,这些都属于药物系统治疗的范畴。所谓的靶向药更多停留在概念上,并不是真正做到靶向。什么叫靶向?比如这种药物进到人体内以后,理想状态下是只对肿瘤细胞起到攻击的作用,定点清除,靶向目标就是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的细胞。传统的化疗药实际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既对肿瘤细胞有伤害作用,同时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也有伤害作用。所以,过去一个人化疗完以后面黄肌瘦,也不能吃饭,处于很虚弱的状态,要等身体恢复一段时间,再做第二次化疗——这是传统的化疗。但现在的一些药物,就是希望只对肿瘤细胞有损害,对正常的细胞没有任何损害,这是理想的靶向药或者精准治疗。

《小康》:未来化疗是越来越少了吗?

杜鹏:传统的化疗是越来越少,新型的化疗方案实际上是在化疗药物上装一个探针,能够探测到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抱在一块,然后把它消灭掉。正常的细胞上没有标记物,这个探针就探测不到它,就不和它结合,就对正常的细胞没有损害。这是化疗药的升级版。

《小康》:有哪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患癌风险?

杜鹏:从饮食上来说,腌制食物是不健康的,这类食物都有亚硝酸盐这种强致癌物。变质的食物不可取,我们知道黄曲霉素是强烈的致癌物。新鲜的蔬菜水果,新鲜的食材对人体都是有帮助的。

肿瘤和代谢有关系,当人体的代谢出问题,发生肿瘤的几率就要高。比如正常人体一天就需要二两主食,多吃就会导致糖代谢、脂肪代谢出问题,发生肿瘤的几率就高。有几类肿瘤都是富贵病,比如肠癌,尤其是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发病几率要高一点,就是因为代谢出问题了。

所以,避免过量的食物摄入,如果摄入以后又不能消耗它,堆积在人体的器官里,就会出现一些代谢问题,比如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高血压……这都是癌症发病的高危因素。

此外,要避免一些致癌物的接触,比如能不能戒烟?能不能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到一些有害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话,注意劳动保护等等。

还要定期检查身体有没有一些病原微生物,甚至避免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比如说HPV感染阳性,怎么关注它?尽量减少HPV感染源,比如做疫苗的接种,这些都是抗癌的办法。

运动不仅能够控制体重,还能够激发身体的免疫细胞的活性,这些对抗肿瘤都有作用。肿瘤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不是说把某一种因素避免了,就不发生肿瘤了。总的来说,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肿瘤的几率就要低一些。

我国初步建起癌症防治体系

《小康》: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要努力实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在您看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杜鹏: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肿瘤的预防开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肿瘤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叫病因的预防。通过一些致癌因素的预防,避免肿瘤的发生。比如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肝癌的发生,当然肝癌的发生还有别的原因,长期喝酒、酒精肝、脂肪肝等。减少抽烟、戒烟能够减少一些肿瘤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早诊早治,通过早癌筛查体检,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就发现早期肿瘤,然后早期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三级预防就是发生肿瘤了,通过医疗手段治愈,即使不能治愈,也能够延长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肿留治疗后的康复等等。避免肿瘤的发生,或者提高肿瘤的生存期主要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当然,治疗的手段是另外一方面,怎样规范地治疗?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怎么样用系统的治疗手段?外科、内科结合,多学科协作,能够让肿瘤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让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小康》:您所在团队在癌症研究和治疗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和成果?

杜鹏:我本人是泌尿肿瘤专业,我们团队在肿瘤的微创方面一直致力于追求手术技术上的不断提升,在腹腔镜和机器人这种微创手术方面,走在肿瘤治疗的前列。由于是外科,加上是肿瘤专科医院这种天然的优势,所以,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微创手术能够让肿瘤切除更精准,患者恢复更快,在肿瘤的控制方面也特别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肿瘤,减少了痛苦,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各方面都在改善。

在肿瘤的系统化治疗方面,我们也是推广者、倡导者和践行者。因为肿瘤治疗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有些肿瘤治疗需要内科外科结合,甚至需要放疗科参与,这叫作多学科协作治疗,是我们肿瘤医院的特点之一。有些肿瘤只需要单兵作战就能够获胜,但是有一些肿瘤一定是多学科协作,比如手术前需要不需要化疗?做完手术需要不需要放疗……多学科协作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获益更大。

我们肿瘤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学科比较齐全,有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分子免疫实验室,还有肿瘤康复科……相关肿瘤治疗的所有科室我们都有,所以,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把不同学科的专家叫在一起,给患者制定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能够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最大限度地获益。

有一些综合医院,或者其他的专科医院,可能外科方面强,但是没有内科治疗团队,甚至有的没有放疗科,这样的话,在肿瘤的系统化治疗方面,多学科的协作方面相对弱一点。

我自己的团队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膀胱癌方面的研究。过去膀胱癌有20%侵犯肌肉层到二期以后,主要选择就是膀胱全切,这样的话,整个生活质量就发生变化了,带个尿袋不方便。10年、20年前,我们认为只有切膀胱才能保住患者的命,今天只需要做膀胱的部分切除,或者通过药物、手术,再结合放疗就可以做到。

猜你喜欢

小康筛查癌症
我家的小康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我家的小康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小康之路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癌症“偏爱”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