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

2024-06-14降蕴彰

小康 2024年17期
关键词:德清新质生产力

降蕴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正在组织制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方案”。如何有效引导新质生产力在具备条件的县域落地生根,以点带面助推县域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我国新的发展蓝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毫无疑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内地共有县域1866个,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占中国大陆人口和GDP比重分别为52.5%和38.3%。可以说,县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3月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段时间以来,广东、浙江、山东、河北、河南、湖北、陕西等地都在加快部署新质生产力发展“路线图”。《小康》杂志通过梳理发现,各地主要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布局,以期形成“乘数效应”,促进产业焕“新”提“质”,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本质上讲,新质生产力背后的生产力跃迁过程,就是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转换过程。在这方面,广东顺德、浙江德清、江苏如东、陕西武功等地已开始布局发力。

顺德是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市辖区。2月18日,正月初九,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顺德举行。就在这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82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登台为佛山科技领军企业100强代表授牌。在这份名单中,顺德有35家企业入选,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区,充分体现了其在创新能力、经济规模、研发人才、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顺德,不仅有美的集团、盈峰科技、华运通达等经历长期市场洗礼成长起来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也涌现了一大批专注关键技术研发的高精尖企业。

成就归于过去,梦想属于未来。2024年怎么干?佛山市的“新春第一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科技创新是这场大会的一大关键词,目标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强、新优势更突出。开年以来,顺德呈现出一派龙腾虎跃之势,处处涌动着生机勃发的春潮。今年一季度,顺德区集中开工的25个项目“新”潮澎湃,产业项目唱绝对的主角,占比高达六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不断开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与广东顺德相比较,浙江德清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做法也毫不逊色。德清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产业高度集聚的地理信息小镇,竖起60幢产业大楼,集聚430余家地信相关企业,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俯瞰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题写的“德清航天,全球产业”格外吸睛。

走进位于湖州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这里有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穹顶设计大型微波遥感基础实验科学装置,可以为卫星遥感积累科学数据,为我国科学家原创性、自主性设计民用或商用卫星提供实验平台。打开实验装置高6米的大门,放眼望去,内部布满了锥形深蓝色吸波材料,让人仿佛来到了太空。

据了解,为抢占更多话语权,德清研究院正在“招兵买马”,引进创新团队,不断开展课题与项目研究、项目产业化应用。目前,有科研人员42人,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5项、授权2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5项。德清研究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等项目10余项。

在陕西武功,县政府联合企业正在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抢占身位,全力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2024年,武功县将抓住全省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的“三赋”专项行动机遇,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建设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智造产业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引导企业数字化发展,打造示范性数字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小康》杂志梳理发现,江苏如东、甘肃榆中、四川蓬溪、山东潍坊等地在谋篇布局新质生产力时,都不约而同地将科技创新列为发展重点。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科技创新有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绿色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底色。

今年是江苏如东的“创新转型加速年”。据介绍,近年来,如东县加快工业转型步伐,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创建起生命安防用品、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3个国家火炬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千亿级先进产业集群。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381.13亿元,同比增长6.5%。依托自身海洋资源禀赋,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如东正以“新质”起笔绘就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如东鼓足了绿色模式创新的动力劲头,大手笔擘画“风光气氢”绿能版图,牢牢锁定“打造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着力构建“风、光、气、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在如东86公里的海岸线上,随处可见百米高的白色风车。如东利用沿海风力资源富集区优势,推进风电开发,正在加快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离岸约70公里,亚洲首座柔性直流海上风电场265台风机矗立在如东黄沙洋海域,日发电900多万度,是中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里程碑工程。

整个“十四五”期间,预计如东海上风电规划容量近500万千瓦。在做好海上风电规划的同时,该县也在倾力打造千亿级国家级能源岛。阳光岛位于如东县长沙镇外海13公里,面积仅3平方公里,通过黄海大桥与如东洋口港远远相连。岛上聚集了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协鑫汇东LNG接收站、华润LNG接收站等多个重大能源项目,完工后全年接卸天然气将超2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LNG能源保供中心。

浙江德清县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7.6亿元,同比增长6.5%,工业经济起势向好、开局快进,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家居是德清县的三大主导产业,由此不难看出,绿色产业创新是德清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打造“天空智城”,让低空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飞起来”,是德清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之一。在德清莫干山通航机场,一架国产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类飞机发出轰鸣声,在空中飞行。10分钟后,这架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机长和学员从飞机上下来。“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报名学习飞行驾照。”星空会私人飞行俱乐部负责人介绍,依托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得天独厚的空域条件,正在积极打造飞行培训、低空游览、航空运动等通航新兴业态,激活低空经济、低碳经济的消费活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从去年12月至今,德清开始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这让德清的“国际范”越来越足。今年5月10日至12日,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德清县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及地方政府、海外媒体、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的代表40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全球品牌话题,首次发布东道主品牌案例和主场品牌案例,打造世界品牌建设领域的权威发布体系。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我国未来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未来绿色低碳和节能板块有望继续得到资金青睐。

营商环境如何向“新”而优?

营商环境是制度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创业氛围,可以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多地强调用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3月20日,湖南嘉禾县召开了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该县县委书记黄仲在会上表示,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他强调,要把招大引强作为当前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嘉禾,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做到有承诺必行、有需求必应、有问题必查,以营商环境之优促信心之“振”、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将“身在嘉禾,办事不难”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小康》杂志注意到,4月2日,湖南省桂阳县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安排部署全县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该县县委书记巫初华表示,下一步要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建设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建设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建设诚信守诺社会环境,塑造创业兴业“好生态”,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为何会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在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企业在面临落户AB两地的选择时,宁可用更高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去换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不愿意拿着补贴和优惠去营商环境相对滞后的地区。有企业家向他直言:如果算一笔总账,营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的盈亏。由此不难看出,改善营商环境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也许“破圈”最合适。但对于区县而言,新质生产力的“破圈”效应,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破圈”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推翻固有发展思维、寻找全新发展道路的可能性,未来这股“破圈”力量将成为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目前来看,在县域城市构建新质生产力时,确实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资金和技术短缺、人才流失和缺乏、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基础设置滞后、外部环境倒逼、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不健全等等。

目前,我国县市一级政府普遍面临资金和技术短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升级方面的能力。例如,建设高速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整体上,我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偏低,工业领域中各省区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仅有2500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尤其县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积极性更低。同时,城乡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对于县域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制约作用明显。县域在数字技术、创新资源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数字技术在不同区域的渗透和效能,以及新质生产力的释放。如果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在县域受阻,势必限制新质生产力在较大范围内的扩散。

高素质人才流失、新型劳动者队伍缺口大的情况在县域也比较普遍。县域城市在经济发展、生活设施等方面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才流失和缺乏。而构建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包括技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等。劳动者素质是影响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掣肘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素质低。县域内多以传统产业、家族企业为主,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制约县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落地投产,影响新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矛盾叠加下,企业用工成本和各行业人才储备面临挑战。

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不健全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县域城市多由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产业多面临数字化升级困难的问题。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扶持,与企业共同努力。另外,一些县域城市还存在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也会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对于新兴的数字产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规规范。

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县域城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同时,县域城市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清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明亮的眼睛
德清裸心堡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