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高职资助育人模式研究

2024-06-12王洛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贫困生资助

■王洛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5)

资助育人指的是高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教育体系。在传统的资助思维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倾向于用单纯的经济援助与临时补贴的办法来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诚然,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经济支持是基本的且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当前“内卷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因素影响下,培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抗逆力与环境适应力尤为重要。这为社会工作介入学校资助育人的模式提供了土壤,有助于贫困大学生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

高校贫困生指的是在普通高校范围内,通过一系列民主评选方案及相关指标,根据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将贫困学生评定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贫困等级。高职院校贫困生与普通高校贫困生相比,存在贫困程度较重、学习困难较深、社会支持力量较弱等情况,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其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并没有兼顾他们的特殊性,距离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就高职院校贫困生而言,他们不仅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因残致贫等物质方面问题,而且存在学习能力薄弱、社交资源匮乏、心理承认能力偏低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需求面对不同等级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是多维度的。因此,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应该将精神方面的需要拔高到同经济方面相匹配的程度。尽管高职院校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一套“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但是资助育人体系是多维度的,不仅要在“资助”方面进行投入,而且要在“育人”方面下足功夫,要对贫困学生在专业学习、心理健康、社交行为、就业选择等方面加以关注,这样育人工作与资助工作才能齐头并进,达到资助育人的真正目的。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培育贫困生这方面的工作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理论依据

“优势视角”理论最先由美国学者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出现。该理论广泛运用于残疾人帮扶、社区矫正工作、家庭矛盾纠纷、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在优势视角理论框架下,存在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个人所处的环境资源决定了其个人行为,环境资源包括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二是拥有基本生活能力的人同样有能力获取社会资源并且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可以自给自足。

“优势视角”理论与传统“问题视角”理论相比,对于高校资助育人有三大优势。第一,“优势视角”能够改变以往受助者的弱势地位,不让受助者有心理负担,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共同成长,将平等与自助的理念深入受助者的观念之中;第二,“优势视角”能够充分挖掘出受助者的自身能力与优势资源,让受助者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并且让受助者相信,凭借自身的努力能够战胜现存的困难局面,完成角色的逆转;第三,“优势视角”能够帮助贫困生摆脱学习困难与人际交往困境,重新认识到自身优势,并且接纳自己的缺点,树立人生自信心,增强自身的抗挫能力,勇于接受来自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高职院校中,贫困生占比较高,拥有庞大的群体基数,并且负责资助专项的辅导员要面对数百位贫困生,并不能全部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服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贫困生都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与资源,社会工作者通过挖掘贫困生的自身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目标和信念,找准方向,贫困生一定能获取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

三、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对于资助育人的功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与辅导员负责。从班主任层面来讲,大多数班主任都是专业课教师,出任班主任职务,多是由于岗聘任务要求而不得不担任班主任职务,所以,班主任普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并不热心且受到专业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班主任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从辅导员层面来讲,在高职院校中,一位辅导员往往要管理两到三百名学生,而且不只负责资助专项工作,还有有其他专项任务。另外,临时性的行政任务也十分琐碎,所以辅导员受工作强度与时间限制,即使想要全心全意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资助工作对每一位贫困生的育人功能。

社会工作者是从事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境的专业性力量,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理念与专业性方案,以其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机构支持,能够对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产生显著性功效,可以有效弥补班主任与辅导员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短板,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者能够成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生力量,具有校内辅导员所不具备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者、就业能力培养者、社会资源整合者。

(一)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贫困生抵抗逆境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非贫困生也会有正常的情绪起伏,而贫困生是由于经济情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双重影响,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贫困生面对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挫折时,通过帮助其调整自身状态,控制自身情绪,积极地去面对大学生活期间的困难,这同样是一个动态过程,经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帮扶力量以及自身的努力,对抗逆境,这个过程中既能培养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生的良性关系互动,也是帮助贫困生提高抗逆力的过程。在“问题视角”下,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帮扶仅仅是关注贫困生家庭年收入多少、家里几口人、是否有社区证明、本人或者家庭成员是否存在残疾等情况,然后根据此评判贫困生等级,再根据贫困生等级来予以经济援助。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扶了贫困生群体,但是并没有让贫困生得到长期抵御困境的能力。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把发生在贫困生身上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历练机会,培养起贫困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接受生命中的挑战,提高心理应对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贫困生都认为自身是运气不好的人,总觉得自己过的不顺是注定的,缺少对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谈话、调查、分享、分析等方法,让贫困生与身边环境进行良性互动。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通过自己跟环境持续进行良性互动的结果。社会工作者通过培养贫困学生面对困境时的抗逆力,拥有这种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的坚毅品质,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人。

(二)审视就业环境,培养贫困生核心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贫困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时,普遍存在就业资源薄弱、就业观念急迫、就业能力偏差等情况。要让贫困生从“问题视角”转变为“优势视角”,那么就必须培养与发掘贫困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将传统的经济层面的就业帮扶转变为促能发展的就业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次性的经济帮扶只能短暂的应急性的帮扶贫困生,并不能提高贫困生群体的核心就业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对贫困生进行核心就业能力的培训,转变贫困生的就业观念,增添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对接本土优质企事业资源,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进行全方位的就业能力帮扶,培育贫困生的自身优势与专业特性,营造支持性的社会培养环境,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实现从实习阶段到就业过程中的顺利过渡。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理念是将劣势通过一定条件转化成为优势,寻找并发掘出受助者的闪光点,即使身处逆境时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并通过逆境的锻炼培养起抵御挫折的能力,这与高校资助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传统的高校就业课程或者就业补助对于贫困生来说不具有针对性,社会工作者依据贫困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培育出贫困生的优势能力,并将优势能力转化为求职道路上的核心竞争力,开辟符合自身条件的求职道路。

(三)整合社会资源,助力贫困生摆脱所处困境

相较于传统的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帮扶而言,社会工作者以第三方视角,以更平等与尊重的姿态来帮助贫困生,这对于贫困生帮扶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让贫困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接纳来自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除了给予贫困生心理健康指导以及提升核心就业能力外,社会工作者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整合优质资源,提供贫困生在学校所接触不到的社会性资源。

高职院校贫困生相较于家庭优渥的学生而言,资源欠缺是导致贫困生学生困境的一大因素。这些来自于社会、学校、亲友当中的资源并不能有效地被贫困生群体利用。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原因,贫困生即使身处发达地区,也很难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一方面,是由于贫困生内心的自卑导致其没有勇气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另一方面,是由于贫困生囊中羞涩,面对经济发达地区高昂的生活成本,对于走出校门望而却步,这样导致贫困生越来越闭塞,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工作者将调动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整合来自政府、企业、社区的广泛性资源,提供给贫困生成长成才的独特道路,并能够配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老师的相关工作,协调好资助育人工作,充当学校与贫困家庭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层面挖掘出更多有利于贫困生群体的优质资源,形成一股集政府、学校、家庭的合力,建立起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多维度社会支持体系。

四、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途径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通常只依赖于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其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无法与贫困生群体的实际发展需求相匹配。社会工作者通过其专业的理论、方法、技能能够协助学生管理部门的资助育人工作,使贫困生能够获得均等的教育资源。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向高职院校派遣驻校社会工作者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近年来,民间力量创办的社会工作机构日益增长,但是这些社工机构通常只与社区矫正、禁毒社工、社区服务相关联,缺乏直接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先例。如何让专业的社会工作力量协助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来对驻校社会工作进行培植与孵化,借助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向学校派驻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帮助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同时,由于地区差别与学校类型的差异,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条例对驻校社会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驻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监督来运行,以这样三方合作的形式来对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优势互补。其中,政府作为监督者和推动者,具有指导性作用;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助人力量,应占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体地位;学校学生工作部门需要高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权力外放。这一过程中,政府、社会工作者、高职院校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来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然而,资助育人工作涉及金钱等敏感问题,政府部门对于社会工作者参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监督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社会工作者与辅导员角色融合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通常将服务对象放在首要位置,将自身处于提供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之中,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学生时,往往处于优势定位,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权威性,不便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如何有效实现社会工作者与辅导员角色的深度融合,发挥出社会工作介入资助育人的强大力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要以服务提供者与资源整合者的双重角色,既让贫困生在物质层面得到充分帮扶,又让贫困生在精神层面汲取充足的能力,逐渐培养起贫困生自足自立的人生价值观,并在学习方面给予贫困生指导措施,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目的。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体角色,辅导员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建议辅导员精准结对社会工作者,采取与社会工作者“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解决贫困生由于各方面资源缺失而导致的行为问题,以此提高资助贫困生的育人效果,也能促进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将贫困生群体化劣势为优势,实现社会工作者与辅导员角色融合的双重作用。

(三)成立校内社会工作者协会

学校社工站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的形式成立,并配有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社工做督导,如有条件可以聘任本校内获取社会工作师证书的老师兼任校内社会工作者协会指导老师。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成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业、社交、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旨在为学生提供辅导及成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业、社交、情绪等个人成长困难,同时为资助育人的社工力量提供有力的候补团队。

在学校社会工作协会团队建设方面,应该与大学生普通社团标准一样,即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服务、有成效这“五有”标准。人员配备可以招收对社会工作服务或者对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学生,为贫困生在内的广大困难学生群体搭建轻松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在服务建设方面,校园社会工作者协会的社工们不仅要做到主动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引领学生,还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努力做到让困难学生身边“有依靠”、生活“有关怀”、成长“有伙伴”、学习“有管教”、发展“有辅导”。这样才能扩大校园社工协会的知晓度及驻校专业社工的服务影响力,才能助力解决贫困生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致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护航他们健康成长。

五、结语

新时期要贯彻落实资助育人新理念,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就要由以往的“问题视角”转变为“优势视角”,运用社会工作的利他性主义原则,并在“尊重平等”“助人自助”“资源整合”的服务理念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与辅导员角色融合、成立校内社会工作者协会等途径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去除贫困生的外在标签,激发贫困生的内在潜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