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患者如何做好血管通路的日常保护

2024-06-14赵红梅

家庭生活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内瘘瘘管动静脉

赵红梅

什么是血管通路?

人体的血管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循环系统。但是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自身的代谢能力较差,物质交换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利用仪器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导出体外,在透析仪器中进行物质交换,排出多余水分和杂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而血管通路就是承担血液导出和回输的通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这个血管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的“生命线”。

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有三大类,分别是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其中,人造血管动静脉瘘是常见的血管通路之一。它是通过手术将人工材料植入患者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一个血管通道。这种血管通路的优点是持久性较好,可以长期使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狭窄等问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常见的血管通路形式,它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和动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内瘘通道。相对于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持久性更好,且更少出现并发症。这是因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利用了患者自身的组织,减少了异物植入的风险。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适用范围有限,需要确保患者的血管结构适合进行此类手术。最后一种血管通路形式是中心静脉导管,它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中心静脉,将血液引流至透析机进行处理。相对于前两种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更加简便,适用范围更广,适合那些无法进行手术操作或者血管条件不适宜的患者。然而,中心静脉导管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血管通路的日常保护措施

(一)人造血管动静脉瘘的保护措施

注意保持瘘管的清洁:定期清洗瘘管皮肤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减小感染的风险。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轻轻清洁瘘管周围的皮肤,并确保彻底冲洗和干燥。

避免压迫和摩擦:避免穿紧身衣物或戴过紧的手表、手环等物品,以免压迫瘘管。此外,避免瘘管与硬物或粗糙表面摩擦,以减小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避免抗凝治疗的副作用:抗凝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定期检查凝血指标,以确保抗凝剂的剂量合适,并密切监测是否有出血或血栓的迹象。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充分的休息,可以提高血管的健康水平,从而减小瘘管的并发症风险。

定期复查和监测:定期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和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瘘管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瘘管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

(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措施

1 促进内瘘成熟

新建的动静脉内瘘应避免在成熟之前使用。术后7天,在伤口没有出现感染、出血且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促进内瘘的成熟。比如,患者可以进行握拳和腕关节的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术后14天,患者可以在内瘘侧上臂戴血压表袖套或扎上止血带,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锻炼3~5分钟,每天5~8次。

2 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

定期检查和清洗动静脉内瘘,可以减小血栓形成的风险。患者应学会检查内瘘的正确方法,每日检查3~5次。并且应注意观察内瘘的吻合口走形、位置等,学会倾听内瘘是否有杂音、震颤的情况,如果内瘘有出血、感染、震颤、杂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断,查明内瘘异常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因处理不及时而发生危险。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应该告知患者内瘘溶栓的时间窗(4~6小时是溶栓的黄金时间,超过12小时,溶栓效果比较差,超过24小时,溶栓基本无效),使患者能够警惕血栓的形成,提高溶栓的效果。

3 保持动静脉内瘘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注意动静脉内瘘周围皮肤的清洁,尽量不要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在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动静脉内瘘周围的皮肤,确保没有水滴残留,并及时更换敷料。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动静脉瘘及周围的皮肤,防止发生感染。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渗出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每次透析前,应该对动静脉瘘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减小感染的风险,透析结束后应该用无菌敷料覆盖。

4 尽量避免使用动静脉内瘘侧的肢体

过度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手臂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在日常活动中,尽量使用非动静脉内瘘的手臂,以减少对动静脉内瘘的压力和刺激。比如,不能用内瘘侧的肢体提重物,也不能进行血压测量、抽血、输液等操作。非内瘘侧上肢的表浅静脉也要做好保护,尽量不要用于抽血、输液、穿刺等操作,如需操作,尽量在此侧手背静脉进行,为以后另一侧动静脉内瘘备用。

5 掌握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

透析结束后往往需要压迫止血,此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时间。通常在出血点上用适当的压力进行持续压迫,有助于血液凝结,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力度不能太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血栓形成,压迫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以不出血的最短时间为宜。如果压迫时间过长,应该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查明情况,必要时可减少抗凝剂的剂量。

6 保护好内瘘侧手臂,防止外伤的出现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或碰撞内瘘侧手臂,防止外伤的出现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出现了外伤或动脉瘤,可以选择佩戴适当松紧的护腕,促进动脉瘤的吸收,并提供额外的保护。

7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动静脉内瘘的问题,以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和持久。

(三)中心静脉导管的保护

1 患者方面的保护

首先,注意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患者应该经常检查导管的外观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如果发现导管周围有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其次,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和干燥。患者应该每天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或者过度摩擦导管周围的皮肤,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另外,患者在洗澡时,需要避免直接将水流淋在导管上。可以使用塑料袋或者透明塑料膜将导管包裹起来,以防止水进入导管。同时,避免使用含有颗粒或者粉末的洗浴用品,以免堵塞导管。

再次,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制订更换敷料的时间表,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更换敷料时,要注意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避免污染。如果发现敷料湿润、脏污或者松动,应及时更换。

最后,避免过度拉扯或者碰撞导管。在日常活动中,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拉扯或者碰撞导管。

2 医护人员方面的保护

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洁导管插入部位,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清洁应该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无菌盐水和无菌纱布。医护人员还应该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此外,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装置。导管固定装置应保持干燥、整洁,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导管。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导管使用时间和患者的情况,制订合适的更换计划,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功能。仔细观察导管是否有阻塞、漏液或其他异常现象。最后,医护人员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或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内瘘瘘管动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