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有效防治方法

2024-06-13燕少路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

燕少路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其中,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密植栽培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玉米的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

1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具体内容

1.1科学整地

1.1.1田地选用

理想的田地应该具备土层深厚、肥力充足和土质疏松的特点。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前茬作物应该是洋芋或土豆,由于前茬收割机作业时会大规模翻动土层,有助于规避土层结块的问题。并根据玉米植株的特性,需要选择保水能力强、排水便捷的地块。玉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此类地块可保障植株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同时,排水便捷的地块可以避免积水过多而导致植株根系受损。为了避免药害的发生,应避开地块使用过咪唑啉酮类等药物的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可能会对玉米植株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选择这类地块能够减少药害的风险。

1.1.2整地标准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种植方式是使用65~70cm宽的垄,而这项技术则将其改为大垄,并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每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的产量。每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土地完全解冻后进行深翻处理。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整地后,根据通透密植的要求及时起垄。起垄的作用是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避免土壤积水而导致玉米根部腐烂。在起垄的过程中,需要将以往的2条小垄转变成130~140cm宽的大垄。以增加每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同时,合并小垄还可以减少对土层的扰动,保护土壤的结构。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对土层的扰动。过多土层的扰动会导致土壤的结构破坏,影响玉米的生长。为了减少对土层的扰动,应在起垄时不断镇压。镇压的作用是压实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性。同时,避免跑墒造成土壤中的水分流失过多,进而导致玉米缺水后生长不良[1]。

1.1.3底肥施用

在精细整地的过程中,需要一次性撒施或条施腐熟有机肥与化学肥料。对于这些肥料的使用量需要严格控制,根据相关要求,腐熟有机肥的撒施量为30000kg/hm2,并且其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8%以上。其中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来源,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碳、氮、磷等元素。因此,确保腐熟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足够高,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至关重要。除了腐熟有机肥,注意化学肥料的撒施量。根据要求,磷酸二铵的撒施量为225~300kg/hm2,氧化钾的撒施量为60~72kg/hm2,碳酸氢铵的撒施量为750kg/hm2。磷酸二铵是一种重要的氮磷复合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和磷元素。氧化钾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钾元素。碳酸氢铵可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在精细整地期间,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腐熟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撒施量。通过一次性撒施或条施的方式,将肥料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同时,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和作物生长监测,及时调整肥料的使用量和比例,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1.2适时播种

在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实际情况,若病虫害较为严重,可以选择使用“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处理。同时也可选择“呋福”种衣剂包衣拌种。在种子包衣后,应将种子浸泡到28~30℃的水中,浸泡时间为8~12小时。再将种子捞出并放置在20~25℃的室温条件下催芽。在催芽期间,每隔2~3小时进行翻动。种子露出胚根后,将其放置到阴凉处进行人工炼芽。

播种期间,深层施加种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了降低烧苗风险,要将种肥与种子分隔开来。根据一般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模式,种植密度为6.75万~7.5万株/hm2,用种量为37.5~40kg/hm2。

土壤温度在8~10℃之间时,可以选择机械播种进行玉米播种。大垄上应种植2行,宽度控制在90~100cm。埋种深度在3~4cm。播种后,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给玉米生长,在深层施加种肥。根据一般的配方,每公顷需要施加150kg磷酸二铵和75kg尿素。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45%的玉米配方肥,每公顷施加600kg。这些种肥可以随播种机施加到种子两侧5~6cm处,或者深施到种子下方。

种肥与种子分隔可以降低烧苗的风险。其中种肥中的养分可能会对种子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种子无法正常发芽和生长。因此,需要确保种肥与种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1.3田间管理

1.3.1除草

可以选择使用40%异丙草·莠去津悬乳剂和水混合液进行地面喷雾喷施促使有效地封闭去除杂草。同时,还需要添加水750kg/hm2,以保持混合液的适当浓度。同时使用50%乙草胺兑水混合液进行地面喷雾喷施。此外,“百农思”“宝收”干悬乳剂等药物对阔叶与禾本杂草同样具有高效的除草效果,玉米生长至3叶时,可使用“玉农乐”混合液,“安危”乳油,异丙甲草胺等药物,提升苗后除草效果。玉米生长至6叶时,可使用“玉农乐”“阿特拉津胶悬剂”等药物。将其均匀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以此减少杂草危害[2]。

1.3.2缺苗补种

玉米播种后,由于种子的品质不同,会出现弱苗、病苗等相关问题。对此在出苗后,玉米生长出3~4片叶时,为了确保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科学利用田间多余的苗和预备苗来进行补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充缺失的苗,保证玉米的密度和均匀性。在进行间苗之前,仔细观察玉米苗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存在明显的病害特征苗或弱小苗,应该立即将其去除。防止病害的传播和对其他健康苗的影响。补种时保持玉米苗之间的间距恒定。通过合理的间距,可以确保每株玉米苗都能得到足够的养分和阳光,促进其健康生长。进行补种时,可以利用田间多余的苗和预备苗。将其作为替代品,填补缺失的位置。通过坐水补栽的方法,将苗移植到适当的位置,确保其能够顺利生长。

1.3.3追肥处理

随着玉米的生长,在不同时期应进行追肥处理。首先,在玉米生长出5~6片叶时,喷洒锌肥和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为其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磷元素。然后,在玉米生长出7~9片叶时,追施纯氮肥可以提供足够的氮元素,促进茎叶的生长。最后,在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到抽雄初期时,结合中耕实际情况追施尿素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可以进一步提供磷、氮和微量元素,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发育。

2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2.1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该病害会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大块的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并且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为了降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概率,农民应该在玉米拔节期合理使用多菌灵等药剂。

一旦发现玉米受到大斑病的侵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常用的方法是喷洒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大斑病的迅速蔓延,在7~10天后再次喷洒1~2次,可以获得极高的防治效果。

在喷洒药剂之前,需要仔细检查玉米植株的叶片,特别是叶部。如果发现有大块的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就可以确定玉米受到了大斑病的侵害。这些斑点通常会逐渐扩大,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药剂的有效性,应在喷洒药剂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剂和喷洒工具,然后将药剂按照正确的比例稀释,以确保药剂的浓度适中,最后使用喷雾器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玉米植株的叶部上。喷洒时要注意覆盖整个叶面,以确保药剂能够充分接触到病菌。喷洒药剂后,还需要注意避免在下雨天或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喷洒,以免药剂被风吹散或被雨水冲刷掉。同时,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喷洒,高温会影响药剂的效果。此外,定期检查玉米植株的叶部,以确保药剂的防治效果持久有效[3]。

2.2顶腐病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顶腐病经常出现。这种病害的植株表现为矮小、顶部叶片不全、叶基部腐烂等特征。发现这些症状时,说明玉米受到了顶腐病的侵害。为了有效防治这种病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及时喷施甲基硫菌灵药剂。这种药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在使用这种药剂时,将其稀释至500倍液。这样既可以保证药剂的效果,又可以避免对植株造成过大的伤害。

同时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药剂。这种药剂同样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可以与甲基硫菌灵药剂起到协同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在准备好药剂后,将背负式喷雾器的喷头卸下。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将药液灌入玉米根茎。将喷头对准玉米根茎,然后轻轻地喷洒药液。在喷洒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药液的用量,以免对植株造成过大的伤害。一般来说,每株玉米的放药量为50~100mL。

通过实施以上步骤,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杀死病菌,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玉米时,一定要重视顶腐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2.3苗枯病

在玉米种子萌芽的过程中,其根部可能会在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后变为黑褐色。这种病原菌会逐渐向上部蔓延,进而导致地上的叶片逐渐发黄。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会逐渐枯萎,甚至全株死亡。这种病害主要由多种镰刀菌引起。镰刀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传播到种子上。因此,土壤和种子都可能携带病菌。不同玉米品种对这种病害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为了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应采取药剂拌种处理种子。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除了药剂拌种外,还可通过其他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病害的发生。首先,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透气性,不为病原菌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其次,定期清除病叶和病株,以防止病菌的传播。最后,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玉米,减少病菌的积累和传播[4]。

2.4玉米螟

在玉米田间,当玉米螟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为了防止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受到不良影响,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首先,可以利用高压汞灯来控制玉米螟的成虫羽化。每晚9点至次日凌晨4点,开启高压汞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成虫的数量。

其次,在玉米螟成虫开始产卵时,向玉米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种天敌昆虫,可以捕食玉米螟的卵和幼虫,减少玉米螟的数量。根据经验可知,每公顷释放22.5万头赤眼蜂可实现有效的生物防治效果。然而,有时候生物防治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然后,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辛硫磷颗粒剂或其他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杀死玉米螟的幼虫。建议每公顷撒施辛硫磷颗粒的剂量为2.25~3kg。

最后,可在玉米螟醒蛰前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相关标准,每立方米秸秆内封垛白僵菌粉剂的量为0.1kg,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保护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2.5黏虫

玉米黏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导致叶片遍布孔洞甚至仅剩主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植株的正常发育。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来控制黏虫的数量至关重要。在发现玉米田内黏虫虫口数量超过50头/100株时,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此时,黏虫已经进入了3龄期,此时施加氯氰菊酯药剂最有效。通过喷施氯氰菊酯兑水混合液,有效降低玉米黏虫的危害。

2.6二点委夜蛾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二点委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为了有效控制这种害虫,需要了解二点委夜蛾的生活习性。其会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直接危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阻止其繁殖和进行危害。

撒毒土是有效的防控方法。可以选择48%毒死蜱乳油作为防治药剂,按照一定比例和细沙搅拌制作成毒土。然后,将毒土均匀地撒在玉米的根部附近。这样可以有效杀死该种害虫,保护玉米的生长。然而,在使用毒土时,需要注意毒土应与玉米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害虫的存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除了撒毒土外,还可以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甲维盐喷洒进行防治。这些药剂可以有效杀死该种害虫,同时也可以防治低龄的幼虫。喷洒防治的方法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对于大面积的玉米种植来说更加方便[5]。

2.7红蜘蛛

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红蜘蛛会迅速扩散和蔓延,尤其会在苗期进行危害。为了有效防治这种病害,需要找准发病部位。通过仔细观察玉米植株的叶片和茎部,发现典型的症状,如叶片出现黄斑、叶缘卷曲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玉米红蜘蛛进行危害的迹象。因此,在选择药剂之前,先确定发病部位。接下来,选择使用2%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这种药剂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玉米红蜘蛛的繁殖和传播。在使用药剂之前,将药剂按照3000倍液的比例进行稀释。要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发病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当前最高效的一种种植方式。在种植过程中,应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种植,保证密植通透栽培科学合理,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具体病虫害问题,使用切实有效的防治手段,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玉米的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宋静.玉米栽培新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J].种子科技,2023,41(21):38-40.

[2]邵广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37-139.

[3]王金坤.玉米大垄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167.

[4]刘鹤.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模式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117.

[5]魏俊玲.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7(12):49.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