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4-06-12贾国军

天津教育·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解题评价

贾国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愿,思维方式局限于机械记忆和公式运用。这可能源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的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综合素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多種方法解决,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全面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思想,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解题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审查和改进,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当学生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解题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增强学习动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后,他们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数学问题。学生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主动提出疑问,积极地寻找答案,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辨和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再拘泥于机械记忆和公式运用,而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与同伴一起协作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启发和促进彼此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积极互助的学习环境,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促进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作与交流,吸收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提高问题的解决效果。当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时,他们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讨论和比较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丰富了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和帮助,协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合作与合理竞争的精神。通过交流,学生能够互相激发思维、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学生在交流中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考试压力过重

在当前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为目标,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追求高分。这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于注重解题技巧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会将学习内容机械地归类和记忆,追求快速解题,而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因为考试成绩的压力,教师和学校往往要紧跟教学计划,掌握必修知识点,以确保学生能够应付考试。这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许多评价方法仍然侧重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真实表现。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在解决问题、思辨论证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二)教师教学理念不统一

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这使得学生只注重得到正确答案,而忽略了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导致他们陷入“机械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后,往往都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法和答案,缺少了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和提问。教师太过于依赖课本和讲解,缺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影响较大,使他们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进行实践探索。

(三)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问题

学生可能对数学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和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往往视数学学习为一项苦差事,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他们积极参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学生常常难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往往认为数学只存在于课本和考试中,缺乏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解题技巧的灌输,使得学生只把数学看作乏味的计算和公式记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和家长对数学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积极推崇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供适当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物体的特征和属性。例如:教师可以拿来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书本、纸张等,让学生分别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如竹签和彩纸,要求他们使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竹签长度和彩纸形状,如何使三角形保持稳定,以及如何确定三条边的长度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并分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用竹签剪成合适的长度,然后将彩纸剪成三个相同大小的条形。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如将竹签插入彩纸中或将彩纸固定在竹签上。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要注意对称性、稳定性和角度的合理性。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制作过程,并就实际情况和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新的灵感和技巧。在任务结束时,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制作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如哪种方法制作的三角形最稳定,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制作稳定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回顾与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份关于食物喜好的调查结果,然后引发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喜好,并通过图表或条形图的方式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能够了解到统计的实际应用场景,激起他们对统计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数据,要求他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或众数。在学生开始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明确计算方法和步骤。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示范和范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在学生进行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或错误,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提示和解释,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数学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了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措施。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小组奖励制度,每个小组都有同一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监测每个小组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合作程度、思考能力和解题效果等。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小组奖状、鼓励信或其他形式的奖品,以确保小组成员都能分享到荣耀和成就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标准,如解答正确率、解题速度或创新解决方法等,并根据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选出最优秀的个人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可以是个人奖状、奖杯或其他特殊奖励,以鼓励学生在统计学习中展现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三)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师应该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利率”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定期考试。这些评价可以包括小组项目、个人研究、口头报告、写作任务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反馈,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围绕“利率”的概念进行研究和调查。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展开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項目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最终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调研报告、展示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给予评价,并提供指导和建议。教师还可以开展口头报告或写作任务,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利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并通过口头报告或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性、语言表达和文献引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教师应该准确、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使用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更专注于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学生会明白,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功并非只有一条路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学生会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不仅仅追求短期的分数和成绩。学生会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全面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习动力,发展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二)展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强调问题解决、实践与探索、挑战性问题、逻辑思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发学习兴趣等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解题评价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用“同样多”解题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解题勿忘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