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干出血
2024-06-12程夏飞
脑干出血是一类严重的脑科疾病,占临床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脑干出血多发于脑桥,常由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
脑干出血可能是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起,也可能由脑梗死导致,或为脑动脉夹层所致。脑干出血的典型症状有肢体无力、头痛、头晕等,病情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昏迷。脑干出血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注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一般治疗:患者首先需要卧床休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还需要吸氧,以改善脑缺氧状态,同时还需要监测体温、血压以及心脏功能。口服药物治疗:脑干出血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硝酸甘油片、尼莫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减轻对脑干部位的损伤。注射药物治疗:如果脑干出血比较严重,听从医师的建议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能够起到止血的效果,减少局部出血量。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干出血逐渐受到关注,与西医以消除病症为主不同的是,中医治疗主要以固本培元为主。对于脑干出血,中医的治疗方案一般如下:在急性期,可选择穴位点刺放血疗法,如针刺水沟穴、太冲穴、丰隆穴、劳宫穴等穴位,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同时积极配合西医治疗。在后遗症期,其一,可以采用中药汤剂辨证调理:属于风痰入络者,选择搜风化痰、行瘀通络的药物,属于肝肾亏虚者,选择滋补肝肾的药物,属于气虚络瘀者,选择益气化血、化瘀通络的药物。其二,针灸神经辨证,如选择平衡针疗法,运用合适的针刺手法针刺合谷穴、牵正穴等。
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对脑干出血进行治疗,在急性期通过手术、药物治疗等方式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效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减少继发性损害;在恢复期采用中药口服,配合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从研究方法上看,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研究,可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脑干出血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如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如针灸、中药口服等。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再出血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后期的研究与诊疗中,合理结合中西医诊疗优势,加强二者结合,以更加全面科学的方式对脑干出血患者进行诊疗,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保障患者的权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推进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打造中西医结合诊治脑干出血的治疗体系。
脑干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西医治疗在脑干出血急性期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等,而中医治疗则注重调理气血、滋养肝肾、恢复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在康复期的恢复。中西医结合,能否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