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策略

2024-06-12江苏宿迁市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来安街道葛集小学223700赵玉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2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法治

江苏宿迁市泗阳县 双语实验学校 来安街道葛集小学(223700)刘 军 赵玉霞

审辩式思维是指“对观点与信息等展开分析、论证、解释、推理、辩驳”等。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接近真相,更深入本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判断能力,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导向、自我见证,逐步提升解决问题及沟通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创设矛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特点,创设矛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真实地表达出来,在讨论与交流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获得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1.研读教材,挖掘矛盾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些课文蕴含着矛盾冲突。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隐含着的矛盾因素进行挖掘,以此创设矛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一课时,教师设置这样的矛盾情境:“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一味地诚实可不可取?诚实和善意的谎言之间你会选择哪个?”这种具有矛盾性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两难选择之间。有的学生列举出诚实最重要的例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选择一些事例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善意的谎言能带给别人快乐。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2.师生互动,制造矛盾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矛盾冲突,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考与辨析。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矛盾情境:“你平时是如何消费的?是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消费?你赞同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消费吗?如果这个月你的预算已经花光了,现在看到一个渴望已久的东西,你会如何选择?是选择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还是选择不顾一切先买下再说?”这种矛盾情境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面临的两难选择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3.精选案例,深化矛盾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当一些典型的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矛盾,促使学生有效思辨、明理导行。教师要注重把握学情,通过精选案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提升学生道德的自律性,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矛盾情境:“早上,爸爸送小明上学,遇到路上堵车,小明马上就要迟到了。这时候,爸爸给小明扫了一辆共享单车,让小明骑车去上学。可是小明还不满12 周岁,小明要不要骑车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思辨意识。学生发表着各自的观点,在辩论中发展了审辩式思维。

二、分析冲突根源,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矛盾冲突,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其根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辨,以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1.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由于不同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审辩式思维来解决一些矛盾冲突问题。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许多学生都认为父母太唠叨了,自己感到很烦。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教师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是父母,每天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父母每天的工作是怎样的;如果自己劳累了一天,还得为孩子的事情烦忧,心情会怎样……经过换位思考,学生真正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进而更加理解父母,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品德。

2.多元辩论,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元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解决一些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健康看电视》一课时,学生对课题形成正反两方观点。一方的观点是看电视有害,不仅对眼睛有害,而且会让人上瘾,电视中一些不良内容会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的观点是看电视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懂得许多知识。看电视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在这个辩论式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多方面搜集资料、提取信息,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辩论中重塑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3.法理相融,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情理和法律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从某个角度看,它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冲突。有时候,某件事情合法但不一定合情;有时候,某件事情合情但不一定合法。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其根源,避免概念式的直接灌输,以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小红的妈妈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要求小红每天做一些家务活。小红不想做,妈妈就打了她。小红不服气,说自己未成年,受法律保护,妈妈不能打她,如果再打她,她就告妈妈。你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教师通过讨论、思辨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为学生补充一些法律法规资料,引导学生从法律和情理方面来化解这次矛盾,使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1.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情景模拟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矛盾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家的好邻居》一课时,教师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先演一演邻居家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情景和自己到邻居家玩的情景;再把自己和邻居小朋友发生冲突的过程完整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直面两难问题;最后,加入一些双方父母化解当时冲突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现场感受。这样的情景模拟能够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的成长。

2.规则细化,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冲突,其根源在于规则意识与人情世故之间存在矛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根源,帮助学生树立规则与道德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意识,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排队的地方?你们在排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插队的现象?这些插队的人是哪些人?”然后,教师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向认知冲突:排队的队伍中有人有事离开一会儿,该不该让他回到原来的位置?该不该让没有按时到场的老奶奶先上车?能不能让尿急的小朋友先上厕所?如果让就会违反排队的规则,如果不让又会觉得不好意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了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3.比较辨析,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冲突时,可以让学生对冲突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预测,并依据实际情况比较辨析,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校园里经常发生的冲突有哪些,这些冲突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面对冲突一般有三种解决办法,一是忍受,二是指责,三是真诚劝告。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具体的冲突为例,演一演三种不同的处理冲突的办法,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处理办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面对冲突怎样处理才能既化解矛盾,又不让自己受委屈。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在比较辨析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四、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1.在剖析反思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呈现的矛盾冲突很多都是生活的缩影。教师结合这些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自我剖析,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逐步改进自我,提升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浪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不能避免。学生说出有餐桌上的浪费、学习用品方面的浪费、穿着方面的浪费等。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用品的再利用、衣服穿着以及餐饮方面的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有的认为某些行为是浪费,有的却认为是合理消费。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反思与剖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不能浪费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2.在制订方案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审辩式思维审视所学内容,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道德意识、安全意识等,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如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生活小调查活动,感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神奇以及便利;通过对新闻时事的交流探究,了解互联网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规则,要学会文明安全上网,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遵守网络世界的规则。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教师让学生自行制订一些文明安全上网的规则,以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地从思辨的角度思考规则的制订是否适合,从而获得了审辩式思维的发展。

3.在习惯形成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审辩式思维来化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生命安全的角度,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的相关内容,并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把安全记在心中。为此,教师创设安全方面的矛盾冲突情境:“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发生了碰撞事故,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说自己是正常行驶,行人说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太快。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通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提升了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发展了审辩式思维,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使学生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够理性地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法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