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实践解读

2024-06-12范慕雪

艺术大观 2024年9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范慕雪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音乐作品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以及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音乐联觉教育中,幼儿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这种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音乐联觉;圣·桑《动物狂欢节》;感官统合;幼儿教育;艺术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9-0-03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为例进行研究。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音乐作品与其他感官信息的聯结,引导幼儿深入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音乐联觉能力不仅包括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和表达,还涉及音乐与色彩、形象等感官元素的关联。通过培养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增强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为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感官元素备受关注。各个乐器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联,为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案例。通过研究《动物狂欢节》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与应用。

一、探讨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重要性

(一)理论视角下的音乐联觉能力

音乐联觉是指一种感知现象,即通过音乐刺激引起的色彩、形象、情感等多种感官体验的交织与联合。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联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视角下,音乐联觉能力可以从感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从感知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联觉能力是幼儿感知系统中的一种综合体验。幼儿在感知音乐时,通过听觉系统接收音乐声音,并通过观察、想象等感知方式将音乐与色彩、形象等视觉信息进行联结,从而产生联觉的体验。其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联觉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说,培养音乐联觉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1]。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作品是幼儿音乐联觉能力培养的优秀案例。该乐曲通过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以及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联觉体验。通过分析乐曲中各个乐器的特点,幼儿可以对不同动物形象产生联想,如小提琴演奏的斑马形象、长号演奏的大象形象等。同时,乐曲中音乐的节奏、速度、音高等元素与色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幼儿可以通过感知音乐来联想和表达色彩。例如,快速欢快的乐曲会使幼儿联想到明亮的色彩,而慢节奏、低音调的乐曲则会使幼儿联想到柔和的色彩。通过与乐曲中的音乐元素进行交互,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

(二)音乐联觉能力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音乐联觉能力是指通过感知音乐时,个体能够将不同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与联想,从而形成对音乐的多重感知和理解能力。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在音乐联觉教育中,幼儿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例如,幼儿可以将圣·桑《动物狂欢节》中乐器演奏的声音特点与动物的特征进行对应,如将小提琴的优美旋律联想到小鸟的歌唱声,将大提琴低沉而富有力量感的音色联想到大象的脚步声等。这种通过联觉能力进行的音乐感知和表达,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2]。

其次,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还对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研究发现,通过联觉能力的训练,幼儿能够更好地结合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进而通过表达来传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圣·桑《动物狂欢节》时,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舞蹈、身体表现等方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不同音乐片段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这种通过联觉能力进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使幼儿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此外,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还为幼儿的艺术体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通过联觉能力的训练,幼儿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拓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层次。

(三)圣·桑《动物狂欢节》与音乐联觉能力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是一部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通过乐曲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幼儿全面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

在音乐联觉教育中,我们采取了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首先,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乐谱中的音符、节奏记号等元素,聆听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了解每个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例如,在全曲开场部分的小提琴演奏,是模仿小鸟的啁啾声。其次,我们引导幼儿通过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自己演奏一段音符,感受音符的长度、高低音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和表达音乐情绪[3]。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有很好的培养效果。幼儿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例如,在听到小号演奏时,幼儿可以感受到音乐中传递出的欢快和张扬的情绪,然后将它与明亮的黄色联系起来,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培养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可以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够在感知和表达上更加敏感和多样化,拓宽了幼儿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同时,音乐联觉教育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方式全面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使幼儿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运用《动物狂欢节》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案例分析

在聆听圣桑《动物狂欢节》这一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发现,该作品通过不同乐器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以及通过音乐情感和色彩之间的联系来增加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一)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乐器的演奏,并与动物形象进行联系

通过观察不同乐器表演的动物形象,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进而对音乐作品有更直观的理解。这部作品的开场就十分引人入胜,开头的弦乐和钢琴的奏鸣相互呼应,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森林中,在钢琴低音区半音经过句后,进行曲的节奏铺垫,随着低音提琴刚劲有力的音响效果,引导幼儿感知狮王的音乐形象出现。弦乐器在钢琴演奏的军队号角声中,烘托出狮子威风凛凛的神态,以及雄壮亢进的艺术形象。在第二首《母鸡和公鸡》中,小提琴模仿公鸡雄性的叫声,钢琴组的高音部分则模仿母鸡的叫声,清晰、明亮且富有雌性的特点。同时,小提琴与钢琴以模仿复调的形式出现,两个部分的音响效果交错且独立,呈现出公鸡母鸡“争吵”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现[4]。

(二)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

在圣·桑《动物狂欢节》中,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各异。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色彩资源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在第七首《水族馆》中,钢琴组以连音华彩的节奏出现,仿佛看到波光粼粼的动态画面,长笛优美且柔和的音色让人感觉水中的色彩缤纷,仿佛自己置身水中欣赏着各种不同的水生物,这些生物忽明忽暗,散发着绚丽的色彩。通过将音乐情绪与色彩联系起来,幼儿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的情感表达。

(三)通过模仿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

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音乐作品描绘了丰富多样的动物形象,每种动物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动物形象的音乐特点,通过模仿来感知、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第十三首《天鹅》是整部作品中最经典的部分之一,常常用于各种影视和纪录片中,其优美的行板塑造出天鹅的形象,栩栩如生。两架钢琴弱音的力度演奏,仿佛是碧波的湖面,宁静而广阔,大提琴在中音区演奏,旋律舒缓而悠长,将天鹅的形态刻画出来,时而在水中时而飞旋在湖面。这种画面让人觉得深沉而典雅,华丽但不炫丽。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天鹅的形态、动作,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

三、教学实践反馈及优化策略

在实践反馈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所幼儿园的幼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以圣·桑《动物狂欢节》为主题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聆听、模仿音乐作品中的乐器声音以及与动物形象和情绪相关的色彩等,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同时,教师还通过小组活动和个体表演等形式,鼓励幼儿进行联想和表达,增强了幼儿的艺术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者对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了评价。首先,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研究者发现幼儿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联觉教育中,表现出对音乐作品和其中表达的动物形象、情绪与色彩之间联系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对幼儿的音乐联觉表达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者发现幼儿的联想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通过音乐作品联想和表达相关的色彩、动物形象以及情绪。

根据实践反馈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音樂联觉教育对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从中进行联想和表达。这样的联觉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其次,本文提出的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是有效的,幼儿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参与了音乐学习和表达活动,得到了切身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最后,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为教学素材在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培养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首音乐作品中丰富的乐器和情感元素,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和表达的丰富资源。

总之,通过实践反馈与效果评价的研究,本文验证了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在幼儿音乐联觉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并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为例证,证明了这种音乐联觉能力培养方法对于幼儿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内容,首先,本研究认为在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具备音乐知识和艺术教育理论知识,能够理解音乐表达的多重维度和情感含义,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其次,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研究者认为个性化教学是优化策略的重要部分。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音乐联觉能力和个人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例如,一些幼儿可能对某种动物形象或音乐元素更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此外,在优化策略的构建中,教学环境的创设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音乐教室的装饰、教学工具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影响。本研究建议在教学环境中融入多种形式的感官刺激,如美术作品展示、色彩搭配等,以增加幼儿对音乐联觉能力的体验和理解。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圣·桑《动物狂欢节》音乐作品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以及音乐情绪与色彩之间的联系,基于感官统合的音乐教育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音乐联觉教育中,幼儿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将之与色彩、动物形象等元素进行联想与表达。这种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培养幼儿音乐联觉能力的过程中,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对该音乐作品的学习,幼儿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途径,将音乐与色彩、动物形象等进行联想和表达,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世界。这种音乐联觉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美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还对其认知、情感以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佳.音乐联觉与舞蹈创作的建构——以歌曲《我爱你中国》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4):242-243.

[2]肖朝蓓.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选材分析——以“圣-桑”作品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8):117-118.

[3]周佳春.探寻单元作品共性特征  培养听觉与联觉的反应能力——以《狮王进行曲》体验性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19(S2):56-57.

[4]施鉴鑫.基于“联觉体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以欣赏课《乒乓变奏曲》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7):38-39.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