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轻微就不用服药?冠心病的九大认知误区
2024-06-14张洁琼
张洁琼
冠心病的类型
冠心病在医学上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是一种由人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性心脏病。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直系亲属中如果出现冠心病病例,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冠心病的概率也会增加。此外,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都容易诱发冠心病。
冠心病其实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的范围十分广泛。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型(即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即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型这五种类型。其中心绞痛型冠心病最为多发,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与猝死型冠心病的发病后果都十分严重。
依据发病特征与治疗原则,临床上又可将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其中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又称稳定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它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般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
对冠心病及其治疗的认识误区
(一)对冠心病的发病群体认识不清
冠心病虽然在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冠心病是一种老年病。
从冠心病的病因上讲,很多因素都会诱发冠心病。以高血压为例,它虽然不是引起冠心病的直接因素,然而血压急剧上升或者忽高忽低却能够加重人体的动脉血管硬化,使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变狭窄,阻碍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通,诱发冠心病。而那些体重指数超过24(人体正常体重指数一般为18.5~23.9)的肥胖人群也比较容易患上冠心病。再以糖尿病为例,虽然血糖过高初期无明显症状,然而它却容易造成人体血压和血脂升高。而且糖尿病本身就会导致人体全身微血管、心血管等逐渐病变,使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
可见冠心病的发病群体并不仅限于老年人,任何容易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的对应人群都比较容易患上冠心病。即使是年轻人,也有可能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或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患上冠心病。事实上,近些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年轻人中已经越来越常见。因此,所有人都应该主动规避冠心病的高发因素,积极预防冠心病。
(二)忽视胸痛信号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处于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再加上有些人本身情绪不够稳定,思想波动起伏较大,即使平常出现一些胸闷、呼吸困难或者胸痛症状,也认为是不良情绪或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的,根本不会联想到疾病因素,更不会主动去医院检查。而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胸闷,患者经常会在胸骨后部位产生疼痛。如果不注意这种早期信号,任由冠心病肆意发展,那么严重时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濒死感,甚至心律失常,引发猝死。因此,如果生活中经常出现3~5分钟的持续胸闷、胸痛,并伴有心悸、出大汗或者头晕症状,最好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及早识别出冠心病,接受规范化治疗。
(三)病症轻微时,尽量不服药
部分冠心病患者认为自己病症较轻,如果经常服药,反而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尽量不服药。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是没必要的。一般冠心病患者所应用的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如果每天服用不超过3次或者间歇服药,并不足以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只有在长期大量服用的情况下,才会使人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当冠心病患者病症发作时,最好及时服用相关急救药物,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缓解身体不适。否则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四)私自停服降血压、降血脂药物
部分“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药物稳定控制住血压、血脂和血糖后,由于经济因素或者其他原因(如服药不方便)影响,往往会在不咨询医生的情况下私自减少药量或者直接停药。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私自停药经常会导致患者刚稳定好的血压、血脂和血糖短时间内反弹升高,诱发或者加重冠心病。
(五)乱用其他药物
有些冠心病患者除了心脏疼痛外,还可能会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这时患者不宜擅自盲目用药治疗,最好去正规医院就诊。因为这些不适症状有可能仅是心脏问题的假性表现。以呕吐、腹泻、腹痛为例,它们容易使人误认为患上了急性胃肠炎,其实也可能是人体出现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果未经医生检查盲目口服止泻药,就会贻误病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不同药物之间经常会相互作用。冠心病患者在对药物成分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出现身体不适也不宜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比如,止咳平喘类中成药和常见感冒药中大多含有麻黄,这种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心肌功能和促进人体血管收缩,并使人心率加快。冠心病患者在感冒期间,如果没有咨询医生意见盲目服用这类药物,就会明显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剧烈心绞痛或者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六)胸痛一定是冠心病
因为胸痛是冠心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所以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在出现胸痛症状时都比较紧张和恐惧。他们会不停怀疑是不是自己心脏出现了问题,已经患上冠心病,于是盲目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这种做法十分不科学。因为胸痛并不是冠心病的专有表现,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和颈椎病、胸膜炎、肩周炎、心包炎等疾病也会引起人体胸痛。在出现胸痛症状时,最好及早去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以便及早识别出具体疾病,对症治疗。
(七)私下加大服药剂量
部分冠心病患者治病心切,片面地认为药量大药性才足,因此经常不遵医嘱私下加大服药剂量,热切期望短时间内将病治好。岂不知这样容易药物中毒,并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短时间内服药最好控制在3次以内。私下任意加大药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心悸、晕厥甚至死亡。
(八)随便停药
冠心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突然停药,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即使冠心病患者在置入心脏支架或者接受搭桥手术后,也至少应该再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12~24个月,才能充分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但部分冠心病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症状比之前明显减轻,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胸闷、心绞痛等不适症状,不需要再继续服用药物,因此随意停药。这样十分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若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很有可能死亡。
(九)置入支架或搭桥手术后,对疾病不再关注
许多置入支架或完成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于是对病情发展不再关注。这显然不对。因为从医学上讲,置入心脏支架和旁路介入手术,仅能保证患者血管通畅,心脏血液灌注得到恢复。但是血管通畅状态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还与患者的用药治疗状况、饮食状况、生活习惯、日常护理,甚至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而且临床上,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存在支血管病变的情况。即使置入了心脏支架或完成了搭桥手术,如果术后不注意预防,也有可能造成血管腔再次狭窄或闭阻。此外,那些尚未进行手术治疗的血管也可能会变得狭窄或狭窄加重,再次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可见置入支架与完成搭桥手术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患者仍需要遵医嘱继续服药。同时还要定期复查,一般在术后3个月进行血液复查,在术后6~12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持续关注自己的病情,才是对自己身体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