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与实践效果评估
2024-06-12韩爱霞王林萍
巩 莉 韩爱霞 王林萍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一、引言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1],加大力度开展思政课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2020 年12 月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四个自信”教育。根据思政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手段等内容实现全覆盖、贯穿教学全过程中。分析化学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能源、材料、化学、水利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线上或线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实事求是、创新探索精神,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全面性、充分性、科学性。
二、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只有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调整实验步骤、用量、方法等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突破,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开拓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教师在指导教习时应体现出这一点,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在不断试验中总结经验取得收获。真正地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课堂中,其重要意义值得每位教师进行探究。首先要充分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通过不同的辩证思想、名人故事、安全事件等内容,一点一滴地深入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是教育的长远大计,也是立德树人、百年育人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深入挖掘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并将其广泛用于教学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们的素质文化水平,是新时代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的目标和方向。
在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专业课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章、每一节课程讲解,并且做好凝练环节,让思政元素的加入使得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思政教育现在是每门学科都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内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尤为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课程思政是在开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展思政内容的讲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嵌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要让思政内容从涵盖哲学思想、中华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传承中发挥出来,再结合现代的科学文化,传播好中国的特色教育理念。
通过分析化学课程学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学生们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在“四地”建设中,分析化学课程起到的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在盐湖产业建设中,可以利用配位滴定法,检测粗盐中钙镁离子含量,学会如何从粗盐中提炼出精盐,等等。二是在清洁能源高地中,了解如何提炼氢能,如何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如何提高材料性能,等等。三是在打造旅游目的地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让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教育[3];明白如何挖掘青海省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四是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知道如何提高牛羊肉的品质,如何处理饲草饲料在生产加工中的存在的问题,如何检测牦牛肉、藏羊肉、八眉猪等地方特色的肉制品中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在讲授分析化学课程时,可以融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青海省省情和定位。在课程建设和设计思政元素中,积极融入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培养一批新时代的接班人。
三、推动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以本专业代表性人物及事例推动课程思政
在第一节课讲分析化学绪论时,介绍分析化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事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1948 年,我国分析化学专业高鸿院士放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回国后,他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科书,开创了我国仪器分析的先河。他一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汇编出版了《分析化学前沿》[4]。在他身上具有老一辈科学家共有的一些特质:报国热忱,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弘扬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家精神。
英国化学家玻意耳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汁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也是第一位给酸和碱下定义的化学家。他指出,能将白色果汁变成红色的物质为酸,与颜色变化相关的是碱。为此,他还研究了很多检验方法。直到今天还在沿用玻意耳检测法。
在青海这片红色土地上,研发了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有许多值得敬佩的老科学家,像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于敏等做出的卓越贡献,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住了脚。我们作为后辈,更应该发挥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殚精竭虑的伟大精神。
科学家们的这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科学和真理倾其一生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仰慕和学习,让当代大学生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中,引入老一辈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故事,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生动地让学生们理解课程的意义。
(二)结合社会实践热点推动课程思政
在酸碱滴定法中,教师在讲解如何计算溶液pH值时,可引入水污染事件、重金属离子污染事件等,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意识地了解到酸碱性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要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去解决。例如水质如何检测?如何计算弱酸溶液的pH 值?
通过回顾2008 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客观、真实的方式展示案件经过,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凸显了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也暴露了相关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严重缺失。这一案例旨在警醒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分析方法,更要坚守职业道德,以免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众多志愿者、医护工作者及公安警卫人员默默奉献,为守护城市的安宁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是我们得以渡过难关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仪器的精密程度不断提高,操作更加便捷,但造价也相应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为公共安全与人民身心健康筑起坚实的屏障,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课程思政
在误差概念部分,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误差的关系、精密度与偏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等内容的讲解时,能够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将问题一分为二,客观地区分;在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中,随机误差分布的概率分布曲线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和抵偿性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滴定突越过程时质变与量变,唯物辩证统一,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
高校教师应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找到思政的突破口,用理论指导实践,让教学过程不再单一、乏味,而是充满着探索和乐趣。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们入心入脑,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活用“理论+实践”推动课程思政
在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中讲授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引用实际应用案例,如饮用水中钙镁离子的硬度的测定。该实验中要测定水的总硬度、钙的总硬度,从而能计算出镁离子的硬度。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例如在常规分析中,COD、BOD、氨氮、悬浮物等的检验。
在测定废水中蛋白质含量的实验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滴定分析的实验流程,而且向学生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在配制标准溶液的分析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精益求精的科创精神;在混合碱的测定实验中,体会质量是产品的第一生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引领行业发展的志向[7]。
针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学生,在教学大纲中应添加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农牧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草业科学、食品加工与工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林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学生,要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实际的例子。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蛋白质检验、脂肪检验、重金属离子检验等内容,更加符合专业特点,能够将分析化学课程更好地与自身专业结合起来,能找到契合点,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在毕业后也能够找到相关的工作并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实际工作,也是“理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
分析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课程,在大多数理工科教学中是必修课程。它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论在水资源、矿产资源、盐湖化工、食品加工、畜牧业等领域均有所涉及。在解决科学技术攻坚问题上,分析化学可以从定性和定量角度中,逐一分析并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四、结束语
从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入手,结合学科的特点和专业性,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加强学习思政教育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结合在“三全育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力量,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课堂,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理论成果传授给新一代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