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优势及推广应用深层探究

2024-06-13许用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许用

摘 要:玉米与大豆均为我国粮油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供应作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增产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豆和玉米等粮食需求量逐年攀升。由于两种作物同季生长,常面临种植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因而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逐渐成为种植人员可选选项之一。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技术推广;粮食安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性作物种植方法,其种植方式为将两行密植玉米与若干行大豆进行套种,通过将高低不同的两类农作物交错种植的方式,确保阳光与土壤等种植环境条件因素,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减少施肥量,便于开展机械化耕种作业。此种方法对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

1.1经济效益显著

在我国,玉米与大豆均为产量较高的农作物。其中,大豆属于矮秆植物,玉米则属于高秆植物,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利用了玉米与大豆自身特点,建立起高矮协同的配套种植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不同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生长搭配,而且还能利用作物自身特性,更加合理开展田间布局,最大化促进土地出产率的提高[1]。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在维持玉米正常产量的同时,带状间每亩额外增收大豆至少100kg,套作种植每亩额外增收大豆至少120kg,同时将肥料利用率提高至少20%,为种植人员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可观。

1.2种植效率较高

通常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采用合理规划田间植株间距等方法,缩小作物带内间距,并扩大作物带间距,其在规范种植标准、提高种植效率的同时,使得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从而便于后续机械化大规模耕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农业机械化耕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借助农机具,其种植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1.3协同生态发展

作为不同种农业作物协同增产、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保护农业生产环境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显著降低了田间病虫害发生概率,间接减少了化学农药对作物造成的污染。同时,由于大豆根瘤菌能够较好地固氮,新技术在节约氮肥使用的同时,亦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充分满足了玉米生长所需,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总体上而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具备良好生态效益[2]。

1.4社会效益明显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此项技术自身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高效性特征,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作物产量,实现两种作物之间兼容性和谐共生,还可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能,化解作物种植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和种植人员自身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此外,新技术在推进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种工作是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首要任务,种植人员需充分考虑到实际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依照土地和环境等客观条件科学合理选种,为作物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由于玉米作为高秆作物较为喜光、大豆作为矮秆作物更加耐阴,因而种植人员可选择适应密集种植、生长效率较高、成熟期较早、颗粒饱满且具有较强抗病害能力的玉米品种,选择耐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均较强、株形较为收敛、适合密集栽种和机械收割的优良大豆品种。完成选种后,种植人员应通过晒种、拌种等方式,剔除干瘪和霉变等无法发芽的种子。实践证明,选择能够适应高密度种植的作物品种,其可更好发挥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作用[3]。

2.2种植模式

第一,“2+3”模式。此种种植模式的要点为将两行玉米与三行大豆进行复合种植。其中,两行玉米需采取等行距种植的方式,其株距应保持在15cm左右,行距则应维持在40cm左右,如此可保证每亩植株数量维持在4000株左右。三行大豆同样应采取等行距种植方式,其株距应保持在10cm左右,行距则应维持在35cm左右,如此可保证每亩植株数量维持在6000株左右。在两种作物之间,株距应维持在70cm左右,带型宽度维持在2.4m左右。依照此方法进行播种时,应使用2行玉米播种机和3行大豆播种机。

第二,“2+4”模式。此种种植模式的要点为将两行玉米与四行大豆进行复合种植。其中,两行玉米亦需采取等行距种方式,玉米株距至少维持在15cm左右,行距至少维持在40cm左右,使其最终保证每亩植株数量维持在4000株左右。三行大豆同样应采取等行距种植方式。大豆株距应保持在10cm左右,行距应维持在35cm左右,如此可保证每亩植株数量维持在6000株。两种作物之间株距应维持在70cm左右,带型宽度维持在2.7m左右。应使用2行玉米播种机和4行大豆播种机进行播种,尽可能确保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操作。

2.3作物播种

种植人员在播种开始前应密切关注本地区近期天气情况,明确降水量、降水时间和昼夜气温等相关要素,如条件允许,应仔细测量土壤墒情。通常而言,土壤在其含水量处于65%~75%之间时,为最适宜播种大豆和玉米的时间段。如种植田土墒情无法满足两种作物的基本种植需求,种植人员应在开始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灌溉处理,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其墒情最终能够达到种植标准。

进行播种作业时,种植人员需依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基本特点,综合种植田土和本地区气候、光照、土壤和水文环境等客观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出相应种植方案。种植方案的制定需以客观情况为准,切勿盲目照搬过往经验,以免给种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常情况下,带状复合种植多采用精密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其不仅可做到种子与肥料共同播撒,而且相较于人工播种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在播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考虑到玉米与大豆两种作物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依照其生长特性分别将其种子播种至适宜其生长的土壤深度中。其中,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以5cm左右为宜,大豆种子的播种深度一般需控制在3cm左右,两种作物均可实现种肥共播。完成种子播种后,种植人员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施肥与灌溉,促使种子尽快破土。在施肥方面,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农业市场上已出现适用于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生长的专用肥料可供种植人员选择。此外,种植人员亦需严格把控肥料用量,在确保肥效的同时不至于损伤种子。在灌溉方面,种植人员可依照当地水资源情况酌情选择滴灌或微灌的方式,结合田地中的作物播种密度,引入清洁优质水源进行灌溉。灌溉时需注意水量,灌溉水量过小则无法起到助力种子萌发的作用,灌溉水量过大则会使土壤出现积水现象,同样会影响作物生长。

2.4除草处理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密切关注田间杂草生长情况。杂草的生长会对玉米和大豆整体长势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不同杂草种类与生长习性各不相同,种植人员需始终秉持因地制宜的处理原则,选择包括封闭式除草或化学药剂除草等方式,减少田间杂草生长量。

第一,封闭性除草需种植人员在播种时期开始进行部署。种子出苗前,种植人员可选用包括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等除草剂,对作物开展全面封闭式除草作业。如种植田土墒情条件较为良好,温度与湿度较为适宜,则除草效果较佳。如土壤墒情条件较差,种植人员可将除草剂进行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以求达到最佳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封闭除草工作的田土如立即进行大规模浇灌,除草剂会被水冲刷,从而影响到整体除草效果。

第二,如封闭式除草无法切实根治杂草问题,则应选择玉米和大豆的定向专用药剂进行除草,切忌使用有害物质较多的化学药剂。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可选择的定向专用药剂包括玉米用烟·硝·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大豆用精喹·氟磺胺微乳剂。如需精准把控除草剂用量,种植人员可提前测定好土壤有机物含量,若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于3.5%,则应适当降低除草剂用量。通常情况下,开展定向专用药剂除草的时间多在作物出苗后,种植人员应在药剂喷洒装置上加入隔帘并避免同时喷施两种作物。如定向专用除草剂仍无法彻底清除田间杂草,种植人员需以人工的方式进行除草工作。

2.5病害防治

玉米与大豆具有各自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需种植人员予以区别防治。其中,玉米田间常见害虫主要是玉米螟虫、玉米大螟、地老虎和草地贪夜蛾,玉米常见疾病包括玉米锈病和玉米纹枯病等,大豆田间常见害虫主要包括黑潜蝇、卷叶螟虫、蚜虫和食心虫,大豆常见疾病包括根腐病和病毒病等。防治病虫害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两种手段施行。生物防治通过利用自然界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引入诸如捕食螨、食虫鸟、寄生蜂或农田蜘蛛等生物对害虫进行捕食,从而抑制其数量增长。在采取化学手段防治时,应针对作物病症选择对应的药剂。其中,防治玉米黑粉病应在种植前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三锉酮对种子进行拌种,防治玉米螟虫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黏虫病可使用杀菊酯乳油或灭扫利喷雾[4]。对大豆黑潜蝇可使用辛硫磷乳油,对食心虫则可选用杀螟松乳液喷剂进行防治。

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措施

3.1不断创新推广机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领域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仍以政府为主导,采用单一化、片面化方式,其目前已无法适应新种植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趋势。因此,农业部门应将打破传统推广模式,创新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摆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建立起多样化、多方位的推广宣传机制,不断扩大推广范围和推广领域,并切实提升宣传质量。

首先,农业部门需做好细化推广宣传流程工作,围绕“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新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的显著优势”这一基轴,以群众能够理解的内容形式为其进行详细、准确和生动的讲解,总结该技术各个要点,认真细致回答农民群众提出的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从而使群众从心底里认可此项技术,以此显著提升推广宣传效果。

其次,农业部门应做好自身人员推广宣传工作的职责划分。开展宣传推广的工作人员大体分为技术讲解型和技术应用型两类。其中,技术讲解型推广人员主要负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的宣传与讲解工作,为种植户详细介绍新技术的各项要点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生动的语言艺术激发种植户的兴趣,最终使其作出实践决定。技术应用型推广人员主要负责帮助有意采用新技术的种植户开展实践操作,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等教学方式,促使种植户真正掌握新技术各项要点,从而在深层次进一步推进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工作。

最后,政府部门可通过完善与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式,助力新技术推广宣传,可为技术推广人员和种植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以起到保护新技术效益、便利推广人员开展宣传工作等作用。法律保障不但能够促使种植户更愿意相信新技术,也能够为后续种植示范教学铺平道路。

3.2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第一,切实提高技术人员整体待遇。新种植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大规模应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农业部门应对人才待遇问题予以充分重视,通过专项拨款等方式扩大对技术人员的支持,在生活和工作等层面对其予以妥善安置,解决其后顾之忧,促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当中。对于其他田间实验工作所需资源,诸如作物种子、地膜、药剂和耕作农机具等,相关部门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帮助,协助技术人员在技术应用层面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强化种植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效率。由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普通种植农户难以自行完全掌握其各项技术要领,因而技术人员需采取合适方式对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最终使其能够较好地掌握此项新技术,促进增产增收。培训工作可从教育培训和实地操作两方面展开,技术人员可通过线上宣讲教学、线下座谈会或统一培训等方式为种植户讲解新技术,使其初步留下相关印象,而后选择适当时机开展实地教学,通过在田间进行种植示范的方式,手把手将新技术传授给种植户。

3.3加大示范宣传力度

为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技术推广能够获得广大种植农户的充分认可,技术人员需深入各基层栽培种植地区,采取诸如建设试验田和示范园区等方式,使种植户了解、认可并最终参与到种植实践当中[5]。技术人员应详细讲解此项技术的应用基础、注意事项和明显优势,并结合本地区种植户农业作物耕种习惯加以阐明,以达到使种植户相信新技术并计划进行应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不仅能显著促进两种作物的增产增收,而且对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降低种植成本、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均大有裨益。种植户应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显著优势,科学、正确应用相关技术要点开展合理种植,有关农业部门亦需扩大推广应用力度,逐步拓宽新技术的应用范围,让更多种植户受益。

参考文献:

[1]王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3(07):67-69.

[2]张朝雪,李谦,孟静娇.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3(06):14-16.

[3]张鑫.探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23,41(01):30-32.

[4]孟昭淑.山东东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54-55.

[5]纪永军,孟凡文.宁城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探讨及研究[J].河北农机,2023(06):79-81.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