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产教融合
——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4-06-12孙仁爽顾地周贡济宇马东来
孙仁爽,薛 莹,李 昂,顾地周,贡济宇,马东来
人才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尤为重要,人才强则制造业强,信息产业强.2010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年均递增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急需一大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跨界融合型复合人才.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1].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等人才供求关系的严重脱节问题,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一系列政策,吉林省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13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提出:“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21]261号)也将现代产业学院作为重点举措之一.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医药紧缺人才[2].
随着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凸显.医药健康产业是通化地区的支柱产业.通化是中国著名的医药城、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其产业规划布局包括化药、中药、生物药等相关领域,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通化师范学院是通化地区的一所高校,精准培养面向医药产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是适应本区域300余家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学院,促进我校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有必要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角度,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共建课程的模式,培养基本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企业留得住、入职后适应能力快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比如对接通化“大健康”产业集群,坚持产教融合进校园、校企合作进专业、工学结合进课堂等.
1 创新模式构建多主体运行机制
1.1 坚持共建、共管和共享原则
面向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发挥企业主体性,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将区域企业创新与高校教育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使学校、政府、企业等主体联动创新,达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充分衔接的主要目标.医药学院成立了开放的组织决策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学院遵循一切服务于产业的基本方针,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面向新医科,采用“双院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构建五个协同(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教学过程协同、教学资源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5].
1.2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的作用
医药学院依托通化医药城本地药企多的优势,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双主体联合教学模式,让企业合理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对接,进而使人才培养供给不足和人才与产业的需要不匹配等问题得到解决.学院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对标行业标准,推动企业全方位参与办学全过程,将高校传统的学术型学院与新型的产业学院组成“双学院”,师资和教学资源共享,企业从纯用人单位变成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三个对接[6],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与工匠精神.
2 多元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1 打造五个联合育人模式
医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实际生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医药学院坚持“大健康、新医科”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与企业的自身资源,积极培养充满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医药学院始终将“五个联合”人才培养体系付诸实践,包括: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实施实习实训、搭建实践平台和开展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全方位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产业学院通过全程融入万通药业药品生产和研发相关课程体系,把企业的工程实战案例融入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也能了解万通药业先进的药品研发、药品检验知识,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岗位胜任能力[7].
2.2 完善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
医药学院与万通药业、东宝药业、修正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将企业项目课题引入学院日常教学框架,项目内容覆盖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等中药学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药企的科研实践项目,定制工程训练专题[8],将企业的产品研发案例融入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中.将知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全生态的案例设计,构建“多元结合、分层递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医药学院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抓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生产与竞赛项目[9].
3 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3.1 大力推进企业教师授课
医药学院以开放融合的理念,打造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双师多能”创新型教师团队.通过建设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建设面向企业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与培养架构,开设企业专家讲堂,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授课[10].学院围绕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已经建立了多门产教融合型课程,遴选多名企业教师参与课程授课,并录制授课视频.此外,学院先后遴选多位吉林省产业教授,参与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11].
3.2 打造工程背景师资队伍
医药学院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在产业中进行学习,进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开展科技服务等工作.在教学监控与评价过程中,校企共同实施质量监控,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评价.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师资队伍的工程化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12].
4 多维协同完善应用型教学资源
4.1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基于区域医药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学院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的人才、技术等资源,共同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多样化的实践场所.以学院下属“长白山中药资源开发与产业化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校企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到工程中心开展科研实践和实践训练,进而提升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截至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建23个校企产学研协同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
4.2 集聚校企合作项目资源
近年来,医药学院积极开展校企融合项目,与万通药业、力神药业、京辉药业等企业达成合作项目20余项.通过将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功能有机结合,学院打造了“学科、专业、产业、竞赛”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保证校企人才培养无缝对接[13].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技术与学术平台,使高校与企业能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层次的项目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14].
5 结语
作为面向医药产业需要提供人才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始终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主体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未来医药学院将进一步规划学科建设方向,不断彰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内涵发展,培养一大批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