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叫“缠腰龙”,早看早预防
2024-06-14吴艳
吴艳
带状疱疹究竟是什么?
带状疱疹又称“蛇缠腰”“缠腰龙”“蛇盘疮”,这名字光是从字面上看就会引起不适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除了腰部,还可发生于胸背、面颈、四肢,半侧身体可出现一片片红色的水疱,从外形上看,就像一条蛇,因此而得名。
带状疱疹会引起患者强烈的痛感,让人备受煎熬。但光是说痛,具体怎么个痛法,往往很难描述。讲得学术化一点,带状疱疹的痛有正经名字,叫“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这包括了发病急性期的疼痛和发病后的神经性疼痛。在带状疱疹发病的初期,常有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全身表现,患处皮肤有灼热感或神经痛。2~3天后,患处皮肤出现潮红斑,随后出现呈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的丘疹,继而变成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表现。随后水疱会干涸、结痂脱落,可能会有色素沉着。当然也有的患者发病时水疱不明显,甚至没有皮损,只有疼痛。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最好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这很有可能是带状疱疹找上门来了。
除了皮损,神经痛也是常见且惹人烦恼的表现。这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前或是皮损痊愈后,疼痛表现为钝痛、跳痛,常伴有灼烧感,有的表现为剧烈的刀割样、过电样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大部分人2~3周症状会逐步消失,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数据显示,约5%~30%的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其中30%~50%的患者疼痛时间可持续1年,部分甚至达到10年以上。长期疼痛的折磨,导致患者四处奔波寻求各种办法,产生药物依赖、绝望、抑郁甚至自杀,让患者苦不堪言。
带状疱疹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根据《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1000人,我国带状疱疹发病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50岁人群每年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5.8)/1000人。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全身伴/不伴瘙痒、水疱样皮疹和发热为特征。水痘通常具有自限性,但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龄是最大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50岁以后,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据统计,99.5%的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健康人相比,有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史的人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更大。免疫功能弱的人群,如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紧张劳累、着急上火、熬夜失眠、焦虑和压力过大等精神神经因素也可诱发此病。
得了带状疱疹后该如何治疗?
出现带状疱疹临床症状后的72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机,很多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带状疱疹目前没有特效药,但是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神经营养药物、镇痛药物和外用药物等,可以起到缩短病程、改善疼痛症状、预防感染等作用。
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其治疗原则很简单,就是对症下药。比如,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治疗就需要抗病毒;既然发病时有剧烈疼痛感,那就进行止痛治疗;既然存在神经性疼痛,那就营养神经;既然皮肤有受损情况,那就对局部受损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过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仍是个麻烦事,目前只能使用止疼药、光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针刺治疗、针灸治疗等治疗手段促进神经的恢复和皮疹的消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也逐渐规范化,具体来说,带状疱疹的治疗可分为以下三步。
(一)基础治疗
在进行基础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发生二次感染加重病情。如果水疱还没有破裂渗出,则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皮肤水疱处,帮助水疱收敛,促进其快速干涸消退;当水疱已经有明显的渗液甚至出现糜烂情况时,可以用3%的硼酸溶液对水疱处进行湿敷,待水疱结痂后再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来进行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被用到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溴夫定等,都是口服药物,适宜在发疹后的24~72小时内使用,可以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对带状疱疹的抗病毒治疗需要坚持“足量治疗”原则,因此临床治疗多会选择治疗药物用药剂量的上限量。
(三)镇痛治疗
疼痛度较轻微的患者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非甾体消炎药,或者是曲马朵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带状疱疹疼痛处于中重度阶段时,可以使用阿片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吗啡和羟考酮等药物,或者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的疼痛。
然而最好的治疗手段,其实是预防,毕竟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如何积极预防带状疱疹?
第一,采用最原始的物理预防手段,即避免接触病毒。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因此避免与携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人接触可以有效预防感染该病。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直至皮疹全部结痂。
第二,增强自身免疫力。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增强自身免疫力是基础的预防措施。中老年人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的摄入量;避免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
第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可能含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物品后,要及时清洁双手。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肤,以免水疱破裂引起感染。如果皮肤有伤口,应及时进行清洁,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以免被感染。
第四,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免疫力的疾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第五,适当运动。带状疱疹的发生常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引起,因此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如跑步、跳绳和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六,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减小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可能性,还可以减小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疫苗接种一般是采用2针接种的方式,接种第1针后需要间隔2~6个月才能接种第2针,两剂次接种后保护效力达90%以上。具体的接种时间由疫苗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通知。疫苗接种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的,接种部位一般是在上臂的三角肌位置。
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都推荐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不适合接种;二是疫苗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不能作为治疗手段,因此在带状疱疹急性发病期间是不能接种疫苗的。此外,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也不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一旦感染带状疱疹,要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通常情况下,发病的前3天是治疗的黄金时间,患者最好在这段时间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科学规范地使用药物,以免出现并发症或者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